苏轼关于科举的诗句

1. 有关科举的唐诗;有关七夕的唐诗;苏轼有关月亮的诗词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 苏轼在科举考试路中所作诗是什么,急 我记得林语堂的 苏东坡传 里

苏东坡是那种中国文化史甚至是世界史上即不可遇又不可求的文化伟人。 “乌台诗案”后,流放再流放,直至岭南,已是当时的中国之外。也是学磨墨、重新盖房生活,仍是高吟“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直了解的是那个写“明月几时有”有些淡淡文人愁思的苏东坡,一直了解的是文人、和尚、乐妓相伴的风流倜傥的苏东坡。今年初始,读了林语堂著《苏东坡传》,才了解到他伟大人格的精髓。

最喜欢的便是这首词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著点,更夏文生采。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跑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群带。”

而这首词便是为朝云所写。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豪放的人,在诗词中畅论自己的政见,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释珈牟尼以一个森林的圣人身份住在某一小镇时,一天,与门人讨论学问。空中忽然出现一天女,将鲜花散落在他们身上,众菩萨身上的花都落在地面,只有一人身上的花瓣不落下来。不管别人多么用力去刷,花朵硬是沾着不掉。天女问他们:“为何非要把花瓣从此人身上刷落?”有人说:“花瓣与佛法不合,故而不落。”天女说:“不然,此非花瓣之过,而是此人之过。已然信佛之人,若还有人我之分,其言行必与佛法相违背。如能消除此种分别,其生活自然合乎佛法。花瓣落在身上而脱落下来的众菩萨,都已消除一切分别相。正如恐惧,若心中不先害怕,则恐惧不能入袭人心。若众门徒贪生怕死,则视听嗅味触各感觉,才有机会骗他们。已经能征服恐惧,则能超越一切感觉。苏东坡的一生如此

3. 苏轼有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

1、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宋代: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译文:

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飘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3、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宋代:苏轼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译文

好诗如同脱逃之兔,下笔之前如同将落之鹘。寻一知音如周郎,言论谈吐意气风发。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

4、稼说送张琥

宋代:苏轼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

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

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4. 苏轼 科举 第一

第一是福建浦城人,章衡。

关于苏轼得第二的那个传说流传甚广,可百惜是毫无根据的虚构。当年的三甲是章衡,状元;窦卞,榜眼;罗恺,探花;此三人为一甲,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苏轼当年只是中了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距度离第二名,尚有一定距离。当然,苏轼由于其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内,至今蜚声中外,当年考第一的章衡,现今鲜有人知,但是他身历三朝,在出使辽国时智勇双全,在当时的大宋也是一身正气、功勋卓著,死后赐葬杭州龙井山,可惜,千年之后,坟茔已无处可寻。

——不孝后人,章衡公三十四容世孙。

5. 苏轼生平及有关诗句

苏轼生平】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享年六十六岁。 【主要词作】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

6. 有一首唐诗是关于科举中举后,将自己的中举前后的心理及身边人的冷

登科后

唐•孟郊•七言绝句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背景】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赏析】“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仿佛象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评析】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及过中年,始中进士,五十岁应东都选,授溧阳尉,以吟诗废务,被罚半俸。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判官,定居洛阳。郑馀庆移镇兴元军,任为参军。赴镇途中暴疾而卒。其为诗惨淡经营,苦心孤诣,多穷愁之词,即苏轼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属苦吟诗派,继承杜甫而别开蹊径。

7. 有关苏轼的诗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 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薄命佳人】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

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吴 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

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述古闻之明日即来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

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露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

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 【陌上花三首(并引)】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

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骈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回家。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岁恶诗人无好语,(公择来诗,皆道吴中饥苦之事。)夜长鳏守向谁亲。

(贡父近丧偶。)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京师哭任遵圣】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

每闻耆旧亡,涕泫声辄放。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

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吏能复所长,谈笑万夫上。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

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退耕本就君,时节相劳饷。

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

平生惟一子,抱负珠在掌。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

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惟有王浚冲,心知中散状。

【答任师中家汉公(一题:奉和师中丈汉公兄见寄诗一首)】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佑初。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

何尝疏小人,小人自阔疏。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

是时里中儿,始识长者车。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余。

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妻子走堂下,主人竟谁欤。

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岁月曾几何,耆老逝不居。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

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祛。漂流二十年,始悟万缘虚。

独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鱼。威行乌白蛮,解辫请冠裾。

方当入奏事,清庙陈璠玙。胡为厌轩冕,归意不少纾。

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罢亚百顷稻,雍容十年储。

闲随李丞相,搏射鹿与猪。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驴。

岂比陶渊明,穷苦自把锄。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

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见除。头颅已可知,几何不樵渔。

会当相从去,芒鞋老菑畲。念子瘴江边,怀抱向谁摅。

赖我同年友,相欢出同舆。冰盘荐文鲔,(鲔,鮥也。

戎、泸常有。)玉斝倾浮蛆。

苏轼关于科举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苏轼关于科举的诗句

诗句

关于科技发展快的诗句

阅读(4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科技发展快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科技发展变化快的诗句,描写现代科技发展快的诗句,写文章用.古诗,可以是变化大或快的.不,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好句。回顾过去豪迈走过,各项指标全线飘红.农村经济扎实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诗句

有关于一片叶子的诗句

阅读(4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一片叶子的诗句,内容包括一片叶子的诗句,关于叶子的诗句都有什么,形容一片叶子掉下来的诗句。诗经 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诗句

端午节关于红酒的诗句

阅读(3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端午节关于红酒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红酒的诗句,关于葡萄酒的诗句,端午节,春节,元宵节和酒有关的句子。【对酒】李白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和李

诗句

关于播种的古诗句

阅读(3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播种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播种的诗句,关于播种的诗句,关于种植的诗句。《悯农》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

诗句

关于节俭粮食的诗句

阅读(3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节俭粮食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李绅写的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诗句

关于写洛阳柳絮的诗句

阅读(3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洛阳柳絮的诗句,内容包括谁知道关于“柳絮”的诗句啊,形容柳絮的诗句,描写柳絮的诗句,5句。【唐】白居易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柳絮 【唐】李中 年年二月暮,散乱杂飞花.雨过微

诗句

关于收割麦子的诗句

阅读(6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收割麦子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收割小麦的诗词,关于收割的诗句,形容“麦子”的诗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 《观刈麦》2、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汉无名氏 《古歌》3、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范成大

诗句

关于学校风景的诗句

阅读(4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学校风景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校园景色的诗,描写”校园美景“的诗句有什么,关于校园景色的句子。校园四季歌金色的校园我们喧闹而来年轻的胸怀溢满无限的期待素裹的世界我们尽情宣泄火热的情怀放射生活的多彩绿色的校园

诗句

关于夏天的著名诗句

阅读(3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夏天的著名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夏天最出名的诗句,描写夏天最出名的诗句,描写夏天最出名的诗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

诗句

汪国真关于端午的诗句

阅读(4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汪国真关于端午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端午的诗句,关于“端午”的诗句五个,关于端午的诗句。已酉端午 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

诗句

有关于安康的诗句

阅读(33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安康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安康”的诗句,关于“安康”的诗句,有关安康的古诗词。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唐代:李世民《元日》释义: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2、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

诗句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编写

阅读(43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编写,内容包括写出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两句,写端午的诗句,写有关端午节的诗,自编的哦。《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

诗句

有关于叶的现代诗句

阅读(4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叶的现代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叶的现代诗,描写树叶的古诗、现代诗、句子、象征的意义古诗要四句,要有朝代,描写叶子的现代诗。无 题刘兴源那片叶子纹路清晰地铭刻着人类五千年的文明那片叶子沉淀下来的是难以破译语言那

诗句

关于黄花的诗句与出处

阅读(3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黄花的诗句与出处,内容包括描写黄花的诗词,关于吟诵黄花的诗句,描写黄花的诗句。1.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诗句

关于科技发展快的诗句

阅读(4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科技发展快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科技发展变化快的诗句,描写现代科技发展快的诗句,写文章用.古诗,可以是变化大或快的.不,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好句。回顾过去豪迈走过,各项指标全线飘红.农村经济扎实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诗句

有关于一片叶子的诗句

阅读(4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一片叶子的诗句,内容包括一片叶子的诗句,关于叶子的诗句都有什么,形容一片叶子掉下来的诗句。诗经 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诗句

端午节关于红酒的诗句

阅读(3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端午节关于红酒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红酒的诗句,关于葡萄酒的诗句,端午节,春节,元宵节和酒有关的句子。【对酒】李白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和李

诗句

关于播种的古诗句

阅读(3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播种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播种的诗句,关于播种的诗句,关于种植的诗句。《悯农》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

诗句

关于节俭粮食的诗句

阅读(3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节俭粮食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李绅写的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诗句

关于写洛阳柳絮的诗句

阅读(3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洛阳柳絮的诗句,内容包括谁知道关于“柳絮”的诗句啊,形容柳絮的诗句,描写柳絮的诗句,5句。【唐】白居易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柳絮 【唐】李中 年年二月暮,散乱杂飞花.雨过微

诗句

关于收割麦子的诗句

阅读(6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收割麦子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收割小麦的诗词,关于收割的诗句,形容“麦子”的诗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 《观刈麦》2、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汉无名氏 《古歌》3、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范成大

诗句

关于下雨的励志诗句

阅读(4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下雨的励志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下雨天励志”的句子,下雨天励志的句子,雨中励志的语句。1. 生命是美好的,当一个生命依恋另一个生命时,相依为命,结伴而行,会感觉到世界真的很美好,天空是那么的蓝,大地是那么的纯洁;会明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