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香料相关的诗词,哪里有
1)唐 杜牧 《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椒与兰。皆芳香之物。
2)九歌 山鬼 乘赤豹兮从文魑,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辛夷、石兰、杜衡,皆香草。3)唐 杜甫 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兰,麝。
4)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桂树,秋香。
5)唐 李白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郁金香。
6)唐 杜牧 赠张好好 婷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
7)唐 高骈 山亭夏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蔷薇。
8)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兰,桂。
2. 和香料相关的诗词,哪里有
1)唐 杜牧 《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椒与兰。皆芳香之物。
2)九歌 山鬼
乘赤豹兮从文魑,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辛夷、石兰、杜衡,皆香草。
3)唐 杜甫 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兰,麝。
4)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桂树,秋香。
5)唐 李白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郁金香。
6)唐 杜牧 赠张好好
婷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
7)唐 高骈 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蔷薇。
8)张九龄《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桂。
3. 有没有可以用来描绘香料与食物、与日用品的词语、成语、诗句等
描绘形容香料的诗句: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焚香》 北宋 陈与义
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牡丹》 唐代 司空图
描绘形容香料的成语:
桂馥兰香、暗香疏影、香苦酸醇、油城墨香、久而弥香、香气袭人。
描绘形容食物的诗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清代 符曾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 苏东坡
描绘形容食物的成语:
珍馐美味、饕餮大餐 、玉盘珍馐、八珍玉食、龙肝凤髓、食玉炊桂、饫甘餍肥、麦饭豆羹……
4. 关于花椒的诗句
俗语: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花椒 年代:【唐】 作者:【刘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 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
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 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三峡花椒”的传说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
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
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
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
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
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据《武阶备志》记载:红女祠初建于唐代。相传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女,如花似玉,勤劳善良,名叫红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她心灵手巧,剪鸟能飞入云端,画花会引来蜂蝶。
但不幸的是丈夫年幼无知,婆婆、小姑子又常常虐待她。日子长了,红女想娘,就央求小姑子:“你上楼去问问婆母,我想看回亲娘,让去不让去?”小姑子捎话:“娘叫你种完三石六斗椒籽再去。”
红女就天天早出晚归去种。谁知种完后,婆婆却改口说:“叫种南山,谁叫你种北山?”逼红女一颗颗捡出来改种到南山。
红女就每天跪在地里,边捡边哭诉,感动了观音菩萨,立时:遮天盖地的寒雁、喜鹊、鸽子,都来帮她捡,改种到南山。婆婆又说:“等菜籽花儿遍地开了,满山黄了,花椒红了,纺断铁锭再去。”
红女就白天劳动,晚上纺线,不住地哭着。忽然看见穿红肚兜的善财童子端坐梁脊,口中念念有词,一眨眼锭儿就断了。
婆母觉得奇怪,自言自语道:“莫非谁在暗中帮她,一哭就帮,一哭就了事?”便不怀好意地说:“你爱哭就哭满三缸眼泪。”红女一听,越想越伤心,不由泪如连珠,哭着哭着,哭困入梦时,天空出现了脚登祥云的龙女,她飘然而来,给她拭泪,把泪水用手指对着三口缸轻轻一弹,缸就满了。
红女梦醒一看,缸真的满了。婆母翻着白眼,瞪了大半天说:“去!”。
谁知语音未落,小姑子又拿来一根铁扁担,让她担断了再走。红女无奈,跳崖自尽。
坠崖时忽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红女随风飘落于五凤山麓石岩洞中(现水濂洞正殿),坐化成神,青黄龙伴护。王母知女转世,特使云霄、琼霄、碧霄迎接红女复归碧落,红女说:“我久居俗世,人间多灾多难,不忍永落苦海,求住人间拯救万民。”
王母恩准,三霄助红女福佑四方,后人立祠祀女,塑造出慈祥英俊的菩萨永坐水濂洞。后来,人们发现,在五凤山出现了满山遍野的花椒树苗。
这种因红女点种而得名的大红袍花椒,具有叶青、皮红厚、口黄籽黑、油重味麻、香鲜等特点 很久以前,有位美丽孝顺的女孩姓花名娇,为救治重病的父亲上山找药.路遇一白胡子老者指点,攀越只有老鹰才能飞过的悬崖绝壁,穿越毒蛇才能穿越的荆棘丛林,以及经受饥饿与孤独,狼群嚎叫等的折磨,好容易才从虎豹护卫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种香料,将其拌如菜中,救治了父亲.可随着患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之香料又被损坏,善良且孝顺的花娇从此立志不嫁,修炼成仙化作香料树,拯救了病中之人,让其重获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变把这棵树叫做花娇.随着时间的流逝,花娇的故事广为流传,花娇渐渐变成花椒. 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为漂亮的花娇在修炼时,历经岁月和风霜的洗礼,让她变成了麻子.传奇的花椒,既除六肺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好极了.于是做菜放花椒在四川流行开来. 花椒古今(。
5. 描写菜肴的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
6. 关于匠心的诗句
1.《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唐代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2.《山志峡船具诗》
唐代 王周
箭飞峡中水,锯立峡中石。峡与水为隘,水与石相击。
濆为生险艰,声发甚霹雳。三老航一叶,百丈空千尺。
苍黄徒尔为,倏忽何可测。篙之小难制,戙之独有力。
猗嗟戙之为,彬彬坚且直。有如用武人,森森矗戈戟。
有如敢言士,落落吐胸臆。拯危居坦夷,济险免兢惕。
志彼哲匠心,俾其来者识。
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以此常为玩,平生沧海机。
3.《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唐代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以此常为玩,平生沧海机。
4.《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唐代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以此常为玩,平生沧海机。
5.《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唐代 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6.《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宋代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