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云冈石窟的诗句
七律·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佛像东输肇武周,皈依昙曜善筹谋。
释迦弥勒昭云水,舞伎飞天奏管篌。
岁月沧桑风蚀重,人为掠盗斧痕留。
佛灯共日长相伴,般若菩提释百忧。
注:?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云冈石窟最早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谋划开凿。 ?云水,石窟有楹联:“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④般若,读:“bō rě ”,佛经智慧;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uddha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之境界。
2. 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1、龙门石窟 作者:江苏哑石 现代 两千三百余尊石佛,止步于崖壁上的窟龛。
佛的智慧在于,给人空出段自行化解的距离。跪拜和祈祷依然拥挤,佛的悲苦在于,用于点化的手指消失于,光阴的黑洞,另有一些石质的头颅和胳臂下落不明。
肢体完整的佛,也有解不开的困局,正以缄默守住时间的秘密。众神残缺的部分,并不为人关注。
人的虔诚在于,坚信从佛的慈悲中,领回的自己都是崭新如初的。2、龙门石窟 作者:蜀乾尔 现代 龙门石窟,你也凿一窟,他也凿一窟,两山对峙,无奈伊水中流。
东山千疮百孔,西山爱莫能助。寒儒问,贫道说,到底谁升仙成佛。
连跳过龙门的鲤鱼,都一哭二哭三哭,一步三回头,是谁还在寄魂于物,梦想千秋不朽。3、龙门石窟 作者:赵仙泉 现代 战争的风云在这里消隐,佛的安详点化出山水的清静,帝王们在争夺天下的紧张中,灵魂却从龙庭飘到龙门,寻找通向来世的途径。
五百年的坚韧,历代王朝的接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传奇。世代恩怨都在佛的微笑中化解,滚滚红尘依然生生不息。
当如潮的游人涌向石窟,探询一尊尊石像的秘密,有谁想起那些能工巧匠,或许当年只是在雕刻一种愿望,为辛苦的百姓祈祷幸福吉祥!4、洛阳龙门石窟 作者:习吉 现代 弹尽身上千里流沙,恭敬地站在龙门石雕佛像前,擦干满脸的汗水,悄悄地问苍茫大地,问千年青史,这是文明世界,人间虔诚祈祷福祉的圣地吗?翻开岁月的烟雨风云,浩瀚的典籍托出唐皇则天神影,绚丽丝绸彩带精雕美玉如意,昭示神灵佛窟的文化荟萃。轻轻的脚步把洛阳踏响,聚集的文人骚客惊讶地解读,千年壮举,千年辉煌,太阳瞬间把石佛照的很亮,阳光也来欢乐的阅读佛的诗章。
神圣的殿堂,典雅端庄慈眉善目的佛,雄踞中原神奇的土壤,佛光普照古国东方。外国游客蜂拥参禅敬仰,千山欢呼,万水歌唱,泱泱华夏,幸福吉祥。
扩展资料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
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
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
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龙门石窟。
3. 有关云冈石窟的诗词
《七律·游大同云岗石窟》李波
倚天岩洞势崔嵬,巧夺神工妙手开。
仙佛灵光同净地,乾坤法象共龛台。
层楼更上临霄汉,霜雪何能撼圣胎。
肃寂疑朝西域界,化身十万尽如来。
注释:云岗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佛像5万1千余尊。雕像大的有十几米,小的只有几公分。
“颔颈联的后三字,节奏一致。”和四平头后修改为:七律·游大同云岗石窟倚天岩洞势崔嵬,巧夺神工妙手开。仙佛灵光清净地,乾坤法象石龛台。一登高阁临霄汉,千载风沙伏圣胎。肃寂疑朝西域界,化身十万尽如来。
谢谢未山又诗友留玉捧场,高挂共赏依山凿窟岩沙砌,临海云岗阙合开。璧画飞天沈浦月,尘春佛祖出劳徕。谢谢中华为王诗友留玉捧场,高挂共赏七绝 云冈石窟千佛万像立岩中,淡对人间岁月浓。人看我来皆一面,我看人却万千重。
扩展资料: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云冈石窟
4. 写龙门石窟的诗句
游龙门诗十二首
宋.韩维
潜溪
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
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
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
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
石楼
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
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
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
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
香山上方
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
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
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
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
宝应寺
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
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
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
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
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
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
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
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
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
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
白马寺诗
宋.李廌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5. 关于佛像的诗句
描写有佛像的诗句,有很多,举一例如下: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
年代: 唐 作者: 唐扶
道林岳麓仲与昆,卓荦请从先后论。松根踏云二千步,
始见大屋开三门。泉清或戏蛟龙窟,殿豁数尽高帆掀。
即今异鸟声不断,闻道看花春更繁。从容一衲分若有,
萧瑟两鬓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膜拜佛像心加尊。
稍揖皇英颒浓泪,试与屈贾招清魂。荒唐大树悉楠桂,
细碎枯草多兰荪,沙弥去学五印字,静女来悬千尺幡。
主人念我尘眼昏,半夜号令期至暾。迟回虽得上白舫,
羁泄不敢言绿尊。两祠物色采拾尽,壁间杜甫真少恩。
晚来光彩更腾射,笔锋正健如可吞。
6. 描写龙门石窟的古诗句有哪些
1、龙门山色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
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
[作者]吕维祺,明河南新安人,字介孺,号豫石,万历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退居洛阳。
[注释]禹削裁:相传 “伊阙”、“龙门”是大禹治水时所凿,故称万世神功。唐雕凿:此系比喻之辞,因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3年) 前后,以后魏、北齐、隋、唐、北宋等各代均继续有营造,非唐朝一代之功。
2、无题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滩声千鼓辇,石壁万龛窦。
金银佛寺古,夜籁笙竽奏。
惟当效乐天,早晚弃冠绶。
[作者] 苏过,北宋文学家,字叔党,苏轼幼子,时人称小坡。苏轼连年遭贬,苏过均随行,苏轼死后,他定居于颍昌 (今河南许昌) 斜川,自号斜川居士。
[注释] 峥嵘:山势高峻。挹:拱卫的意思。鼓辇:军队的鼓乐仪仗。《礼》:“君子听鼓辇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窦:孔穴,指佛龛洞穴。乐天:即白居易,乐天为其字。冠绶:作官人的帽和印纽丝带。弃冠绶,即弃官归隐。
3、龙门游眺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作者]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注释] 凿山二句:写龙门两山隔伊水雄峙的情景,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和古老传说:《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并说两山中断就像天斧辟开一样。
都门二句:写隋唐时洛阳城正南的定鼎门和龙门山遥遥相望,而龙门一带朝夕弥散着佳气云雾。精舍二句:描写龙门的寺庙和石窟,佛寺依山而建,楼层相叠,佛龛因壁而凿,数以千计。人间句:为人们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发出感叹。
4、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作者] 杜甫,唐开元二十四年 (735年)举进士,不第,离开长安,游齐赵,路过洛阳时题咏。
[注释] 奉先寺:唐代龙门著名的十寺之一。为唐高宗时雕凿,武则天曾资助脂粉钱2万贯,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妙的洞窟,其中主佛卢舍那佛像高17.
4米,头高4米,耳长1.
8米,是迄今保存的龙门佛像中最大的一尊。
招提:首句“招提”,指寺僧,言自己与他一起游览,后句“招提”,是指佛教寺院,为佛教用语,此处指奉先寺。虚籁:
籁,泛指声音;
虚籁,就是风。
天阙句:指两山对峙的龙门,高耸得好似逼近了天上的星辰。象纬,星象经纬,指日月星辰。云卧句:写奉先寺的高寒,宿奉先寺如宿云中,故说:“衣裳冷”。
5、龙门怀古
元魏史余遗万佛,龙门壁上历千秋。
环屏洛邑连峰抱,遥指黄河入海流。
人伫碧空风瑟瑟,梦回幽窟思悠悠。
缅怀无限苍茫意,清浊倾壶醉倚楼。
[作者] 爱新觉罗·溥杰,作于1964年秋。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满族,清朝宗室,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溥杰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是家中的次男,父亲是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瓜尔佳氏·幼兰。
[注释] 元魏: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营造;孝文帝姓元,故称元魏。伫:伫立,长时站立。
7. 四大石窟的诗词有啥
一、莫高窟。
有当代书法大家赵朴初先生写的一首小词。甲戌冬至 赵朴初莫高窟, 举世莫能高。
瑞像九寻惊巨塑, 飞天万态现秋毫。 瞻礼涌心潮。
还有一些古代的诗词。如下:敦煌乐 年代:【明】 作者:【杨慎】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敦煌曲 年代:【明】 作者:【曾棨】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
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 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
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 传檄长安终不到,借兵回纥何曾归。
愁云惨淡连荒漠,卷地北风吹雪落。 将军锦鞯暮还控,壮士铁衣夜犹著。
城中匹绫换斗麦,决战宁甘死锋镝。 一朝胡虏忽登城,城上萧萧羌笛声。
当时左衽从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忆中原,还著衣冠望乡哭。
老身幸存衣在箧,官军几时驰献捷?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二首) 年代:【明】 作者:【郑居贞】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 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
题任少监百马图 敦煌水涸龙驹伏,未央厩前秋草绿。 驴驼负石玉门关,旧苑空馀三十六。
忆昔高皇马百匹,騊駼车府无监牧。 只留太仆掌天闲,不许田驽食民谷。
古来贵良不贵多,须信俭余奢不足。 任监手画百骅骝,五色如云散平陆。
八月风高水草甘,饮啮舒闲肆驰逐。 骓骊黄莫复辩,水叶风花乱人目。
任公生遭太平世,结思驱毫逞神速。 四海无虞百将闲,无乃图形华山麓。
吾闻善相东门京,坐阅群龙眼如烛。 帛家口齿谢家鬃,皎皎那容在空谷。
争如下乘得休安,骨相虽凡好毛肉。 杏花烟外柳阴中,绊络无加饱刍粟。
呜呼此画世已稀,徒有千金未轻鬻。 老矣支郎俊气销,抚卷空歌天马曲。
赋得边城雪送行人胡敬使灵武 年代:【明】 作者:【王偁】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
度迹迷沙远,临关讶月明。 故乡飞雁绝,相送若为情。
岁暮赠新安吴用卿 年代:【明】 作者:【王惟俭】 北风吹云云四幕,岁尽穷阴苦寂寞。 忽闻有客来大鄣,清姿绝尘立野鹤。
大鄣山客性耽古,开缄发箧光煜龠。 夏王九牧铸黄金,大泽深山远不若。
于阗雁肪截昆吾,饕文如发双龙攫。 丰隆煽火天公下,紫烟飞尽粉骨薄。
锦缥细展墨花翻,河东二柳敦煌索。 会稽内史十五字,崩崖断石压秘阁。
老夫亦出汉螭钩,海虬盘觚绿玉削。 方鼎癸父隐亚文,满堂宾客起错愕。
箧中宝物朽欲死,谁从柯亭裁新龠。 呜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倾银凿落。
二、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文献资料向来稀少。
以唐为例,直接描写麦积山景况的只有杜甫《山寺》一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秦州时游历麦积山石窟所作的《山寺》。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眼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穿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纤毫。三、龙门石窟还是老杜留有两首。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龙门 杜甫(唐) 龙门横野断, 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 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 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 生涯尽几回?还有其他一些诗人也留有诗篇。游龙门诗十二首宋.韩维潜溪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石楼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香山上方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宝应寺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利涉塔院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白马寺诗宋.李廌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四、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诗词更少,仅找到一首当代作品,供参考。七律·大同云冈石窟佛像东输肇武周,皈依昙曜善筹谋。
释迦弥勒昭云水,舞伎飞天奏管篌。岁月沧桑风蚀重,人为掠盗斧痕留。
佛灯共日长相伴,般若菩提释百忧。注:①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
8. 描写云冈石窟的句子
云冈石窟的佛像真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特别是第八窟那个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更是惟妙惟肖。你看他悠然自得地骑在孔雀身上,中间一个大脑袋,两眼平视;左右和后面四个小脑袋,东张西望;一双长臂舒展地放在盘坐的两腿上;四只小胳膊却正劈云穿雾,好像要飘飞天外。
第六窟开始,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骑乘形式各异,令人目不暇接。佛传故事浮雕构图精巧,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潮流,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时期"的雕刻十分接近。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如此美妙的石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导游的讲解,拍下可以拍的一切,从内心里希望今后的云冈石窟将能以更完整更多的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能保留住这世界文化遗产,供后人瞻仰。
这第六窟可以用"富丽堂皇"四字形容。只见整个洞窟雕满了佛像、菩萨、飞天、瑞鸟、神兽等。那佛各有姿态、那菩萨各有千秋、那飞天更是千人千面,无一雷同。我细细的打量着一佛,只见那佛交脚正坐,正在修炼佛法。又看一菩萨,只见那菩萨一手拿甘露瓶、一手拿柳枝,向人间挥洒着点点甘露。我又看了几个手执乐器的飞天,她们有的穿短衣、长裙,有的袒胸赤足。穿短衣长裙者,舞姿柔婉典雅,袒胸赤足者,斜披络腋、深目鼻直,舞姿豪放刚健。这些翱翔飞舞的飞天确实使人叫绝。六窟的平面是正方形。进入后室,我看到,后室的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十五米。塔柱上的佛像立体感很强,特别是塔柱上层的接引佛,栩栩如生。塔柱下层的佛龛内雕有四座佛像,这四座佛像或坐、或倚、或对坐,都形象生动。中心塔柱的塔腰处和四壁雕刻着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图。我细细的查了一下,大概有33副图。这些图表现了释迦牟尼佛的父母、母亲腋下生出释迦牟尼、佛一下生就走了七步,一直到释迦牟尼修炼成佛的全过程。画面生动耐人寻味。
9. 赞美云冈石窟诗词
七律·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佛像东输肇武周,皈依昙曜善筹谋。
释迦弥勒昭云水,舞伎飞天奏管篌。岁月沧桑风蚀重,人为掠盗斧痕留。
佛灯共日长相伴,般若菩提释百忧。注:?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云冈石窟最早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谋划开凿。
?云水,石窟有楹联:“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④般若,读:“bō rě ”,佛经智慧;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uddha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