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关于儒家的诗句

1. 杜甫的儒家思想及诗歌的社会价值

杜甫的儒家思想

杜甫继承的是儒家思想传统,同时对儒家思想又有所批判。这种继承与批判的结果是把个人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更紧密地联在了一起。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则无论个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则不管有无官职,总是在为国家的政局而思虑不已。儒家认为“上智下愚”,轻视劳动人民;杜甫则乐于同他们交往,对于他们的真诚率直给予热情的歌颂,对于仆人也给予生活上的关照。儒家蔑视妇女,认为“女子难养”杜甫则对战乱中的劳动妇女的不幸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并为她们辩护。儒家的“华夷之辩”,表现了十足的民族狭隘性;杜甫则主张民族间和睦相处,不以杀伐相抗,珍视民族间的友好关系。这些宝贵的思想观念,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代,乃至对当今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也必将照耀于中华民族的未来。

杜诗的社会价值

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笔触客观严谨,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极富生活气息。风格以沉郁顿挫独步于诗坛,具有鲜明的抒情性格。叙事诗善于选材,寓主观于客观,是其最大特色。精于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抒情诗则善于解剖内心世界,寄情于景,创造出深邃感人的意境。而语言之精炼,“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创作态度与实践,更为后人所折服。他所开创的“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的命题方法,彻底结束了前人用旧题写新事的文不对题的局面,为后来白居易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奠定了基石。杜甫对各种诗歌体式都是擅长的,尤其是律诗,一直被后人奉为创作上的典范。他无愧于“集大成”的诗人的美誉,无愧于“诗圣”的定评。正如元缜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所论:杜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杜诗虽因其对现实的深刻批评而冷落于当时,但是到了中唐终于被人们认识了它的价值,中唐诗人张籍曾把杜诗一卷烧成灰末掺入饭中吃下,目的是“使我肺腑常清新”,用杜诗的精神营养自己。当时的韩愈和白居易都积极推扬杜诗。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更替,杜诗获得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和越来越高的评价。自宋代起,杜诗注本渐趋增多,而以清人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比较著名的注本有郭知达《九家集注》、金鸾刻的《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胡震亨的《杜诗通》、黄生的《杜诗说》、浦起龙的《读杜心解》、杨伦的《杜诗镜铨》钱谦益的《杜诗笺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等。当代研究杜诗者亦具规模,杜诗选注本几曾出现,又有四川文史研究馆编写的《杜甫年谱》、冯至的《杜甫传》刘开扬的《杜甫》朱东润的《杜甫叙论》、陈贻焮的《杜甫评传》等相继问世。陈贻) 焮先生的巨著资料翔实,见解颇新,每能给人以启发。

2. 杜甫的儒家思想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

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是一种企望入仕,在仕途大业中实现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即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

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杜甫的经济状况也较好,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

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

“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杜甫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

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扩展资料

杜甫的文学特点

诗文表述

语言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

“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杜甫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

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

“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3. 杜甫的儒家思想及诗歌的社会价值~

一、现实主义诗歌的进程与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诗歌,以《诗经》为开端,经历了以下的发展阶段:

即:《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建安诗歌(古题乐府:“借古题写时事”)

杜甫史诗(新题乐府:“穷年忧黎元,济时肯杀身”)白居易讽谕诗(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进程中,杜、白的诗歌代表着现实主义诗作的最高成就,对后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贯穿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始终。

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以“仁义”为本,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即要实行“以民为本的王道仁政”。他们认为“仁者无敌,保民而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节用爱人”。

从杜甫的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到白居易的诗句“惟歌生民病……句句能必尽规”(《第林》六十八),“愿为马残粟,救此苦饥肠”(《采地黄者》),“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杜陵叟》),无不体现出他们对人民百姓的“仁爱”、“本民”之心。

杜甫的思想始终是儒家思想,“穷年忧黎元”是他的思想核心,“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

杜甫又是一个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的血诚。当国家危难时,他对着三春的花鸟会心痛得流泪。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旦大乱初定,消息一传来,他又会狂喜得溅泪。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一生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

同时,杜甫的诗歌还表现出对统治阶级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怀着强烈的憎恨。诗人《兵车行》中抨击了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致使人民流血破产:“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从何处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虽然也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但他的忠君是从爱国爱民出发的,他一方面对皇帝存有着很大的幻想,希望通过皇帝的“下令减征赋”来“各使苍生有环堵”;另一方面,他也写了“唐尧真有圣,野老复何知?”,“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等诗句,直接讽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有许多的层面,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北宋爱国将领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集序》中说杜诗“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集杜诗》二百首,《序》说:“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这种影响直至现代也历久而不衰。

4. 杜甫的儒家思想及诗歌的社会价值

唐代诗人。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

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

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

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

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

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

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

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

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

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

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

《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

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

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

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

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

从与李白分手直。

5. 杜甫的儒学思想及其诗歌的社会价值

浅谈杜甫诗歌中的儒学思想 作者:杨根山 姚桂红 一卷杜诗,仿佛是多年相识的老友,可以寄情、可以对语,可以得到安慰,也可以从中认识生活。

杜甫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为什么他如此关心世道人心?这是被杜诗感动之后的思考。

杜甫常常自称“儒生” “老儒” “腐儒”,谈到自己的家世也说“奉儒守官”,所以历来批评家认为这是儒家的思想意识的体现,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仁政学说铸就了杜诗中的忧国忧民的主旋律。 中国古代诗人绝大多数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然而这些难以计数的大批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惟有杜甫一人。

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等自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之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

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表达出来,打动与感染读者。 一、忧患意识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入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匡世济民的责任感始终存在于他的心底,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一旦现实中出现促使他的忧患意识复苏的因素,诗人便又回到忧国忧民的创作轨道上,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诗人的这座暂时安居的茅屋就这样被呼号着的秋风揭破了!“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诗人对他们欺负老人的行为并未深责,可以看出诗人心底宽厚。“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经历战乱的年代,饱经忧患,历尽艰辛,诗人百感交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这种因自身遭受痛苦而推己及人,想到别人的痛苦,进而只要使别人免除受苦,自己宁肯受苦的思想感情,正是诗人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仁爱精神 恻隐之心 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杜甫的诗多表现对生命的怜悯,“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诗歌中处处散发着仁爱思想,生活经历有着强烈的受难色彩,与广大人民一起品味着世间的苦难。杜甫的诗歌散发着仁爱的情韵,而少“纲”的生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是杜甫为数不多的清丽之作,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果意象给我的感觉是鲜花盛开,则意境给人的感觉就是明媚的春天。

该诗给人的意境就是一个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的春天,一个可以身临其境的春天。诗中的景色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无一字写情,而情意饱满,使人沉浸在一个明媚秀丽、欣欣向荣的自然风光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该诗的意境凄清而美好,饱含着诗人的期待与渴望。

诗人想象着家中的情形,一个宁静美好又深情期待的月夜。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很少有像杜甫这样表现出对妻子和儿女如此亲切的爱。

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妻子强烈思念以及对儿女的无限怜爱。“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妻子的形象在杜甫的心中是多么美好,表现了对妻子的尊敬与思念,又含有愧疚的心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此诗表现了生活的辛酸和友情的美好。在一个漆黑的雨夜,流离的诗人造访了一位久别的老友,在这个叫卫八的处士的 “惊呼”中,诗人感受到了朋友的惊喜与热情,温暖了诗人有些凄凉的心情。

从“怡然敬父执,”到“感子故意长。”一连串的动作语言中使诗人感受到一个热情友好的雨夜,层次分明,气氛温馨美好,使有些辛酸的旅程得到了一份安慰,于是,两位老友共同嗟叹生命的流逝,感伤世事的无常。

三、忠恕之道 流传到现在的杜诗绝大部分写于滞留长安以后,从长安诗。

6. 论述杜甫儒家思想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

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兼大将,曾为《左传》作过注。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的诗人,“文章四友”之一。

父亲杜闲,曾任衮州司马、奉天县令。对这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常引以为自豪,他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进雕赋表》)这个“未坠素业”当然也包括了读书做诗这一传统,因此,他又说“吾祖诗冠古”从诗人生平的思想与经历来看,他确实是把“奉儒”与“写诗”当成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业。由于他秉性正直敢言。

又未遇明主识察重用,因此只做了很短时间的小官,结果还没能守住,这“奉儒”就只好到诗歌中去表现了。对于杜甫的儒家思想,在诗人身后的一千余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里,备受统治阶级的推崇赞赏,他们将杜甫树为“每饭不忘君”“忠君爱国”之忠臣节士的楷模典范;而自“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以来,他又因“奉儒”而屡遭指责,甚至批判。

那么,从杜甫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儒家思想究竟是否全都符合封建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思想行为规范呢?它对于诗人自我道德的修养、理想人格的树立起了哪些作用呢?或者说,儒家思想给予杜甫的主要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呢?下面试作具体辨析。 一、“仁民爱物”的仁爱精神与“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周谷城教授在《儒学别解》中说:“‘仁’这个字,是由‘人’、‘人’合成的”,“‘人’、‘人’意即象人或把人当成人。对自己讲,要争取做人;对别人讲,要把人当人。”

从“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出发,杜甫特别重视人民的生活状况,始终把关心民生疾苦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的笔下,描写了众多的人民形象:农民、士兵、织妇、船夫、渔父、负薪的女子、无告的寡妇、被迫应征的老汉、提前服役的儿童,诗人不仅从多方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生活,而且还表达了他们的愿望 要求:“谁能叩君门,下令减租赋!”(《宿花石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兵车行》)“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昼梦》)“儒家从民本思想出发,提倡“节用面爱人”(《论语•学而》)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他的弟子冉求为大贵族季氏“聚敛而附益之”,他闻讯非常气愤,不但宣布脱离师生关系,而且还要其他弟子“鸣鼓而攻之”。

杜甫反对加重人民赋税既出自于儒家思想,也与他在中下层人民中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对老百姓的痛苦深有体会有关。他认为老百姓痛苦的根源,一是朝廷租税太重,二是贪官污史盘剥勒索,三是统治集团奢侈浪费。

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人不仅揭露了“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这样的客观事实,而且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双比鲜明的形象画面一针见血地对贫富对立问题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在《岁晏行》中,他还说:“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字履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这些见识虽然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但也与儒家“薄赋敛则民富”(《说苑•征理》)思想是一致的。

出于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道思想,杜甫在同情劳动人民时特别具有“推已及人”的精神。如当他在安史之乱前去奉先县探亲时,见到一家老小冻饿交加“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惨景,诗人虽悲痛欲绝,但由此想到的却是“生常免租赋,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戌卒。

忧端齐终南, 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咏怀》)他由自己这个享有种种特权的家庭尚且遭此不幸想到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贫苦人民比自已更为不幸,更难以生存下去,当诗人在成都时自家草堂被秋风吹破,诗人瑟缩在凄风苦雨之中,寒冷难当,彻夜难眠时,却发出了这样的宏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底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这时,诗人不仅由自己的挨冻想到广大挣扎在饥寒线上的人民。

而且愿意以自己的“冻死”作为代价来换取他们的温暖。这样的精神境界已经超越了儒家恕道思想,宋人黄彻说杜甫“宁苦身以利人”(《碧溪诗话》卷九),这种以自我牺牲为前提的利他主义,对于一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封建知识分子确是难能可贵的。

二、忧国忧时,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杜甫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表现为儒家特定的“忠君”“爱国”思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罪行的愤恨与指责。

由于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士大夫文人心中的爱国思想往往和忠君思想交织在一起。在杜甫的观念里,也理所当然地把君主视为国家的主宰和代表,常常是君国二位一体。

但必须指出,杜甫并非不分是非黑白的“愚忠”,对于统治者不恤民情的行为,如穷兵黩武、荒淫奢侈等,杜甫在《兵车行》《斗鸡》《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诗中均有大胆揭露,有人说,杜甫的批判也是出自于对皇帝的忠诚,这固然不错,但它无疑也体现了先秦儒家“民贵、君轻”的思想。 出于儒家“内圣”“。

7. 杜甫的儒家思想怎样在他的诗文中怎样体现

杜甫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教育,有着很浓厚的忠君思想,还有人把杜甫的忠君思想说成了“每饭不忘君”。

杜甫生长在儒学的家庭里,所谓:“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进雕赋表》)。曾写到:“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壮游》),“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遣兴五首》之三)。

在《遣兴五首》之五中又道:“朝逢富家葬,前后皆辉光。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

送者各有死,不须羡其强。君看束练去,亦得归山冈。”

这些诗句都可以透漏出他所接受的儒家教育。

杜甫关于儒家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杜甫关于儒家的诗句

诗句

关于国庆的诗句和名人名言

阅读(75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国庆的诗句和名人名言,内容包括关于国庆节的古诗和名人名言,关于国庆节的名言,由来和诗句,关于国庆的名人名言。LV.15 推荐于 2018-09-0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2、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诗句

关于家的诗句u.sanwen.net

阅读(5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家的诗句u.sanwen.net,内容包括关于家的诗句,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u.sanwen.net,关于家的诗歌。下列四首,不够看参考,手疼【碛中作】 唐五代-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回乡偶书

诗句

关于寒流来了的诗句有

阅读(4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寒流来了的诗句有,内容包括寒流的诗句、、、、、、,寒流的诗句、、、、、、,描写寒流的句子。若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夜雨,而白天又是阳光普照那多好啊!可惜天气总是变化无常,非人力可

诗句

关于素描的诗句

阅读(17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素描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素描”的句子,描写素描的诗句,形容素描的句子。喜欢素描那如诗歌般的精炼却又含义深远2、线条与明暗可以融合成轻快的溪流也可以碰撞出汹涌的波涛。3、黑白之间的无穷变化可以反映出的大千世

诗句

有关于激励的诗句

阅读(1361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激励的诗句,内容包括最有激励性的诗句(越多越好),鼓励的古诗句大全,鼓励的诗句。带有激励性的诗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诗句

关于放下爱情诗句

阅读(9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放下爱情诗句,内容包括有关于放下爱情的句子,表示放下这段爱情的诗句,表示放下这段爱情的诗句。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爱她(他);但爱一个人的前提,却是一定要喜欢她(他)。喜欢很容易转变为爱,但爱过之后却很难再说喜欢;因为喜欢

诗句

关于创新或成才的诗句

阅读(6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创新或成才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成才的诗句,关于成才的诗句,关于创新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汉·汉乐府《长歌行》译文: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

诗句

关于花的古诗句一段话名人名言

阅读(4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花的古诗句一段话名人名言,内容包括关于花的古诗名句,要关于花的古诗名句,关于花的古诗词的千古名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宋·李清照《醉花阴》 3.桃花尽曰随流水

诗句

关于落雨的诗句

阅读(7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落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落雨的诗句,关于落雨的秋诗句,描写“海上落雨”的诗句。李白的《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

诗句

关于奇山的诗句

阅读(4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奇山的诗句,内容包括奇山异水的诗句,奇山秀水的诗句,与朱元思书代静为动描写奇山的句子是。写水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句

关于写好心人的古诗句

阅读(9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好心人的古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好人的诗句,描写好人的诗句,形容好心的诗句。你们虽只是众星中的一颗也许很渺小但却为漆黑的夜空增加一丝光明你们虽只是大海中的一滴也许很渺小但却为浩淼的大海增加一丝蔚蓝你们虽只是

诗句

苏轼关于慢的诗句

阅读(83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苏轼关于慢的诗句,内容包括苏轼描写时光慢的诗句,有关“描写缓慢”的诗句,形容时间缓慢的诗句。1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2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

诗句

关于学习烦恼的诗句

阅读(13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学习烦恼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学习烦恼的诗,关于学习烦恼句子,关于成长的烦恼的诗句。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也是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

诗句

关于唐人街诗句

阅读(6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唐人街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唐人街的句子,描写唐人街的句子,唐人街一首诗。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悄悄地来到了,唐人街上张灯结彩,所有居住在唐人街的人们欢聚一堂,一起庆祝这快乐的节日。瞧,唐人街上一片热闹的景象,有的人

诗句

关于国庆的诗句和名人名言

阅读(75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国庆的诗句和名人名言,内容包括关于国庆节的古诗和名人名言,关于国庆节的名言,由来和诗句,关于国庆的名人名言。LV.15 推荐于 2018-09-0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2、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诗句

关于家的诗句u.sanwen.net

阅读(5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家的诗句u.sanwen.net,内容包括关于家的诗句,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u.sanwen.net,关于家的诗歌。下列四首,不够看参考,手疼【碛中作】 唐五代-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回乡偶书

诗句

关于寒流来了的诗句有

阅读(4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寒流来了的诗句有,内容包括寒流的诗句、、、、、、,寒流的诗句、、、、、、,描写寒流的句子。若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夜雨,而白天又是阳光普照那多好啊!可惜天气总是变化无常,非人力可

诗句

关于素描的诗句

阅读(178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素描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素描”的句子,描写素描的诗句,形容素描的句子。喜欢素描那如诗歌般的精炼却又含义深远2、线条与明暗可以融合成轻快的溪流也可以碰撞出汹涌的波涛。3、黑白之间的无穷变化可以反映出的大千世

诗句

有关于激励的诗句

阅读(1361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激励的诗句,内容包括最有激励性的诗句(越多越好),鼓励的古诗句大全,鼓励的诗句。带有激励性的诗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诗句

关于放下爱情诗句

阅读(9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放下爱情诗句,内容包括有关于放下爱情的句子,表示放下这段爱情的诗句,表示放下这段爱情的诗句。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爱她(他);但爱一个人的前提,却是一定要喜欢她(他)。喜欢很容易转变为爱,但爱过之后却很难再说喜欢;因为喜欢

诗句

关于创新或成才的诗句

阅读(6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创新或成才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成才的诗句,关于成才的诗句,关于创新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汉·汉乐府《长歌行》译文: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

诗句

关于知己的诗句高适的

阅读(6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知己的诗句高适的,内容包括关于知己的诗句,关于“知己的”诗句,有关知已,知音的诗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高山流水觅知音。 残、 ̄影 回答采纳率:26.0% 2008-12-06 21:56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