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金沙江的诗句
形容金沙江的诗只有两首,一首古诗和一首现代诗。
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
——元·李京《金沙江》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金沙江》这首诗已金沙江为背景,通过描写金沙江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写出了作者追忆先帝南征的雄姿,同时叹息当时的朝廷统治者不如往昔。
原诗为: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
三月头,九月尾,烟瘴拍天如雾起。我行适当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
来从滇池至越巂,畏涂一千三百里。干戈浩荡豺虎穴,昼不遑宁夜无寐。
忆昔先帝征南日,箪食壶浆竟臣妾。抚之以宽来以德,五十馀年为乐国。
一朝贼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边隙。可怜三十七部民,鱼肉岂能分玉石。
君不见南诏安危在一人,莫道今无赛典赤。
2. 描写金沙江的诗
1、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金沙江
元代 李京
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
译文:
在雨中路过金沙江,五月的时候乘坐轮船到此地。
两岸的山崖险峻像是通上云霄一样,从上往下看金沙江像是一口井。
3、犯星歌 其一
明代 杨慎
金沙江水绕环洲,江岸家家对白鸥。
译文:
金沙江的水环绕着沙洲,江岸边家家户户都有对白鸥。
4、送友至武定金沙江教读
清代:牛焘
此去金沙江,日饮江中水。
此水来吾乡,清冽孰比美。
译文:
这次去金沙江游玩每天都喝江中的水。
这江水来自我的故乡,没有比这更清凉甘甜的了。
5、送梁国博之任滇南郡丞
明代:卢龙云
万里西南道,看君拥传车。
金沙江色净,铜柱瘴烟疏。
译文:
一眼万里的西南道中,看着你坐着马车园区。
金沙江景色纯净宜人,像铜柱似的瘴气已经开始散开。
3. 有关金沙江的诗句
忆昔先帝征南日,鱼肉岂能分玉石。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君不见南诏安危在一人,水急浪大
暖。
五岭:在四川和甘肃边界。
五岭逶迤腾细浪: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岷山,穿行于深山峡谷之间,昼不遑宁夜无寐。抚之以宽来以德,五月渡泸即此地,海拔四千米左右,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
金沙水拍云崖暖,都庞岭,箪食壶浆竟臣妾。两厓峻极若登天。可怜三十七部民, 三军过后尽开颜,骑田岭:山名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 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十馀年为乐国,生事邀功作边隙、湖南,下视此江如井里: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
大渡、两广之间
细浪:小浪花
乌蒙。
三月头:金沙江,“阪上走丸”:大庾岭:大渡河
寒,位于长江上游, 大渡桥横铁索寒,越城岭,九月尾,从斜坡滚下泥丸,萌渚岭,烟瘴拍天如雾起。干戈浩荡豺虎穴。我行适当六月末。
更喜岷山千里雪,江面宽阔,王事役人安敢避。
来从滇池至越巂,莫道今无赛典赤,横亘在江西,畏涂一千三百里。
一朝贼臣肆胸臆:《汉书·蒯通转》, 万水千山只等闲,或称南岭金沙江(元·李京)
雨中夜过金沙江
4. 描写金沙江的诗词有哪些
1. 金沙江(元·李京)
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
三月头,九月尾,烟瘴拍天如雾起。我行适当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
来从滇池至越巂,畏涂一千三百里。干戈浩荡豺虎穴,昼不遑宁夜无寐。
忆昔先帝征南日,箪食壶浆竟臣妾。抚之以宽来以德,五十馀年为乐国。
一朝贼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边隙。可怜三十七部民,鱼肉岂能分玉石。
君不见南诏安危在一人,莫道今无赛典赤。
2.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 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a.“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b.“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c.“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水指:金沙江。
d.“大渡桥横铁索寒”所指:大渡河上泸定桥。
e.“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4. 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长江江源水系汇成通天河后,到青海玉树县境进入横断山区,开始称为金沙江。金沙江流经云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宾接纳岷江为止,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
5. 金沙江河床窄,岸坡陡峭,呈“V”型河床,具有“高、深、窄、曲、陡”的特点,为典型的高山深谷型河道。水量丰沛稳定,年际变化小。水能条件优越,国家在凉山段规划了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三座特大型、大型水电站。
6. 金沙江的主要支流为流域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雅砻江,此外还有左岸的松麦河、水落河、右岸的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等5条支流的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
5. 描写金沙江的诗词
1.金沙江(元·李京复)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
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三月头,九月尾,烟瘴拍天如雾起。
我行适当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来从滇池至越巂,畏涂一千三百里。
干戈浩荡豺虎穴,昼不遑宁夜无寐。忆昔先帝征南制日,箪食壶浆竟臣妾。
抚之以宽来以德,五十馀年为乐国。一朝贼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边隙。
可怜三十七部民,鱼肉岂能分玉石。君不见南诏安危在2113一人,莫道今无赛典赤。
2.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5261后尽开颜。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细浪:小浪花乌蒙:山名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金沙: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穿行4102于深山峡谷之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暖:温1653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大渡:大渡河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6. 关于大渡河的诗句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靳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大渡河的地理位置: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历史上被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为麻尔柯河、阿柯河,在久治县)经阿坝县于马尔康县境接纳梭磨河、绰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后称大金川,向南流经金川县、丹巴县,于丹巴县城东接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062公里。
大渡河的历史意义:
大渡河铁索桥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又称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桥净跨 100 米,净宽 2.8 米,桥面距枯水位 14.5 米。全桥共用铁索链 13 根,其中 9 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 4 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东西桥台用条石砌筑,高 20 余米,上建有桥亭,有清康熙题写的“泸定桥”匾额和泸定桥碑记。锚定坑设在桥台后,宽 2 米,长 5 米,深 6 米,竖直埋置生铁桩 8 根,另有长 4 米、直径 20 厘米的锚桩 1 根,横卧在铁桩后面, 13根铁链就系在锚桩上。大渡河铁索桥是四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因在悬崖绝壁之间建修跨过急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 1935 年 5 月 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 1950 年以后曾多次维修,并建立陈列馆,展出大渡河铁索桥战斗史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孙髯翁诗“金沙江”全诗
孙髯从小就有名,古诗文写得极好。出游之时,随身总是带着书。看到科举考场要搜身,掉头就走,从此不问科举,终身为民。孙髯好梅花,曾自制一印章,上刻“万树梅花一布衣”。今天昆明五华山北坡有大梅园巷,原来是一个梅园,相传就是孙髯居所。孙髯还曾溯流而上,考察金沙江,提出“引金济滇”的设想,又考察盘龙江,写成“盘龙江水利图说”。目睹官吏榨取民财,百姓流离失所,滇中深藏隐患,孙髯更忧国忧民,但登大观楼,心绪难平,激愤如潮,于是奋笔疾书,为我们留下了“海内第一长联”。长联尽摹滇池景象,极言千年滇史,状物则物势流转,辞采灿烂,文气贯注;写意则意气驰骋,沉郁顿挫,一扫俗唱。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孙联一出,震聋发聩,四方惊动,昆明士民,竞抄殆遍,蔚滇中盛事。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莎,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侭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8. 诗句中有巧渡金沙江的意思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创作背景长征路上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中生动、形象、概括地表现出红军战士那种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作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敌人要地拿下,使将士们的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且伤亡惨重,血肉横飞,敌人冷酷无情,形势十分严峻。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便个个笑逐颜开。作品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呎),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公尺。
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
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
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即整个红军。
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毛泽东(1893 - 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作品鉴赏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