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风俗的诗句

1. 元宵的习俗和古诗词

.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si.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诗词选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fa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

2.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对联,习俗

《探春令·元夕》宋朝·赵长卿

去年元夜,正钱塘,看天街灯烛。闹蛾儿转处,熙熙语笑,百万红妆女。今年肯把轻辜负。列荧煌千炬。趁闲身来未老,良辰美景,款醉新歌舞。

《长相思·上元晴》宋朝·刘辰翁

上元晴。上元晴。待得晴时坐触屏。山禽三两声源。欲归城。未归城。见说城中处处灯。明年处处行。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宋朝·范成大

宝髻双双出绮丛。妆光梅影各春风。收灯时候却相逢。鱼子笺中词宛转,龙香百拨上语玲珑。明朝车马莫西东。

《元夕·飘零竟如此》宋朝·文天祥

飘零竟如此,元夕几堪怜。南国张灯火,燕山沸管弦。相思云万里,剩看月三年。笑与东风道,浮度生信偶然。

3. 元宵节有啥习俗和诗句

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闹新春,男女老少出了门。

踏着醉人的夜色,来到山城的街头,只见满眼到处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各种各样的花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正月里闹花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道新年文化大餐。

其实,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581年至619年)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到了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志。

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

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

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

莒县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

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

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

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

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县民於元宵扫墓插竹为灯。

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

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

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

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

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

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

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国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

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

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

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

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民间有几种关于元宵节有趣。

4. 元宵节的习俗和来历和诗句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远自汉代以来,民间即有元夜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232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诗句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有关元宵节的故事 习俗 诗句 有关春节的对联 故事 习俗 诗句 快快快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6. 求有关元宵的来历、习俗和诗句等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7.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诗句:

1、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其他关于元宵节古诗:

1、《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元宵后闻雁》

昨夜元宵节,今晨鸿雁音。

索居才入耳,为客即惊心。

楚雪江湖远,燕云关塞深。

翻然动春兴,出户巳难寻。

3、《大江东去 其四 春日喜雪,次东坡韵 》

新春前后,见三白、真是皇家瑞物。万里江山同一色,晃漾银城铁壁。

田父增欢,都人咸喜,相庆今年雪。琼楼玉宇,望中掩映雄杰。

长安景色堪夸,指瑶林琪树,依稀梅发。寂寂千山飞鸟静,野径人踪稀灭。

素夺鸥群,皓迷鹤屿,翠失长松发。元宵节近,交光应待明月。

4、《解语花·上元》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8.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关于元宵节风俗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元宵节风俗的诗句

诗句

关于山的优美诗句

阅读(11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山的优美诗句,内容包括有关山的优美句子,描写山水风景古诗词,形容山色美丽的诗词。摘录“山诗山语”之精品,有的巍峨雄伟,有的阴柔秀美,有的变幻无常,有的栩栩如生。希望其中有喜欢的!(一)诗《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诗句

关于丝巾的诗句

阅读(6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丝巾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围巾的诗句,关于围巾的诗句,关于围巾的诗歌。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

诗句

关于云和月的诗句

阅读(7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云和月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云和月的诗句,求带云和月的诗,求带云和月的诗。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诗句

有关于诚实的诗句

阅读(3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诚实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诚信的诗句,关于诚信的诗句,有关诚信的诗句。看夜宴了吗?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

诗句

关于描写日的诗句

阅读(36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写日的诗句,内容包括与“日”有关的诗句,求有关日的诗句,关于"日"的诗句。写日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1) 常记溪

诗句

关于伯牙子期的诗句

阅读(16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伯牙子期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伯牙子期的诗句,关于“伯牙子期成为知音”诗句,后人为纪念伯牙子期而写的诗文。关于“伯牙子期成为知音”诗句如下:唐代:薛涛《寄张元夫》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

诗句

关于诚实的古诗句

阅读(4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诚实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诚信的诗句,有关诚信的诗句,有关诚信的诗句。看夜宴了吗?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

诗句

关于鹿的爱情的诗句

阅读(82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鹿的爱情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鹿爱情的词语,能帮我把“我、爱、鹿、为、静”几个字作为开头做成关于爱情的诗句,有没有关于鹿的古风句。《冬狩》李世民楚踣争兕殪,秦亡角鹿愁。《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李隆

诗句

关于校长的诗句

阅读(20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校长的诗句,内容包括赞美校长的句子,形容“校长”的句子,赞美校长的句子。赞美校长的句子有:老校长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2、我们的校长是一位作风正派的老教育家。3、我们的校长是一位值得敬佩的老

诗句

5句关于亲情的诗句

阅读(4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5句关于亲情的诗句,内容包括5句关于亲情的诗歌(短一点),五句关于“亲情”的句子,是课外文学书上的,关于亲情的五句名言和古诗。诗中亲情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诗句

关于春夏秋的诗句

阅读(3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夏秋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各六首,春夏秋冬的诗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描写春天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

诗句

两句关于庐山的诗句

阅读(3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两句关于庐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庐山的诗句两句,描写庐山的诗句两句,关于庐山的诗句。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

诗句

关于玉和爱情的诗句

阅读(4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玉和爱情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玉的爱情诗句,关于玉的爱情诗句,有什么古诗是写以玉来比喻人的品质的我喜欢关于玉的诗句,尤其把。你好: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

诗句

关于玮的诗句

阅读(7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玮的诗句,内容包括含有玮诗句,带有晓和玮的诗句,带有“玮”字和“甜”字的诗句。“玮”字: 晋阳佩玮,西门带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2、梁惠王玮其照乘之珠,齐威王答以四臣。《后汉书》 3、艺德双馨有人爱,玮

诗句

关于山的优美诗句

阅读(11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山的优美诗句,内容包括有关山的优美句子,描写山水风景古诗词,形容山色美丽的诗词。摘录“山诗山语”之精品,有的巍峨雄伟,有的阴柔秀美,有的变幻无常,有的栩栩如生。希望其中有喜欢的!(一)诗《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诗句

关于丝巾的诗句

阅读(6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丝巾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围巾的诗句,关于围巾的诗句,关于围巾的诗歌。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

诗句

关于云和月的诗句

阅读(7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云和月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云和月的诗句,求带云和月的诗,求带云和月的诗。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诗句

有关于诚实的诗句

阅读(3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诚实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诚信的诗句,关于诚信的诗句,有关诚信的诗句。看夜宴了吗?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

诗句

关于描写日的诗句

阅读(36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写日的诗句,内容包括与“日”有关的诗句,求有关日的诗句,关于"日"的诗句。写日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1) 常记溪

诗句

关于伯牙子期的诗句

阅读(16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伯牙子期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伯牙子期的诗句,关于“伯牙子期成为知音”诗句,后人为纪念伯牙子期而写的诗文。关于“伯牙子期成为知音”诗句如下:唐代:薛涛《寄张元夫》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

诗句

关于诚实的古诗句

阅读(41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诚实的古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诚信的诗句,有关诚信的诗句,有关诚信的诗句。看夜宴了吗?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

诗句

关于春天赏花的诗句

阅读(74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天赏花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春天赏花的诗,春天赏花的诗,描写春天花的古诗。春天赏花的诗有: 《大林寺桃花》、《游园不值》、《迎春花》、 《宿新市徐公店》、《宣城见杜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