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弘一法师的经典诗句谁知道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弘一法师晚年手书“悲欣交集”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麻烦采纳,谢谢!
2. 李叔同诗歌作品
登轮感赋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风倦旌旗走,野平车马驰。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轮中枕上闻歌口占
子夜新声碧玉环,可怜肠断念家山。劝君莫把愁颜破,西望长安人未还。
为沪学会撰文野婚姻新戏册既竟系之以诗
床第之么健得耻,为气任侠有厅女。鼠子胆裂国魂号,断头台上血花紫。东邻有儿背佝偻,西邻有女犹含羞。蟪蛄宁识春与秋,金莲鞋子玉搔头。河南河北间桃李,点点落红已盈咫。自由花开八千春,是真自由能不死。誓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
重游小兰亭口占
重游小兰亭,风景依稀,心绪殊恶,口占二十八字题壁,时九月望一日也。
一夜西风蓦地寒,吹将黄叶上栏干。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滑稽传题词四绝
斗洒亦醉石亦醉,到心惟作平等观。此中消息有盈(月肉),春梦一觉秋风寒。
中原一士多厅姿,纵横宇合卑莎维。人言毕肖在须眉,茫茫心事畴谁知。婴武伺人工趣语,杜鹃望帝凄春心。太平歌舞且抛却,来向神州忾陆沈。南山豆苗肥复肥,北山猿鹤飞复飞。我欲蹈海乘风归,琼楼高处斜阳微。
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娑婆世界有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漛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喝火令
故国鸣(单鸟)鹆,垂杨有暮鸦。江山如画日西斜。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纱。陌上青青草,楼头艳艳花。洛阳儿女学琵琶。不管冬青一树属谁家,不管冬青树底影事一些些。
《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也。今年(丙午)在津门作。
醉时
醉时歌器醒时迷,甚矣吾衰慨凤兮。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空梁落月窥华发,无主行人唱大堤。梦里家山渺何处,沈沈风雨暮天西。
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
东邻有女背佝偻,西邻有女犹含羞。蟪蛄宁识春与秋,金莲鞋子玉搔头。拆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
书愤
文采风流上座倾,眼中竖子遂成名!某山某不留奇迹,一草一花是爱根。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记扇避青蝇。众生何用干霄哭,隐隐朝廷有笑声。
春风
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一颗头颅一杯酒,南山猿鹤北山莱。秋娘颜色娇欲语,小雅文章凄以哀。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如血染楼台。
昨夜
昨夜星辰人倚楼,中原咫尺山河福沈沈万绿寂不语,梨华一枝红小秋。
初梦
鸡犬无声天地死,风景不殊山河非。妙莲华开大尺五,弥勒松高腰十围。恩仇恩仇若相忘,翠羽明珠(衤两)裆。隔断红尘三万里,先生自号水仙
3. 李叔同的诗句:君子之交淡如水
出自《庄子·山木》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李叔同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偈云释义: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不带杂质。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是说如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365653934果只看朋友交往的表面现象,好像看到了真实情况,实际上差得远了。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是说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呢,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
《庄子·山木》原文:
子桑户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而布寡矣;为 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原文译文:
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4. 求李叔同经典诗词
《送 别》【清】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早 秋》【清】李叔同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春 游》【清】李叔同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悲 秋》【清】李叔同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
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月 夜》【清】李叔同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呀!是何处,
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李叔同诗词(二)
《落 花》【清】李叔同
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月》【清】李叔同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晚 钟》【清】李叔同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緜緜灵响彻心弦,幻幻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清凉歌》【清】李叔同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清平乐·赠许幻园》【清】李叔同
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文采风流合倾慕。闭户著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李叔同诗词(三)
《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清】李叔同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5. 李叔同的诗歌简析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1880年,他出生于天津,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绘画、音乐。1910年回国,先后在天津高等工业学校、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1918年,他剃度出家,法号弘一,1942年圆寂于福建泉州。
以1918年为界,39岁以前的李叔同是中国20世纪初最出色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话剧、音乐、美术、文学等诸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先驱;39岁出家以后的弘一则是一位佛门高僧…… 关于《送别》的版本,创作年代,众说纷纭,至今不能定论。其曲大约来自西洋,传至日本,后为李叔同所用,而其词确乎李叔同所创。
《送别》创作后,在《早春二月》、《城南旧诗》中都曾被用作插曲,广为传唱,流传了一个多世纪。 《送别》的创作背景不可考证,是否触景生情,有感而作,也不得而知。
然而,年轻时的李叔同风流放纵。他在日本留学时与一美术模特同居,后携该女回国。
据说,这位日本如夫人(李叔同十八岁结婚,妻俞氏,长李两岁)在李叔同出家时,绕寺三日,哀哭跪求一见,但已经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闭门回拒。《送别》一词,或许有关。
自江淹的《别赋》横空出世,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年传承,“送别”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尤其在古典诗词中,送别更是常唱不衰的歌,许多极富艺术魅力的意象应运而生。
《送别》的意境在这些意象的渲染下,将诗人缠绵、哀怨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长亭外,古道边”中国文化史上的长亭是个令人心碎的地方。
李白《菩萨蛮》中说“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又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无疑,“长亭”成了古人陆上送别的重要场所。词人落笔于长亭,是述地点,更是于不动声色中,将读者带入了情境。
“芳草碧连天”。“草”,多以顽强、坚韧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阅读视线中。
然而众人皆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知此诗下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后主亦有词曰“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草色连天,遥望无边。
离人见此情景,胸中别恨翻腾,不禁触及伤痛之处。他们心中无法言说的离情别意便幻化成了萋萋芳草。
“晚风拂柳笛声残”。古人常有折柳相送的习惯。
从《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扬子江头杨柳青, 扬花愁煞渡江人”,再到“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总能牵动离人的万千愁绪。对“柳”的意象,有两种解说。
一说“柳”与“留”谐音,柳者,留也;一说“柳”易生易长,折柳相送,插地即活,从此见柳如见人。晚风拂过柳梢,更兼数声笛音,若有若无,似断还续又怎能不使人柔肠寸断,别情依依? “夕阳山外山”词人举目远望,目光所及,一轮残阳沉入山外,山外之处是青山。
这正是“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山外山”的意象重叠,渲染出了千山阻隔,音信杳无的氛围。
离恨浓浓,尽溢纸笔。 通观上阕,词人只在写景。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处正是如此,词人寓情于景,营造出了浓浓的离别氛围。
行笔至下阕,词人仍不写如何相送,不写别情依依,却写别后思念,而此刻离别之悲已溢于言表了。“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从此天涯远隔,别时容易见时难。“零落”一词,令人如见秋叶飘落。
秋风瑟瑟,万物凋零,古人更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离人内心之悲,可见一斑。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古人送行常设宴而别,人未醉而心已碎,“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悲凉地说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仰脖吞下浊酒一杯,从此离家万里,归期难定。
词末一个“寒”字,清冷清冷,是冰冷的月光,是微凉的夜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概词人即便今夜入睡了,也定会从梦中惊醒,一阵寒意笼罩心头,离别的哀伤久久挥之不去。 李叔同不愧是博古的才子,在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他,深得其中精髓。
《送别》一词,寥寥四十余字,却将离人之悲渲染至极致。
6. 李叔同《送别》诗全文
《送别》 弘一法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