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气候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好评或者采纳!谢谢{右上角采纳或者正下方好评}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不要追问。另外提问,图片多了占屏幕空间。不好答题。谢谢】
2. 关于季风的古诗,诗歌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3. 关于梅雨季节的诗句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三衢道中》曾纾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夏日》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以上三首诗反映黄梅雨时节,天气乍阴乍睛现象。
同时在古诗中也反映出我国梅雨的分布、时间。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出现时间迟早不一样。根据统计,正常年份,闽浙一带大致是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也就是在春末夏初。
《梅雨》唐代柳宗元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秋深楚猿深,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化尽,非为帝京尘。
柳宗元写这首诗时在广西柳州,小春即农历三月。
《梅雨》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茅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迥。
杜甫当时在四川成都,诗中所说的"南京"不是指江苏南京,而是指成都,成都梅雨时值农历四月。
关于这二首诗梅雨时值不同,《庚溪诗话》指出:"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谓之黄梅雨。然少陵诗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云:'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此子厚在岑外诗,是南粤,梅雨,又在春矣。盖时候所至,早晚不同耶。"
《梅雨》陆游
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楝花开后塞。
剩采芸香群书蠹,旋舂麦耖续家餐。
陆游时在家乡芸花在夏季开花,所以江浙梅雨正值初夏。
宋代苏轼《舶风》一诗,不仅描写梅雨,而且还把梅雨物候季节现象与季风联系起来。诗前还有并引: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趠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苏轼写这首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旬是夏至节后十五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五月结束。从以上诗人咏梅雨诗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的农历三、四五月,并且由南而北渐渐推进到长江流域。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意是说,每年夏至后黄梅雨天气结束,既而转入夏季风(即东南风)也就是"舶趠风"。为什么叫"舶趠风"呢?"舶"就是船舶,"趠"是远来的意思。因为此时风自海上与船舶同时来到,因此称为"舶风"。
我国古籍早对东南季风过记载,如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五月有落梅雨,江淮以为信风。"朱国桢《涌幢小品》也说:"吴中五六月间,梅雨既过,必有大风连数日,士人谓之舶趠风。云是舶遇此风,日行数千里,虽猛而不为害"。
什么是季风呢?大家知道,冬季常刮西北风,一到夏季偏南风逐渐盛行,而且冬季的西北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东南风自海洋吹入大陆,这两种不同方向的风,总是随着季节不同而互相更换,我们称之为季风。
古代不仅懂得东南季风,而且利用季风特点掌握航船的规律。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有一句诗说:"北风航海南风回",就是说远航外洋的船舶,都是北风出海,南风回航。
古代诗人把黄梅雨这个物候的季节现象,与夏季风连系起来,提高到梅雨与夏季风的关系,是合乎科学原理的。
4. 关于雨季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