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首关于历史的古诗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2. 描写历史的诗句
洛阳故城
诗人:崔涂 全唐诗库—第679卷
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
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过洛阳故城》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本篇选自《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
3. 有关于历史的诗词
杨慎《廿一史弹词》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 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 第二段 说三代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霉,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
打入渔樵话里听。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上 第三段 说秦汉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 后代无贤总是空 回首汉陵和楚庙 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鬬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四 第四段 说三分两晋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鬬。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五 第五段 说南北史 清平乐 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其麽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鬬龙争过眼。
闲看坝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断蝉声里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六 第六段 说五胡 点绛唇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虀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七 第七段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鬬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八上 第八段 说五代史 定风波 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乾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
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
看到史官褒贬处,得避。不摇纨扇自然凉。
救济生灵须圣主 保全民命靠英雄 何时一点天瓢水 洗尽中原战血红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九 第九段上 说宋辽金夏 蝶恋花 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
到头落得空长叹。 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王乌江岸。
早悟夜筵终有散,当初赌甚英雄汉。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九 第九段下 繁华过眼如春梦 断简残编说姓名 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
争强赌胜弄刀兵,谁解倒悬民命。 富贵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
是非成败总虚名,一枕南柯梦醒。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 第十段 说元史 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
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
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高人解得其中意 淡尽争名夺利心 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明 纟己弹 词注卷之十一上 古往今来岁月,龙争虎鬬江山。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
昨日才收残本,今朝重理新编。较前更觉话绵缠,添出许多公案。
耕田凿井思尧舜 去暴除残望武汤 势闹朝堂似锦,乱离世界如麻。战场骨屑卷尘沙,闯献千年唾骂。
二百余年兴废,一朝过眼风花。堪啼堪笑又堪嗟,不比戏场诨话。
这是前人总结各个朝代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4. 描写“历史变迁”的古诗有哪些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出自: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2、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出自: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761怀古》。
译文: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3、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出自:宋·司马光《过洛阳故城》。
译文:烟雾横索,风雨呼啸,从前的帝都现在只剩下寥寥的宫殿旧址。如果人们想要知道古往今来兴亡交替的规律,看看洛阳城就知道了。
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唐·刘禹锡《乌衣巷》。
译文: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5、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出自:元·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译文: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
5. 关于历史的诗歌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