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适合亳州市天气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 亳州有哪些名人
张 良:西汉亳州人。
为刘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
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华佗-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 洪:三国亳州人。魏国名将。
骠骑将军。 曹 仁:三国亳州人。
魏国名将。大将军、大司马。
曹 真:东汉亳州人。魏国名将。
大将军。太司马。
曹 丕:三国亳州人。魏文帝。
为当时文坛领袖。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
所 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现存诗歌约40首。
有《典论》5卷、《 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
谥文帝。 曹 植:三国亳州人。
建安杰出诗人。其诗歌艺术性极高,对``五言诗发 展起极大推动作用。
今传《曹子建集》10卷。 许褚:三国时期亳州人。
魏国猛将。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
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
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
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夏候敦:三国时期亳州人。
魏国大将。从征孙权还,官拜前将军。
曹丕封魏王。任为大将军。
夏候渊:东汉末年亳州人。魏国名将,与张辽、曹仁、徐晃、张合并称五大良将。
夏候玄:三国时期亳州人。征西将军。
早期玄学领袖。书法家。
著有《夏候玄》集。今佚。
朱粲:隋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
号“可达寒”,自称“迦楼罗王”。“引军渡淮”,转战湖北竟陵陵、沔阳,后转山南。
在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称楚帝,年号为“昌达”。攻陷邓州,有众二十万人。
因乏军粮,首领杨士林、田瓒率兵叛朱粲,朱粲大败于淮源,被王世充拜为龙骧大将军。 李 绅:唐亳州人。
曾作《新题乐府》20首,其“锄禾日当 午,汉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哙炙人口。 陈 抟:后唐亳州人。
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及《先天图》。
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另著有《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
好读《易经》,善诗,《全唐诗》 录有多首。 曹 霸:唐亳州人。
唐画马最最著名。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针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
鲁宗道:唐亳州人。1017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 列,宋真宗意颇烦。
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
后晋 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渝德直龙图阁。仁宗即位后,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 判吏部。
1022年升尚书礼部侍郎,以正直敢言,贵戚惮之,称“鲁头参政”。卒赠兵部尚书,谥肃简。
孟汉卿:元代著名杂剧家。公案戏《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且流传至今。
薛蕙:明亳州人。明代著名诗人。
字君采,号西原,晚号大宁居士。著有诗文集《考功集》,另有《西原遗书》、《约言》等。
学识渊博,为当时学者敬重,称西原先生。 薛凤翔:明亳州人。
《牡丹史》作者。为牡丹作记、作谱,记述之详尽而言,则首推《牡丹史》。
龚得树:清亳州人。捻军起义首领。
吴楚奇:清亳州人。清初画家。
诗画名冠江南。著有《鸿皋琐说》、《汀南吟草》等。
现存有《西江游览图咏》,内有山水画21幅。 刘金定:宋代蒙城人。
巾帼英雄. 姜桂题:亳州人.淮军旧将。北洋陆军将领。
3. 《悯农》的诗句
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
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4. 古代亳州的名人有哪些
华佗-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
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至今在毫县的通衢大街上,中药材货栈比比皆是。
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父老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
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
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之腐败和苍生之苦难,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识,太尉黄琬要征辟他为官,华佗谢绝了,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对此他也婉言谢绝了。
这充分表明了华佗志向的坚定和品德的高尚。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
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
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伦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
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
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后果如所言而亡。
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述病情,苦求救治。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轻慢,态度狂傲,索酬甚巨,却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
郡守原已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
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喜、怒、优、思等情志活动调理机体,以愈其疾。华佗对民间治疗经验十分重视,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
当时黄疸病流传较广,他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华佗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亩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中年以后,华伦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国六,下辖六十二个城、邑,人口二百余万,首府为彭城(今江苏徐州)。
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
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读(今江苏盐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直至谯县(今安徽毫县),即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方圆达数百平方公里。在行医的同时,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
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就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
5. 形容“古井”的句子
1.古井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路人走过时,都不会多看它一眼。
2.掬上来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见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
3.古井的达观与超脱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这口古井,不肯,也不会居功,它静静伫立,看你变化,看你成长,你若有成就,它乐在其中而不形诸于外。
4.以古井为线索,中心是人们的内心变得浮躁,变得虚荣,人越来越变得不容易满足,一切似乎都在向“钱”看,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手段,于是,狂妄骄傲被说成是张扬个性,谦虚谨慎被斥之为落后无用,而那种安于现状,实实在在的生活或人生更是被人所摒弃。在这种背景下,尤今笔下的这口保留内心的纯真、保持自己淳朴的个性的古井,显得更难能可贵。
5.“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酒中牡丹古井贡酒之所以“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人口甘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3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饮誉海内外,是与酿酒所取水的一口古井分不开的。
6.历史曾经显示过这样的画面。公元532年,阴风怒号,战马嘶鸣。北魏为夺回谯城(今亳州),与南梁戍守的大将元树拼将死战。魏将独孤信将军奉命出战。但几经沙场,都惨遭失败,死前将金锏长戟投入附近的一口井中。后来这口井的水质产生了很大变化。附近的井水都咸涩难饮,唯有这口井清冽甘甜。千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用这口井水酿酒。现在的古井人,更是专门在上面建起了“古井亭”、“古井园”以示保护和纪念。
7.我们村的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8.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
9.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10.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1.古井源源不绝地提供甘甜的泉水。
12.古井的水清冽甘甜,那味道是我儿时最深刻的纪忆。
13.古井默默地为我们提供着滋养生命的甘泉。
14.古井的边上虽然已经布满青苔,但她的水依然清澈甘甜。
15.我永远也不能忘记家乡的那口古井,她像我的母亲一般。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wenwen.sogou.com
6. 亳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华佗:东汉亳州人。
“神医”。“外科之祖”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创造“五禽之戏”。 曹操:三国亳州人。
魏武帝。 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其诗今存20余首乐府诗。
昂扬之精神,宏伟气魄与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风格,对五言诗发展贡献较大。散文有40余篇。
诗文皆为后世传诵。 庄 子:战国蒙城人。
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内篇集中代表庄周思想;外篇、杂 篇则是以后庄子学派言论汇编。
《史记》有传,蒙城有庄子祠。 花木兰:花木兰-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马玉昆:清末蒙城人。清军名将。
马玉昆的勇敢善战,却为日人所畏惧,如大平山之战,连日方的战史中也不得不承认:“此日之中国兵颇为顽强”,“忠勇力战”,“决无退却之色”。 任永清:蒙城人,.淮军旧将。
北洋陆军将领。 过之纲:蒙城人。
在西北军长期管理财金工作。 张 良:西汉亳州人。
为刘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
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曹腾:东汉亳州人。东汉末年大宦官。
宽厚仁爱。 曹 洪:三国亳州人。
魏国名将。骠骑将军。
曹 仁:三国亳州人。魏国名将。
大将军、大司马。 曹 真:东汉亳州人。
魏国名将。大将军。
太司马。 曹 丕:三国亳州人。
魏文帝。为当时文坛领袖。
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所 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
现存诗歌约40首。有《典论》5卷、《 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魏文帝集》。谥文帝。
曹 植:三国亳州人。建安杰出诗人。
其诗歌艺术性极高,对``五言诗发 展起极大推动作用。今传《曹子建集》10卷。
许褚:三国时期亳州人。魏国猛将。
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
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
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夏候敦:三国时期亳州人。魏国大将。
从征孙权还,官拜前将军。曹丕封魏王。
任为大将军。 夏候渊:东汉末年亳州人。
魏国名将,与张辽、曹仁、徐晃、张合并称五大良将。 夏候玄:三国时期亳州人。
征西将军。早期玄学领袖。
书法家。著有《夏候玄》集。
今佚。 朱粲:隋亳州人。
隋末农民起义首领。号“可达寒”,自称“迦楼罗王”。
“引军渡淮”,转战湖北竟陵陵、沔阳,后转山南。在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称楚帝,年号为“昌达”。
攻陷邓州,有众二十万人。因乏军粮,首领杨士林、田瓒率兵叛朱粲,朱粲大败于淮源,被王世充拜为龙骧大将军。
李 绅:唐亳州人。曾作《新题乐府》20首,其“锄禾日当 午,汉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哙炙人口。
陈 抟:后唐亳州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
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及《先天图》。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
另著有《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好读《易经》,善诗,《全唐诗》 录有多首。
曹 霸:唐亳州人。唐画马最最著名。
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针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 鲁宗道:唐亳州人。
1017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 列,宋真宗意颇烦。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
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后晋 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渝德直龙图阁。
仁宗即位后,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 判吏部。1022年升尚书礼部侍郎,以正直敢言,贵戚惮之,称“鲁头参政”。
卒赠兵部尚书,谥肃简。 龚得树:清亳州人。
捻军起义首领。 吴楚奇:清亳州人。
清初画家。诗画名冠江南。
著有《鸿皋琐说》、《汀南吟草》等。现存有《西江游览图咏》,内有山水画21幅。
刘金定:宋代蒙城人。巾帼英雄。
孟汉卿:元代著名杂剧家。公案戏《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且流传至今。
薛蕙:明亳州人。明代著名诗人。
字君采,号西原,晚号大宁居士。著有诗文集《考功集》,另有《西原遗书》、《约言》等。
学识渊博,为当时学者敬重,称西原先生。 薛凤翔:明亳州人。
《牡丹史》作者。为牡丹作记、作谱,记述之详尽而言,则首推《牡丹史》。
姜桂题:亳州人.淮军旧将。北洋陆军将领。
老子:楚国涡阳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所著《道德经》。 张乐行:清涡阳人。
捻军起义首领。 张守禹:清涡阳人。
后期捻军著名首领。 张禹爵:清涡阳人。
袭爵为太平天国幼沃王,是捻军中最年轻的将领。 李奇茂:涡阳人。
台湾著名水墨画大师淡江大学艺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