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叹不惑之年诗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2.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诠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拓展资料: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身体尚弱,故称弱冠。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花甲,指60岁。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杜甫《曲江二首》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3. 三十而不惑
错了,是三十而立……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 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 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 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 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 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 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 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 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这里问题又来了,孔子 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问题不顺,耳腔发炎吗? 这句很难解释,可能在当时漏刻了文字。可能 是“六十而”下面有一个句读。如果照旧, “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 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 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 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 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 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 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 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西方的文化 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 矩”。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 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 —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 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