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的诗句
1. 有关寓理的诗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
2. 诗词中有“理”的诗有哪些
1、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5、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 先秦 · 屈原《离骚》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7、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 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8、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唐 · 杜甫《曲江二首》
9、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 宋 · 苏轼《屈原塔》
10、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唐 ·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1、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 宋 · 朱淑真《落花》
12、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 唐 · 韦元甫《木兰歌》
13、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 唐 · 杜甫《无家别》
14、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 清 ·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15、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 唐 ·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3. 描写富含暂理的诗句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琴诗(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不怕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4. 求关于禅理的诗
佛教的禅定思想,孕育了“虚静生思”的审美论,溶入中国美学的创作中,形成了“有中蕴空”“动中藏静”,以“寂静”为特点的禅意诗。
吾之最爱独品佳句,与朋友们一同鉴赏。“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一、王维《辋川集》中的几首经典代表绝句: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晨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五、刘长卿《寻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诸,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六、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袤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以后,禅宗一直流行,且是流传佛教宗派中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宗,故这类禅理诗也不绝如缕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禅 诗 精 选 宿清远峡山寺 (唐)宋之问 香岫悬金刹 飞泉界石门 空山唯习静 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 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 何疑无陵源 [注释] (1)清远峡山寺:在湖南武陵山区的石门 (2)岫(xiu):山洞 (3)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之地 [赏析] 首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刹屹然与巅峰峭壁的雄姿,和飞泉划破石门的壮景。
颔联极力渲染了禅师与空山深夜修习静虑,心住正定的静寂场景。而“说法初闻鸟”又说明了静寂不是一潭死水,习静不是进入死寂,而是有着活泼的妙用。
同时该句也以鸟鸣不外说法来告诉我们禅师已悟达佛性。只有悟达了佛性,了知佛性遍一切处,才能于鸟鸣花开处皆闻到佛法。
“看心欲定猿”,进一步说明了禅师习静的方法。这是典型的北宗禅师参禅法。
他们用猿来比喻散动不定的心。习静就是要将这个心猿看好,叫它不乱动,进入禅定;有定生静,了知佛性。
尾联的文意是讲古刹高远偏僻,远离尘世,如同桃花源一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心寂才是隔于尘世的真正原因,才是入住桃花源的惟一途径。
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唐)陈子昂 钟梵经行罢 香床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 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 疲病苦攀缘 [注释] (1)晖上人:大云寺僧圆晖。
赞宁《高僧传》称他“精研性相,善达诸宗”。 (2)经行:往复回旋行走,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
(3)入禅:此处为入定,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 (4)水月:水中之月,大乘十喻之一,以譬诸法之无实体。
(5)攀缘:攀取缘虑之意,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 [赏析] 首联叙述了晖上人午后诵经,黄昏行经,晚上禅定的日常佛事。
巧妙地安排了时间的过渡。秋夜会上人禅坐之际,“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的禅院也随着充满了幽寂的禅意。
颈联有景到人,讲述了晖上人禅悟境界。禅定使心波平静从而智慧现前,如同水面清静时,能显出月影。
依靠智慧,观察到诸法本无实义,如同水月虚幻,则能远离而不生染着,成为觉者。如《圆觉经》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云霞”聚散无常,万法何尝不是?能领会这个,还不能说是“思独玄”。“思独玄”之处应是在于了知无论云霞聚散遮露,青天从来不变,如同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尾联点出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远离幻法,息除攀援,饱受病苦,实在是无奈又可怜。最后一句是从《维摩诘所说经》“何谓病本?谓有攀援”化出 江中诵经 (唐)张说 实相归悬解 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注释] (1)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
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
(2)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大乘义章》曰:“质碍名色。” (3)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赏析] 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理的诗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