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关于生活的诗句
1. 白居易的人生态度诗句
白老爷子从刑部侍郎的位置上离休后,自号醉吟先生,离开京城在洛阳盖了一别墅。
据他的《池上篇》说:“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在别墅里自然少不了美眉,其中有二个,一个善歌,名樊素;另一个善舞,名小蛮。
唐人孟《本事诗》记载:“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蛮,樊素善歌,小嘴长得艳若樱桃;小蛮善舞,细腰则纤纤似柳。乐天公至爱此二美眉,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不过,白居易此时年事已高,而樊素,小蛮却正值青春年少,丰腴艳丽。不仅力不从心,而且心亦不甘。
白居易妾樊素歌,小蛮善舞。尝有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既年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枝词》以托意。 遍了白居易全集,未见此诗收录。
估计是没有留存 五万多首全唐诗中白居易留存下来的诗作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朝诗人中当是首屈一指的,白居易生前也自编七十五卷《白氏长庆集》,是唐诗中一枝光耀千秋的奇芭。有很多心忧天下,反对暴政,同情弱小,为民请命而震今铄古的诗篇;也有兴咏山川,笔绘江河,描摹爱情,颂扬友谊的歌吟,其情宛转哀怨,真挚感人而传之今世。
那一阙《长恨歌》唱彻云天,那一曲《琵琶行》情动天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数不尽的美篇佳句写就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 可是,谁能相信,这样为民请命,这样仗义执言,这样疾恶如仇,这样肝胆照人的白居易竟公然自炫:"我养的家妓,可是新鲜的货色。三年一到,她们老了丑了,就换一批年轻貌美的,这十年间已经换了三次了。
"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追欢偶作】 这天差地别,黑白炯异的言行是出之一人之口之手。
伪善还是无行?虽不能妄下判断,但无可讳言,这是白居易人格上的致命弱点,已经限制了他的天才发展,降低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一边锦衣玉食: 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
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 【寒食日寄杨东川】 一边却悲天悯人: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他一边为道德教化作怅, 作《井底引银瓶》,并自注说:"止淫奔也。
" 一边又纵情声色: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长安道】 他把政治目的、社会功利放在第一位,鼓吹"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首先是"为君"而作;又一方面似乎深切地关心现实,同情贫弱。作秀作真,孰是孰非,很难说得清。
白居易做过大官,又处在唐朝极为开放的时期,享尽荣华富贵。集禅、道、酒、色、乐为一身,不是游山玩水赋诗,便是饮酒蓄姬狎妓,虽为时尚,不好苛求,但过于沉湎酒色似乎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白居易自称为快活人,有"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诗句为证。他是怎样快活的呢?他在《三月三日祓禊洛滨并序》中说:"。
令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
等一十五人,合宴于舟中。
由斗亭,历魏堤,抵津桥,登临溯沿,自晨及暮,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尽风光之赏,极游泛之娱。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尽得于今日矣。若不记录,谓洛无人,晋公首赋一章,铿然玉振,顾谓四座继而和之,居易举酒抽毫,奉十二韵以献。
"其诗云: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 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竟然当众饮酒狎妓,引来"观者如堵",万民"望之若仙"。于是我明白了,原来在忧国忧民得同时,也可以如此放荡的。
白居易这位诗贤一生贪恋美色,享尽温柔,他一辈子生平有过许多歌姬舞女,谁都数不清,仅有案可查和有记载的大约有二、三十人之多。他有一首诗《小庭亦有月》云: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菱角报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
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哦。 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白居易自己做注说:"菱、谷、红、紫,皆小臧获名。"臧获,即奴婢。
诗中的菱角、谷儿、紫绡、红绡等女子均是有案可查的侍婢或家伎。这四个美眉陪他宴饮作乐,美人在抱,美酒在手,白居易安之若素,潇洒自如,艳福真的不浅。
再看白居易诗中比比皆是的"雪胸"、"皓腕"等艳词香句,和"小奴捶我足,小婢捶我背";"锁开宾阁晓,梯上妓楼春。";"妓房匣镜满红埃,酒库封瓶生绿苔。
";"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
";"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俯拾皆是,太多的色情风流名篇频繁出现即是明证。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可以想象这位风流才子的江南生活那种风光旖旎的情景了。
白居易也不愧为。
2. 有关描写“生活”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3. 白居易现实主义的诗句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年——846年), 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处曾相识”等许多不朽诗句。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 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生 平 诗歌理论文学创作本集和研究资料生平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 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 歌 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 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 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 ~ 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文学创 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
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
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
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
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
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
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
《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
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
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
4. 写田园生活的诗句白居易
岁晚旅望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庾楼晓望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百花亭晚望夜归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题岳阳楼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5. 描写生活的诗句
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2、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人生无奈老来何,日薄崦嵫已不多。
4、一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5、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生之无缘,死之聚兮。今生无见,来生再兮。
8、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9、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1、人生无奈别离何。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1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4、天地之大无所居,穿着破烂更无衣。遥望丰都在何处?只恨阎王不收留。
15、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16、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17、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8、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9、无可奈何话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0、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21、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卧读琴谱却为谁?
22、二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23、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24、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潮来寒雨晚来风。
25、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6. 关于人生的古诗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8.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1. 王安石《等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2.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3.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4.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5.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 白居易的诗句
《草》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还有什么疑问吗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8. 白居易的生活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
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明代绍兴郡斋圣贤图石刻 生平 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初仕至遭贬 自贞元十六年 (800),至元和十年(815)。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今陕西周至)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
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连续上书论事,如奏请加德音中节目》、《论制科人状》、《论于□裴均状》、《论和籴状》、《奏阌乡县禁囚状》等,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
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在这之前,他已经看到朝廷的种种黑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经过这次打击,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
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与世无忤。与之相适应,描写闲静恬淡境界、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开始多起来,而前期那种战斗性强烈的讽谕诗则比较少见了。
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
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
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 自大和三年(829),至会昌六年(846)。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
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
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
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
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他的“独善”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
当他受皇帝信任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积极反映民生疾苦,。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白居易描写生活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