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义的诗句
1.关于道义的诗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2.关于道义的诗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知耻近乎勇。 —— 孔丘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3.形容道义的诗句
君子谋道不谋富。
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该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阐述人活在世上,应不断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不应终日汲汲于富贵利禄,也可供赞美那些修身洁行、不谋求个人私利的人。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吏商》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道义名言战国·墨子《墨子·非命上》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
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非命上》。
4.论语中有关道义的句子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 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5.有关道义的名言
“信念是决定人生价值的基本核心。”
“对一个人来说,信念和良心比生命更重要。”
“只要下定决心就世上无难事的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中产生。”
“人应该要胸怀大志,意志坚强。”
“白玉,即使被破碎了也会发光;青松,即使埋在雪中也永远郁郁苍苍;青竹,即使被火烧了还是笔直挺拔。”
“对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没有不可能的事。如果说有什么不可能,那不是朝鲜语。”
“信念和意志坚强的人总会珍惜未来。”
“对一个人来说,良心等于心脏。”
“世上最难抛弃的是人的良心,最难得到的也是人的良心。”
“良心是行为的镜子,是判断真假的标准。”
“做了违背良心的事也心安理得的人,是患病不轻的人。”
6.有关做事符合道义的名言有哪些
有关做事符合道义的名言有以下: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出自】春秋 孔子
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出自】春秋 孔子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春秋 孔子
4、子谋道不谋富。
【出自】唐朝 柳宗元
5、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出自】战国 墨子
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出自】近代 李大钊
7、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出自】战国 孟子
8、宁为义死,不苟幸生,而视之如归。
【出自】北宋 欧阳修
9、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
【出自】战末 吕不韦
10、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出自】春秋 老子
11、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勤于利欲,则放肆而日怠。
【出自】宋代 胡宏
12、精于义者,眼界大心地平;徇于利者,眼界小心地险。
【出自】清朝 胡达源
14、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出自】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15、搏弈之交不终日,饱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出自】清代 山阴金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道义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