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黄河的诗句赏析

关于黄河的诗句赏析

1.关于黄河的诗句和赏析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2.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和赏析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3.关于黄河的诗句赏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道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

说到“著名诗人”,并不是说他做诗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写诗四万,我们也不称其“著名”),而是说他做的诗非常“经典”,现存其六首诗当中,便有两首顶级绝句,除了《登鹳雀楼》之外,还有那首《出塞》(又名《凉州词》),都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山水图画。

其气象毫不亚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笔法的“随意”、“直白”,又能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相比。《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论诗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我们有时习惯于另辟蹊径、故作高深,反而把诗句弄得不伦不类、生涩怪病。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来时的路。唐诗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诗词中强用生词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纠其实质却十分苍白,还不如一位老农直来直去一吼一哭来得快活! 以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词时这样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诗贵在清新自然。

“汉人”玩儿惯了文字游戏,反而不如“满人”的“返璞归真”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

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3、《。

4.关于黄河的诗句的赏析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

"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

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俗语: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 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

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成语:砥柱中流 海晏河清 河清海晏 河山带砺 黄河水清 砺山带河 鲤鱼跳龙门 俟河之清 中流砥柱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

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5.求有关黄河的诗句的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

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炊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真像《红楼梦》里香菱所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6.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和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二首》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杜甫《咏史诗•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苏轼《黄河》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王安石。

关于黄河的诗句赏析

关于黄河的诗句加赏析

1.关于黄河的诗句和赏析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2.有关黄河的诗句加赏析250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道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

说到“著名诗人”,并不是说他做诗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写诗四万,我们也不称其“著名”),而是说他做的诗非常“经典”,现存其六首诗当中,便有两首顶级绝句,除了《登鹳雀楼》之外,还有那首《出塞》(又名《凉州词》),都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山水图画。其气象毫不亚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笔法的“随意”、“直白”,又能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相比。《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论诗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我们有时习惯于另辟蹊径、故作高深,反而把诗句弄得不伦不类、生涩怪病。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来时的路。唐诗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诗词中强用生词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纠其实质却十分苍白,还不如一位老农直来直去一吼一哭来得快活!

以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词时这样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诗贵在清新自然。“汉人”玩儿惯了文字游戏,反而不如“满人”的“返璞归真”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

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3.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和赏析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4.有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

"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

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俗语: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 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

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成语:砥柱中流 海晏河清 河清海晏 河山带砺 黄河水清 砺山带河 鲤鱼跳龙门 俟河之清 中流砥柱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

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给我3颗心就OK了``。

5.急求:一首描写黄河的诗词要加赏析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

"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

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6.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和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二首》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杜甫《咏史诗•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苏轼《黄河》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王安石。

7.关于黄河的好句带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这句诗表面意思是说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实则另有韵意,这首诗出自李白的《将进酒》首句,写的大气磅礴,大有瞬间逆差的悲壮,诗人先是眺望天际,迸发出天上来的妙想,接着顺流东顾目送黄河,想到入海不回,如此大的逆差,令他才有如此感概,这些与之仕途不顺大有关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

8.急求:一首描写黄河的诗词要加赏析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

"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

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关于黄河的诗句加赏析

王安石关于黄河的诗句

1.能详细解释王安石古诗《黄河》诗句的意思吗

意思是黄河的水源自昆仑山,贯穿神州大地,气势磅礴;一路风沙,一路波浪,一旦洪水决堤,万千的黎民百姓将无家可归。

原文: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出自——北宋宰相王安石的诗《黄河》。

这首诗写在深秋之时,清晨,天上繁星点点,残月渐逝,周遭还有阵阵鸡鸣。因着战乱,朝廷不得不征兵。战马嘶鸣,仿佛是对离人的不舍。回看自己的亲人,泪流满面。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2.有关描写黄河的诗句

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

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0、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

11、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12、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

13、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1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15、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7、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18、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1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

20、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李商隐

21、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

22、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3.关于黄河的古诗诗句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6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7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 8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0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1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2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13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14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15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16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17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二首 【唐】杜甫 18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黄河二首 【唐】杜甫 19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河阳诗 【唐】李商隐 20 左右分京阙,黄河与憨础封飞莩读凤嫂脯讥宅连。

——————陕城即事 【唐】姚合 只找到那么多。

4.20首关于黄河的古诗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题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关于黄河的诗句赏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道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

说到“著名诗人”,并不是说他做诗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写诗四万,我们也不称其“著名”),而是说他做的诗非常“经典”,现存其六首诗当中,便有两首顶级绝句,除了《登鹳雀楼》之外,还有那首《出塞》(又名《凉州词》),都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山水图画。

其气象毫不亚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笔法的“随意”、“直白”,又能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相比。《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论诗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我们有时习惯于另辟蹊径、故作高深,反而把诗句弄得不伦不类、生涩怪病。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来时的路。唐诗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诗词中强用生词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纠其实质却十分苍白,还不如一位老农直来直去一吼一哭来得快活! 以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词时这样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诗贵在清新自然。

“汉人”玩儿惯了文字游戏,反而不如“满人”的“返璞归真”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

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

6.关于黄河的诗句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7.王安石的《黄河》整首诗的意思

我来回答这首诗写在深秋之时,清晨,天上繁星点点,残月渐逝,周遭还有阵阵鸡鸣。

因着战乱,朝廷不得不征兵。战马嘶鸣,仿佛是对离人的不舍。

回看自己的亲人,泪流满面。在这黄河之上,河水滚滚不停歇,这湍流之水,被击打的飞溅,远看那云,却好似惹上的淡淡哀愁。

出征在外的人又想起了在家的亲人,也不禁愁容满面。不觉走到了野外,地势低平开阔,却有一股寒意袭来,身冷,心更冷,这棠棣的叶子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作者通过对野外凄凉萧瑟环境的描写,对亲人被征做征夫而不能骨肉团聚,对征夫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对战乱的痛恨,对人民生活的深深担忧。

王安石关于黄河的诗句

赏析关于黄河的诗句

1.关于黄河的诗句赏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道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

说到“著名诗人”,并不是说他做诗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写诗四万,我们也不称其“著名”),而是说他做的诗非常“经典”,现存其六首诗当中,便有两首顶级绝句,除了《登鹳雀楼》之外,还有那首《出塞》(又名《凉州词》),都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山水图画。

其气象毫不亚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笔法的“随意”、“直白”,又能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相比。《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论诗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我们有时习惯于另辟蹊径、故作高深,反而把诗句弄得不伦不类、生涩怪病。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来时的路。唐诗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诗词中强用生词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纠其实质却十分苍白,还不如一位老农直来直去一吼一哭来得快活! 以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词时这样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诗贵在清新自然。

“汉人”玩儿惯了文字游戏,反而不如“满人”的“返璞归真”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

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3、《。

2.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和赏析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3.关于黄河的诗句和赏析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4.有关黄河的诗句的赏析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zhidao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回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千答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描写黄河的诗句以及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二首》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杜甫《咏史诗•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苏轼《黄河》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王安石。

6.有关黄河的古诗和赏析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7.有关黄河的诗句的赏析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8.有关黄河的古诗和赏析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9.有关黄河的诗句加赏析250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道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

说到“著名诗人”,并不是说他做诗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写诗四万,我们也不称其“著名”),而是说他做的诗非常“经典”,现存其六首诗当中,便有两首顶级绝句,除了《登鹳雀楼》之外,还有那首《出塞》(又名《凉州词》),都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山水图画。其气象毫不亚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笔法的“随意”、“直白”,又能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相比。《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论诗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我们有时习惯于另辟蹊径、故作高深,反而把诗句弄得不伦不类、生涩怪病。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来时的路。唐诗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诗词中强用生词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纠其实质却十分苍白,还不如一位老农直来直去一吼一哭来得快活!

以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词时这样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诗贵在清新自然。“汉人”玩儿惯了文字游戏,反而不如“满人”的“返璞归真”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

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10.对描写黄河的诗句的赏析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6、《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8、《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赏析关于黄河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王安石黄河的诗句赏析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8234)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8255)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8207)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7922)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8061)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8847)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8317)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823)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692)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3089)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823)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745)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3148)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