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诗句的佳句
1.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宋代:晏殊《中秋月》
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代: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宋代: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译文: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7、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宋代:苏轼《念奴娇·中秋》
译文: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和佳句
《人间天上》
秋风送爽,夜儿微凉
运河桥上,淡看长风逐浪
秀水倾天,一袭明月轻摇晃
江南夜光,玉宇琼楼尽辉煌
两岸固立,火树银花两相望
咫尺近在,各担风雨各逢霜
秋有几何,一壮杨柳绿又黄
流水何方,经年来去落又涨
浪敲岩石,借问岁月多沧桑
孤箫悠扬,盖过喧嚣传四方
旧景独好,鲜见游人驻足赏
箫声独唱,哀乐双生皆难忘
秋夕佳节,美景当年画里赏
今宵良辰,旧时人别来无恙
你若离去,后会无期愁断肠
拾阶轻上,斑驳亭台青瓦凉
不问夜长,闲数游船频过往
爱上风光,逗留人间胜天上
3.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三、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四、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五、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4.有关中秋节的诗词佳句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宋明词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
5.关于中秋的诗句,句子,好词好句好段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
6.关于中秋的诗词
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huán)还寝梦佳期。 《中秋抒怀》 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
桂枝明月祝福贺,音好花开成佳缘。 《我的思念是圆的》(现代)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
7.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中秋节诗词佳句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xsh12388
中秋节诗句大全中秋寄托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月也是古今外诗人常颂之物。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精选关于中秋节诗句大全分享给大家鉴赏。中秋节古诗词大全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长篇
1.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宋代:晏殊《中秋月》
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代: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宋代: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译文: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7、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宋代:苏轼《念奴娇·中秋》
译文: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和佳句
《人间天上》
秋风送爽,夜儿微凉
运河桥上,淡看长风逐浪
秀水倾天,一袭明月轻摇晃
江南夜光,玉宇琼楼尽辉煌
两岸固立,火树银花两相望
咫尺近在,各担风雨各逢霜
秋有几何,一壮杨柳绿又黄
流水何方,经年来去落又涨
浪敲岩石,借问岁月多沧桑
孤箫悠扬,盖过喧嚣传四方
旧景独好,鲜见游人驻足赏
箫声独唱,哀乐双生皆难忘
秋夕佳节,美景当年画里赏
今宵良辰,旧时人别来无恙
你若离去,后会无期愁断肠
拾阶轻上,斑驳亭台青瓦凉
不问夜长,闲数游船频过往
爱上风光,逗留人间胜天上
3.关于中秋的诗句,句子,好词好句好段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
4.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三、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四、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五、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5.有关中秋节的诗词佳句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宋明词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
6.关于中秋的诗词佳句
古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旅思》 台湾民谣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 睡眼朦胧,恍若梦中; 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左车右并,可能是“轩”字)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
7.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辞别诗句: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中秋佳节诗句:《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及赏析
1.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三、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四、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五、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2.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佳句(带赏析)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三、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四、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五、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关于中秋的诗句,还有赏析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李白《静夜思》赏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4.关于中秋的古诗赏析
我国古代关于中秋节的五首经典诗词《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5.中秋节诗句 及其鉴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经典。诗人把春江月夜的美、深挚动人的情和对人生的哲理思索,都浑然无迹地融入了诗情浓郁的意境里。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咏中秋的名篇,其中的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更是千古流传。 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借吟咏秋月,赞扬了不怕挫折、经得起冷酷环境考验的人。
李白有诗:“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人从困惑于宇宙之谜,写到人生失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显示了孤高出尘的襟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这是杜甫避乱蜀中之作。诗人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 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选自《宋诗钞》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
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选自《宋诗钞》)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
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苏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宋词》) 这是一首最为著名的中秋词,上片以设问句陡然领起,在追问神秘之月中,引出"乘风归去"与在人间的心理上的矛盾斗争,在对矛盾双方的取舍中,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的爱恋。下片过片转写月光,在月光随着时间变换的移动中,逗出无眠之人,又由无眠之人对中秋圆月的质问中,抖出离别情思,但笔到而意转,遂借月之圆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情理,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收结全篇,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
辛弃疾 。
6.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和佳句
《人间天上》
秋风送爽,夜儿微凉
运河桥上,淡看长风逐浪
秀水倾天,一袭明月轻摇晃
江南夜光,玉宇琼楼尽辉煌
两岸固立,火树银花两相望
咫尺近在,各担风雨各逢霜
秋有几何,一壮杨柳绿又黄
流水何方,经年来去落又涨
浪敲岩石,借问岁月多沧桑
孤箫悠扬,盖过喧嚣传四方
旧景独好,鲜见游人驻足赏
箫声独唱,哀乐双生皆难忘
秋夕佳节,美景当年画里赏
今宵良辰,旧时人别来无恙
你若离去,后会无期愁断肠
拾阶轻上,斑驳亭台青瓦凉
不问夜长,闲数游船频过往
爱上风光,逗留人间胜天上
7.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8.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加赏析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赏析】: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
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
“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
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
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
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
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 暑气已退,天地清净,秋色澄明,万物清丽. 满天繁星隐藏了光彩,让给月色,金风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 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9.关于中秋节美句并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
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
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
“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
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
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
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
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
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小学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