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用典

1.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 “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 “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

2.30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

1.明用。

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2.暗用。

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所以暗用又叫化用。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名孺子。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3.侧用。

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即故意避开典实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实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能起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 例如:宋梅尧臣《田家》诗是这样写的:“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诗歌借用曹植《七步诗》之典:“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写《七步诗》,诉说的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相煎太急之悲苦。梅尧臣借以描写农夫生计之艰难。

4.反用。

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例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之句,诗句表面是说自己垂泪,实际也是用典。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杜牧难得欢愉,和朋友登山,抒发感慨,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落泪,感慨人生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这样写已经和齐景公登牛山而流泪的感情迥然不同了。但诗人仍没有跳出惆怅、哀怨、郁闷的樊篱,以人生无常聊以自慰,语似旷达,实则抑郁感伤。

3.诗歌鉴赏中用典的作用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下面,我主要讲四点,一是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二是用典的主要形式;三是用典的手法;四是用典要注意的三个问题。首先具体说一下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

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

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4.如何赏析诗词当中用典的手法

用典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的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泊秦准 (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词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正是用典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5.李商隐《无题》诗赏析及用典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典故有哪些

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其实也不尽然。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王明君辞序》

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诗经。燕燕》

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史记》

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

7、“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在词中,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7.李商隐《无题》诗赏析及用典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8.以用典赏析任意唐诗2首包括将近酒 会追加50分啊

将进酒诗文解释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诗文赏析】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

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

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

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

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古诗词赏析用典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古诗词赏析用典

诗句

古诗词醉里挑灯看剑

阅读(225)

1.诗句: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句

写牡丹花的古诗词

阅读(255)

1.描写牡丹的诗句 描写“牡丹”的古诗有:刘禹锡的《赏牡丹》、皮日休的《牡丹》、李正凡的《牡丹诗》、王维的《红牡丹》、刘灏的《牡 丹》。这些古诗的原文:1、刘禹锡的《赏牡丹》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

诗句

含月的意象古诗词

阅读(197)

1.写出古诗中含月意象的完整两句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 【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诗句

小学生古诗词填空大全训练试题

阅读(241)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1. ,红掌拨清波。《咏鹅》唐•骆宾王2. 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北朝民歌3. ,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4. 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5. ,低头

诗句

卷字结尾的古诗词

阅读(251)

1.结尾的 古诗词 最后一个字是之的古诗《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作者:张籍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一行已作三年别,两处空传七字诗。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乐府杂曲·鼓吹曲辞·

诗句

古诗词赏析浣溪沙苏轼

阅读(266)

1.浣溪沙 苏轼 古诗及诗意 赏析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喝口茶赏析:《浣溪

诗句

怎样教孩子学古诗词

阅读(213)

1.怎样教孩子学好古诗词 儿童学古诗词的基本原则:学古诗词不是单纯的“学习”,首先是游戏。必须以享受的心态带着孩子去学,而不是以“做功课”的心态去面对。家长可以指着书上的字和孩子一起读,但不要刻意,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很想让他认字,识字

诗句

仿写古诗词励志

阅读(349)

1.写一首励志的古诗 励志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宋 ·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诗 / 偶成宋 · 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明日歌明 · 钱福明日复

诗句

上海6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

阅读(354)

1.跪求,上海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

诗句

及时止损的古诗词

阅读(247)

1.及时止损经典语录 1、及时止损很重要,有些东西你已经失去了,如果不能挽回,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失去更多;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2、越是拥

诗句

初一上册必备古诗词

阅读(275)

1.初一上的必背古诗 《观沧海》曹操(七上课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七上课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

诗句

关于耀州的古诗词

阅读(285)

1.有耀字和麟字的诗词 阿里耀卿的古诗词阿里耀卿简介毕耀的古诗词毕耀简介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春游锦袍日暖耀富多施舍,智不炫耀观猎太守耀清威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裴耀卿的古诗词裴耀卿简介秋晚游普耀寺勿昧

诗句

古诗词活动主题名称

阅读(305)

1.求七一诗歌朗诵活动主题名称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叶浪 那是一张熟悉的脸, 是我痛失亲人后看到的最亲切的笑脸, 它眼里闪着泪花, 话里充满着力量。 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那是一张陌生的脸, 是我埋在瓦砾下看见的最勇敢的

诗句

古诗词包饺子

阅读(312)

1.描写“饺子”的古诗词有哪些 1.《饺子》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2. 《水饺》何尔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3.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

诗句

古诗词醉里挑灯看剑

阅读(225)

1.诗句: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句

写牡丹花的古诗词

阅读(255)

1.描写牡丹的诗句
描写“牡丹”的古诗有:刘禹锡的《赏牡丹》、皮日休的《牡丹》、李正凡的《牡丹诗》、王维的《红牡丹》、刘灏的《牡 丹》。这些古诗的原文:1、刘禹锡的《赏牡丹》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

诗句

含月的意象古诗词

阅读(197)

1.写出古诗中含月意象的完整两句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 【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诗句

小学生古诗词填空大全训练试题

阅读(241)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1. ,红掌拨清波。《咏鹅》唐•骆宾王2. 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北朝民歌3. ,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4. 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5. ,低头

诗句

卷字结尾的古诗词

阅读(251)

1.结尾的 古诗词
最后一个字是之的古诗《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作者:张籍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一行已作三年别,两处空传七字诗。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乐府杂曲·鼓吹曲辞·

诗句

古诗词赏析浣溪沙苏轼

阅读(266)

1.浣溪沙 苏轼 古诗及诗意 赏析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喝口茶赏析:《浣溪

诗句

怎样教孩子学古诗词

阅读(213)

1.怎样教孩子学好古诗词
儿童学古诗词的基本原则:学古诗词不是单纯的“学习”,首先是游戏。必须以享受的心态带着孩子去学,而不是以“做功课”的心态去面对。家长可以指着书上的字和孩子一起读,但不要刻意,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很想让他认字,识字

诗句

你字开头五字古诗词

阅读(300)

1.以你开头的诗句7个字的
你若无心我便休,青山只认白云俦。飞泉落韵怡然夏,飘叶成诗好个秋。十五情形怜月冷,三千愿望对星流。前尘影事皆如幻,浩气当初贯斗牛。 巫山原属古追求,你若无心我便休.因过花街卖酒楼,忽闻语唱惹离愁; 利刀剪断红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