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的关于读书的诗句
1.苏轼有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
1、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宋代: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译文:
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飘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3、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宋代:苏轼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译文
好诗如同脱逃之兔,下笔之前如同将落之鹘。寻一知音如周郎,言论谈吐意气风发。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
4、稼说送张琥
宋代:苏轼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
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
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2.苏轼的与“读书”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____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2.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____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____张俞《蚕妇》
6.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
7.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9.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1.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3.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4.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5.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6.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____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8.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9.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____高适《除夜作》
20.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21.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2.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4.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25.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6.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7.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28.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29.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31.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____张籍《征妇怨》
3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3.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34.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6.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38.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39.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3.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4.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
关于读书苏轼认为诗句
1.苏轼有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
1、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宋代: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译文:
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飘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3、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宋代:苏轼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译文
好诗如同脱逃之兔,下笔之前如同将落之鹘。寻一知音如周郎,言论谈吐意气风发。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
4、稼说送张琥
宋代:苏轼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
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
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2.苏轼的与“读书”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____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2.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____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____张俞《蚕妇》
6.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
7.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9.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1.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3.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4.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5.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6.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____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8.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9.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____高适《除夜作》
20.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21.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2.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4.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25.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6.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7.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28.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29.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31.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____张籍《征妇怨》
3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3.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34.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6.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38.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39.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3.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4.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
5.关于读书的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苏轼的与“读书”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____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____夏完淳《一剪梅·咏柳》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____张俞《蚕妇》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____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____高适《除夜作》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____张籍《征妇怨》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____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____李颀《古从军行》。
苏轼所有关于读书的诗句
1.苏轼有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
1、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宋代: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译文:
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飘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3、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宋代:苏轼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译文
好诗如同脱逃之兔,下笔之前如同将落之鹘。寻一知音如周郎,言论谈吐意气风发。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
4、稼说送张琥
宋代:苏轼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
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
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2.苏轼的与“读书”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____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2.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____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____张俞《蚕妇》
6.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
7.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9.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1.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3.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4.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5.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6.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____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8.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9.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____高适《除夜作》
20.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21.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2.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4.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25.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6.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7.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28.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29.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31.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____张籍《征妇怨》
3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3.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34.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6.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38.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39.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3.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4.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
关于读书的诗句苏轼写的
1.苏轼有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
1、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宋代: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译文:
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飘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3、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宋代:苏轼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译文
好诗如同脱逃之兔,下笔之前如同将落之鹘。寻一知音如周郎,言论谈吐意气风发。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
4、稼说送张琥
宋代:苏轼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
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
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2.苏轼的与“读书”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____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2.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____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____张俞《蚕妇》
6.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
7.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9.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1.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3.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4.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5.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6.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____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8.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9.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____高适《除夜作》
20.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21.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2.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4.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25.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6.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7.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28.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29.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31.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____张籍《征妇怨》
3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3.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34.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6.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38.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39.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3.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4.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
5.有关读书的诗句或格言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
何以节宣之?。
6.写读书的诗句古诗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
关于读书写作的经典古诗名句_经典语句大全 /tool/jingdianyujudaquan/1251517010072591.htm
关于苏轼读书的诗句
1.苏轼的与“读书”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____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2.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____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____张俞《蚕妇》
6.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
7.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9.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1.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3.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4.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5.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6.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____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8.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9.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____高适《除夜作》
20.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21.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2.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4.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25.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6.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7.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28.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29.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31.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____张籍《征妇怨》
3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3.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34.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6.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38.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39.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2.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
3.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苏轼写过的关于读书的诗句
1.苏轼有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
1、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宋代: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译文:
读过的旧书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飘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经在家里断掉一切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如期而来。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还乡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3、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宋代:苏轼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译文
好诗如同脱逃之兔,下笔之前如同将落之鹘。寻一知音如周郎,言论谈吐意气风发。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
4、稼说送张琥
宋代:苏轼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
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
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2.苏轼的与“读书”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____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2.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____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____张俞《蚕妇》
6.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____刘方平《春怨》
7.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9.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1.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3.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4.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____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5.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6.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____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8.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9.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____高适《除夜作》
20.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____李商隐《春雨》
21.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____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2.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3.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4.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25.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6.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7.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28.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29.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30.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31.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____张籍《征妇怨》
3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3.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____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34.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6.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38.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39.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____李颀《古从军行》
3.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
4.苏东坡有关读书的诗词
婉约的: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
5.关于苏轼写过的诗
春宵 [苏轼] 海棠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和子由踏青 [苏轼]
花影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三月二十九日 [苏轼] 上元侍宴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题金山寺 [苏轼]
题西林壁 [苏轼]
望海楼晚景 [苏轼]
雪后北台书壁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6.苏轼写过哪些诗句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饮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苏轼描写读书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