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树的送别诗句古诗

关于友谊送别的诗句古诗(描写友情送别的诗句古诗)

1.描写友情送别的诗句 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古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关于友情 离别的诗句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辛弃疾《木兰花慢》: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啼酒只依然。目断秋宵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余愁,山深闻鹧鸪。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

新来瘦,非干 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岭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关于友谊,送别的诗句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6.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7.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团聚的诗句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4.描写好友离别的诗句 古诗大全

一、表达好友离别的诗词非常多,只能选取部分,具体如下:1、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送别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6、寄人唐代: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梁六自洞庭山》 唐代: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10、《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简介:1、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赏析: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作者: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赏析: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作者: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赏析: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

5.关于送别、友情的古诗

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高适的《别董大》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陆龟蒙的《杂曲歌辞·别离曲》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疾解腕。

所思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许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旧题苏武诗》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出自汉代诗人佚名的《箜篌谣》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杜甫的《徒步归行》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杜甫的《羌村·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6.关于"送别"和"友谊"方面的古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7.关于送别友人的诗有哪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6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9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4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5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7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8.描写“友情送别”的诗句有哪些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朝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送友人》 -李白 唐朝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6.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7.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关于友谊送别的诗句古诗

关于柳送别的诗句古诗(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

1.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2.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有哪些

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释义:柳条已经全部折完,花也全部凋谢,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释义: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3、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释义: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4、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鱼玄机《折杨柳》

释义:送别时依依不舍,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5、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释义:别让我长期相忆,折断满树的绿杨枝。

6、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

释义: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外面,杨柳更加青翠。

8、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释义:气息扰乱了思念的心情,柳条变青色开始怀念春日。

9、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释义: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10、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

释义:黄鸟飞舞,杨柳枝垂,春风徐吹,在这样的春色中送别故友,使人心悲。

3.关于柳的送别诗古诗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柳》 罗 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折杨柳》施肩吾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堤上柳》戴叔伦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忆杨柳》白居易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江边柳》雍裕之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4.用柳写送别的诗句

一、“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 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 “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 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 三、“折柳”之乐曲 “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 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

5.有柳的送别诗句

1.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2.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3.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折杨柳》4.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5.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6.杨柳丝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8.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相关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6.关于“柳”的离别诗

令狐楚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辞三首】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宋璟 【送苏尚书赴益州】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李白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王之涣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白居易 【莫走柳条词送别】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雍裕之 【折柳赠行人】 那言柳乱垂,尽日任风吹。欲识千条恨,和烟折一枝。

7.关于杨柳送别的古诗

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

关于柳送别的诗句古诗

两句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

1.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2.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有哪些

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释义:柳条已经全部折完,花也全部凋谢,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释义: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3、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释义: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4、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鱼玄机《折杨柳》

释义:送别时依依不舍,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5、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释义:别让我长期相忆,折断满树的绿杨枝。

6、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

释义: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外面,杨柳更加青翠。

8、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释义:气息扰乱了思念的心情,柳条变青色开始怀念春日。

9、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释义: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10、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

释义:黄鸟飞舞,杨柳枝垂,春风徐吹,在这样的春色中送别故友,使人心悲。

3.柳树表示送别的诗句

崔护 评论 五月水边柳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郑谷 评论 柳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詹敦仁 评论 柳堤诗 种稻三十顷,种柳百馀株。

稻可供饘粥,柳可爨庖厨。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

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柳宗元 评论 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李商隐 评论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春咏敢轻裁,衔辞入半杯。

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韩偓 评论 柳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施肩吾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王勃 评论 长柳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刘宪 评论 折杨柳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

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

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杜牧 评论 独柳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雍裕之 评论 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张泌 评论 柳枝 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

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倚著云屏新睡觉,思梦笑。

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卢仝 评论 寄崔柳州 使者立取书,叠纸生百忧。

使君若不信,他时看白头。三百六十州,克情惟柳州。

柳州蛮天末,鄙夫嵩之幽。花落陇水头,各自东西流。

凛凛长相逐,为谢池上鸥。白居易 评论 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 评论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唐彦谦 评论 垂柳 垂柳碧髯茸,楼昏带雨容。

思量成昼梦,来去发春慵。梳洗凭张敞,乘骑笑稚恭。

碧虚从转笠,红烛近高舂。怨脸明秋水,愁眉淡远峰。

小园花尽蝶,静院酒醒蛩。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宝奁抛掷久,一任景阳钟。刘禹锡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请挼。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李商隐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唐彦谦 评论 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王维 评论 辋川集·柳浪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贺知章 评论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恨,想对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沈佺期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

妾自肝肠断,旁人那得知。柳宗元 评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白居易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温庭筠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南内墙东御路傍,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情人最断肠。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伴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孟郊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

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

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

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

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花惊燕地雪,叶映楚池波。

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李商隐 评论 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李商隐 评论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乐府诗题作杨柳枝)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

4.关于杨柳送别的古诗

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8663030大有裨益的。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

5.写出两句关于送别的诗句

关于送别的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二首》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赠汪伦》

8.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9.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句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

关于柳树送别诗句古诗

1.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2.关于柳树送别的诗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青门柳【唐】白居易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唐】白居易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长安新柳【唐】陈光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五月水边柳【唐】崔护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柳【唐】崔橹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新柳【唐】崔橹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堤上柳【唐】戴叔伦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赋得长亭柳【唐】戴叔伦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题柳【唐】狄焕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独柳【唐】杜牧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柳绝句【唐】杜牧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新柳【唐】杜牧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御沟柳【唐】杜荀鹤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

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日近韶光早,天低圣泽匀。

谷莺栖未稳,宫女画难真。楚国空摇浪,隋堤暗惹尘。

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龙津。柳【唐】方干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柳【唐】韩偓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咏柳二首【唐】顾云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

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

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参考资料:?fr=qrl3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唐)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丝丝拂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知细叶谁裁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州北路傍老柳树--白居易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

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

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犹胜不逢春。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

3.关于杨柳送别的古诗

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8663030大有裨益的。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描写爱。

4.关于柳的送别诗古诗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柳》 罗 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堤上柳》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忆杨柳》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江边柳》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5.写有杨柳的送别古诗词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6.杨柳的送别诗句

有关杨柳送别的诗句: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7.关于“杨柳送别”的诗句有哪些

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释义:柳条已经全部折完,花也全部凋谢,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释义: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3、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释义: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4、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鱼玄机《折杨柳》

释义:送别时依依不舍,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5、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释义:别让我长期相忆,折断满树的绿杨枝。

6、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

释义: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外面,杨柳更加青翠。

8、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释义:气息扰乱了思念的心情,柳条变青色开始怀念春日。

9、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释义: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10、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

释义:黄鸟飞舞,杨柳枝垂,春风徐吹,在这样的春色中送别故友,使人心悲。

8.关于杨柳送别的古诗

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8663030大有裨益的。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

9.柳树表示送别的诗句

崔护 评论 五月水边柳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郑谷 评论 柳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詹敦仁 评论 柳堤诗 种稻三十顷,种柳百馀株。

稻可供饘粥,柳可爨庖厨。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

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柳宗元 评论 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李商隐 评论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春咏敢轻裁,衔辞入半杯。

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韩偓 评论 柳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施肩吾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王勃 评论 长柳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刘宪 评论 折杨柳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

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

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杜牧 评论 独柳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雍裕之 评论 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张泌 评论 柳枝 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

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倚著云屏新睡觉,思梦笑。

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卢仝 评论 寄崔柳州 使者立取书,叠纸生百忧。

使君若不信,他时看白头。三百六十州,克情惟柳州。

柳州蛮天末,鄙夫嵩之幽。花落陇水头,各自东西流。

凛凛长相逐,为谢池上鸥。白居易 评论 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 评论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唐彦谦 评论 垂柳 垂柳碧髯茸,楼昏带雨容。

思量成昼梦,来去发春慵。梳洗凭张敞,乘骑笑稚恭。

碧虚从转笠,红烛近高舂。怨脸明秋水,愁眉淡远峰。

小园花尽蝶,静院酒醒蛩。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宝奁抛掷久,一任景阳钟。刘禹锡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请挼。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李商隐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唐彦谦 评论 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王维 评论 辋川集·柳浪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贺知章 评论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恨,想对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沈佺期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

妾自肝肠断,旁人那得知。柳宗元 评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白居易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温庭筠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南内墙东御路傍,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情人最断肠。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伴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孟郊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

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

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

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

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花惊燕地雪,叶映楚池波。

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李商隐 评论 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李商隐 评论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乐府诗题作杨柳枝)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

关于柳树的诗句送别

1.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

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苏州柳

【唐】白居易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

【唐】崔橹

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

【唐】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2.柳树表示送别的诗句

崔护 评论 五月水边柳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郑谷 评论 柳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詹敦仁 评论 柳堤诗 种稻三十顷,种柳百馀株。

稻可供饘粥,柳可爨庖厨。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

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柳宗元 评论 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李商隐 评论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春咏敢轻裁,衔辞入半杯。

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韩偓 评论 柳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施肩吾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王勃 评论 长柳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刘宪 评论 折杨柳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

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

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杜牧 评论 独柳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雍裕之 评论 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张泌 评论 柳枝 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

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倚著云屏新睡觉,思梦笑。

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卢仝 评论 寄崔柳州 使者立取书,叠纸生百忧。

使君若不信,他时看白头。三百六十州,克情惟柳州。

柳州蛮天末,鄙夫嵩之幽。花落陇水头,各自东西流。

凛凛长相逐,为谢池上鸥。白居易 评论 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 评论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唐彦谦 评论 垂柳 垂柳碧髯茸,楼昏带雨容。

思量成昼梦,来去发春慵。梳洗凭张敞,乘骑笑稚恭。

碧虚从转笠,红烛近高舂。怨脸明秋水,愁眉淡远峰。

小园花尽蝶,静院酒醒蛩。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宝奁抛掷久,一任景阳钟。刘禹锡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请挼。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李商隐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唐彦谦 评论 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王维 评论 辋川集·柳浪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贺知章 评论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恨,想对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沈佺期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

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

妾自肝肠断,旁人那得知。柳宗元 评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白居易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温庭筠 评论 杂曲歌辞·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栏桥。南内墙东御路傍,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情人最断肠。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伴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孟郊 评论 横吹曲辞·折杨柳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

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

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

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

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花惊燕地雪,叶映楚池波。

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李商隐 评论 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李商隐 评论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乐府诗题作杨柳枝)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

3.描写柳树的诗中送别的诗句是什么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埕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雍裕之的《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罗隐的《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4.有柳的送别诗句

1.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3.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折杨柳》

4.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

5.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6.杨柳丝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8.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相关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5.关于含有柳的送别诗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折杨柳》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暂凭樽酒送无憀,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杨柳丝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6.关于杨柳送别的古诗

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意象探幽 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8663030大有裨益的。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借杨柳描写女子和爱情 从审美的角度讲,杨柳随风披拂,娇羞依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极具女性的阴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杨柳来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

“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以“柳眉”、“柳腰”状女人俏丽之姿、优雅之态,如在目前。

杨柳给人的审美愉悦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描写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多美的意境,多美的爱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诗歌以杨柳起兴,寓情于景,描写了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绝妙图画。也有借杨柳。

7.送别杨柳的诗句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韦庄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周紫芝.踏莎行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 轼.水龙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车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带柳字的送别诗词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表示送别带柳字的诗句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26266新。

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5、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6、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8、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9、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1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11、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2、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 13、春风争拟惜长条。

14、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15、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 16、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表示送别带柳字的诗句----李白《劳劳亭》 17、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18、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折杨柳》 19、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20、--刘禹锡《杨柳枝词》 21、暂凭樽酒送无憀,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22、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23、杨柳丝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2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5、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8、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2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0、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31、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3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33、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表示送别带柳字的诗句 34、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35、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36、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8、令狐楚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辞三首】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39、宋璟 【送苏尚书赴益州】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40、李白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1、王之涣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42、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43、白居易 【莫走柳条词送别】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44、雍裕之 【折柳赠行人】 那言柳乱垂,尽日任风吹。欲识千条恨,和烟折一枝。

4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6、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 47、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 4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49、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50、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欧阳炯。

9.写有杨柳的送别古诗词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0.写有杨柳的送别古诗词

一、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再次,“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还有一点是,古曲中有《折杨柳》的送别曲子。

例如,汉乐府《横吹曲》中就有《折杨柳》曲。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上马不提鞭,反折杨柳枝”的句子。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的“杨柳”指的就是《折杨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更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笛声而激起乡愁,触动离忧,何也?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杨柳》曲! 二、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生机蓬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光歌咏大自然。

例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晏殊《诉衷情》)“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春光明媚,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最负盛名的当数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柳叶的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也有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的。

例如,“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枯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柳永《少年游》)把伤春、惜别和相思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关于柳树的诗句送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柳树的送别诗句古诗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4137)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4185)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4110)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3851)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4000)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4678)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4244)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534)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420)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2821)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564)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524)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2929)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