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江晚景图的诗句
1.春江晚景的诗词
春江晚景
宋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介绍
惠崇(?~1017?) 北宋僧人、画家、诗人。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苏轼、黄庭坚、王庭□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所称许。
惠崇与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沃简长、贵城惟凤、江南宇昭、峨眉怀古,合称"九僧";与魏野、寇□、林逋、潘阆等俱宗贾岛、姚合,同属晚唐派。九僧与西□诗人同时,而作风不同。他们专精五律,多写生活琐事与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锻炼推敲,力求精工莹洁。其佳句多在颈联,如宇昭的"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希昼的"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即见称于欧阳修。九僧中惠崇最杰出。他有《摘句图》一百联,为人传诵。他的《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可为五律代表,诗中"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一联,雄浑工致,最为精警。
诗词赏析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苇。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 这首题画诗,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上有的景物,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些都不是目能所见,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得之于视觉之外、得之于画面之外的,而这首诗的高妙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不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罗列。
注词释义
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晓:一作“晚”。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而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古诗今译
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暖鸭子最先感受春天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名句赏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2.古诗《春江晚景》诗句
编辑本段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原文《春江晚景》原图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注释: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
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晚:一作“晓”。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但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译文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渐暖,鸭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尖,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产卵之时。
《春江晚景》画家介绍惠崇(956~约1017) 北宋僧人、画家、诗人。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
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苏轼、黄庭坚、王庭□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所称许。
惠崇春江晚景惠崇与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沃简长、贵城惟凤、江南宇昭、峨眉怀古,合称"九僧";与魏野、寇□、林逋、潘阆等俱宗贾岛、姚合,同属晚唐派。九僧与西□诗人同时,而作风不同。
他们专精五律,多写生活琐事与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锻炼推敲,力求精工莹洁。其佳句多在颈联,如宇昭的"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希昼的"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即见称于欧阳修。
九僧中惠崇最杰出。他有《摘句图》一百联,为人传诵。
他的《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可为五律代表,诗中"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一联,雄浑工致,最为精警。名句赏析——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人物简介惠崇(965[1]~1017) 北宋僧人、画家、诗人。建阳(今属福建省建阳市)人,一作淮南人。
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苏轼、黄庭坚、王庭□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晓 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所称许。
惠崇与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沃简长、贵城惟凤、江南宇昭、峨眉怀古,合称"九僧";与魏野、寇□、林逋、潘阆等俱宗贾岛、姚合,同属晚唐派。九僧与西□诗人同时,而作风不同。
他们专精五律,多写生活琐事与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锻炼推敲,力求精工莹洁。其佳句多在颈联,如宇昭的"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希昼的"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即见称于欧阳修。
九僧中惠崇最杰出。他有《摘句图》一百联,为人传诵。
他的《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可为五律代表,诗中"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一联,雄浑工致,最为精警。《九僧诗集》,欧阳修时已不传。
神宗元丰初,司马光复得之。有毛氏汲古阁本、丁福保医学书局本,后者即据前者影印!编辑本段张九龄的《春江晚景》作品原文《春江晚景》作者:张九龄春体裁:五律 朝代:唐江林多秀发①,云日复相鲜②。
征路③那④逢此,春心⑤益渺⑥然。兴来⑦只自⑧得,佳处⑨莫能传。
薄暮⑩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释译文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
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
3.惠崇春江晓景全诗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4.《春江晚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苏 轼
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作者背景
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晓:一作“晚”。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而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古诗今译
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暖鸭子最先感受春天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名句赏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5.《惠崇春江晓景》的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古诗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扩展资料:
《惠崇春江晓景》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惠崇是北宋能诗善画的僧人,以工于小景见称。东坡此诗题在他的《春江晓景》画上,非但状其形,而且传其神。桃花在竹外,写出了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苏轼另外《和秦太虚梅花》一诗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见是他的得意之笔。
春江水暖,鸭子先知,写鸭子对水温的感觉,完全是由画面上鸭子的嬉水神态联想出来。虽然清人毛奇龄讥之为:“鹅也先知,怎只说鸭?”许多人并为此争论不休(见《渔洋诗话》),但这一名句不得不为人们所称道。
6.惠崇春江晚景名句赏析
赏析一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 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
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赏析二 这两首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
下面是对第一首的赏析: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赏析三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苏轼春江晚景的诗句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