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潭柘寺的诗句
1. 谁知道关于潭柘寺的诗词文章
1、《秋游潭柘山礼祖塔》【 明代】:释道衍
早悟人生如寄尔,不计流行与坎止。
只缘山水窟中人,此心未肯负山水。
策蹇看山朝出城,葛衣已怯秋风清。
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
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
潭龙蜇水逾千丈,空鸟去天才一线。
老禅寂灭何处寻,孤塔如鹤 乔林。
岩峦嶂开豁耳目,岚雾翠滴濡衣襟。
燕山如此越物表,下视群峰一拳小。
何时乞地息余年,不学鸟巢居木杪。
2、《龙泉寺》 【明】:李言恭
徒倚曲栏杆,山间路几肋。
空堂垂薛荔,古树长旃檀。
云气沾衣湿,泉声带雨寒。
风尘归骑促,惆怅下蒲团。
3、《护驾游潭柘》 【清】:高士奇
老幼村村望荜门,太平鸡犬足饔餮。
喜瞻鸾饰威容盛,山果盈篮献至尊。
4、《为震寰和尚题照》【清】:康熙
法像俨然参涅 ,皆因大梦住山间。
若非明锦当合法,笑指真圆并戒坛。
5、《咏潭柘寺辽树诗》 【清】:孙雄
潭柘寺前帝王树,至今车盖尚童童。
千年王气消沉尽,香火空繁三月中。
6、《潭柘寺》 【清】:黄钊
柘枯潭涸记唐年,龙性难驯却喜禅。
自是善男兼信女,果然舍宅便升天。
2. 谁能告诉我,有关潭柘寺的故事
华严祖师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
在幽州都督张仁愿的赞助下,华严和尚来到了潭柘山开山建寺,购买了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华严和尚带领僧众填平了寺内一个叫“青龙潭”的大水坑,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开拓出了潭柘寺的雏形。
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宝贵的泉水,此后附近才出现了平原、南辛房、鲁家滩等村庄。故而华严和尚将嘉福寺改为“龙泉寺”。
潭柘寺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幽州地区有了名气,逐步地发展、兴盛了起来,所以后人尊华严和尚为潭柘寺的“开山祖师”。华严和尚也因此而名列《续高僧传》。
从实禅师 后唐时期(924——936),最著名的僧人便是从实禅师,他弘法于幽州城内的大万寿寺以及潭柘寺。据寺内明正德六年(1511)谢迁《重修嘉福寺碑记》:“潭柘山者距城西二舍许,当马鞍山之西,有泉汇而为梯潭,土宜柘木因以得名。
后唐时有从实禅师与其徒千人讲法于此,后遂示寂华严祖堂……。” 广慧通理禅师 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是金代禅学的代表人物。
开性是现今北京怀柔县人,9岁时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傅为师,学习禅宗中临济宗佛学。后来云游辽东和齐鲁等地,遍访名山古刹,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归来后在马鞍山竹林寺弘扬禅学。
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禅师带领僧众来到竹林寺,恭请开性回潭柘地任住持。开性任住持期间,在朝廷的资助下,对潭柘寺进行了长达11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焕然一新。
开性还整顿了寺院的僧务,制定了《寺中规条》,作为寺内僧众的生活规范。开性在寺内弘扬佛法,并著有《语录》3篇,使潭柘寺的禅学从此中兴,开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区公认的禅宗临济宗的领袖,使潭柘寺成为了临济宗的中心寺院。
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开性的弟子善照、了奇、圆通、广温、觉本等人,后来也都成为了临济宗的名僧。
政言禅师 政言禅师是广慧通理禅师的高徒,河南许昌人,自幼在乡里出家为僧,后来来到中都,在马鞍山竹林寺向广慧通理禅师学习临济宗佛法,深得真传,学有所成。广慧通理禅师在潭柘寺圆寂后,政言禅师继任后,“开法席,讲禅学”,弘扬临济宗佛学,并著有《禅说金刚歌》、《金台录》、《真心真说修行十法门》等著作,“皆行于世”。
相了禅师 相了禅师是金代又一位著名的临济宗大师辽宁省义县人,自幼出家,钻研禅学,造诣很深,明昌年间,应岐国大长公主之请,出任潭柘寺住持,使潭柘寺“宗风大振”。在此期间,相了禅师还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
后来相了禅师又先后担任过天王寺、竹林寺等名刹巨寺的住持,在中都地区有着很高的声望,被公认为是当时临济宗的代表人物,后归老于潭柘寺。 无初德始禅师 无初德始禅师为日本信州人,即现今的日本长野县,德始字无初,号终极,幼年在本州出家,研究禅宗佛学。
为了深入钻研禅宗佛学,无初德始于青年时随日本商船来到中国,到杭州灵隐寺,向慧禅师学习禅宗佛学,“深得单传之旨,后东归,国人景仰,尊为禅祖。”明初洪武年间,德始再次来到中国,遍游名山大川,向各地的高僧大德学习佛法。
后来在北京的庆寿寺,无初德始遇到了名僧姚广孝,二人相见恨晚,每日里研讨佛法,“相与激扬临济宗旨”,二个一见如故,结为挚友。姚广孝对无初德始禅师高深的佛学造诣十分钦佩,欲将其所任的庆寿寺主持相让,德始谦而不受,再次到中国各地去云游求学,遍访名山古刹,深入学习禅宗之学。
永乐十年(1412年),姚广孝向明成祖朱棣推荐了德始禅师,明成祖任命德始为潭柘寺钦命住持。“师钦承明旨,早夜孜孜,以缮修为务,凡栋户蠹敝者,易之;阶圮者,构之;丹垩剥落者,新之。
比旧有加焉。”德始禅师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对寺院进行了整修。
除此之外,他还用献王布施的百两黄金,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金彩庄严的西方三圣殿。在任住持期间,德始禅师为了整修寺院日夜操劳,废寝忘食。
他还四次主持道场,弘扬临济宗佛法,繁盛了潭柘寺的香火。德始禅师品德高尚,他赈济贫困,薄于奉已,厚以待人,受到佛教界内外的尊崇,在明代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德始禅师对中国的诗文有着很深的造诣,并且善于书法,现今少林寺的蒲庵碑就是德始所书写的,郭沫若曾写诗对其进行了颂扬。德始在中国居住了56年,是日本在华高僧留居中国时间最长的一位,为中日文化交流,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宣德四年(1429年),德始禅师在潭柘寺圆寂,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内。
3. 潭柘寺的来历
来历:
潭柘寺坐被朝南,传闻潭柘寺是按照后天八卦方点阵图建造的,上乘天地造化之理,下合物我协调之功。关于潭柘寺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千年前某个夜晚幽州都督正在千中休息,忽闻外面传来和尚念经的声音。
连续出现两晚之后,都督就差遣手下前去打探,发现是一位僧人。其诵经声竟能传至数十里之外,都督暗自称奇,便遣手下去请僧人一叙。
僧人法号华严,都督敬仰华严和尚法力高深,便问他有何需求,华严答曰:想在京西宝珠峰下立寺敬佛。都督应了,给他开具了占地文书。
华严回峰下讲经,峰前有一大水潭,名曰青龙潭,青龙潭内有一老龙,每逢华严讲经时皆在潭内聆听,得闻华严想在此地修寺礼佛,看上了青龙潭,老龙感于华严点化之功,是夜便带着湖水腾空而且,留下了一大片空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潭柘寺的雏形,这就是潭柘寺来历的传说故事。
扩展资料:
相关诗句:
《潭柘寺》
清 雍正
省耕郊外鸟声欢,敬从祗林拥入鸾。
法苑风飘花作雨,香溪水激石鸣喘。
含桃密缀红珠时,嫩箨新抽碧玉竿。
胜地从容驻清华,慈云镇日护岩峦。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二宝: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
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潭柘寺
4. 描写玉兰的诗句谁知道
绽放在宁静的早春—玉兰
绽放在宁静的早春—玉兰
霓裳羽衣静闹春
花书中的玉兰被列为“闹春花树”——只缘于她总在春意未足的时节含芳吐苞,抢先绽放,弄尽一季伊始的无限风光。
玉兰印象
古来诗句中直接描写玉兰的不多,可考的经典之作当属明代“苏州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写下的《玉兰》诗。诗人在以花喻人时,花的曼妙亦跃然笔端,在绝妙的佳句“我知姑射真仙子,天谴霓裳试羽衣”中,诗人将玉兰比做在凡间试穿羽衣(毋宁说“羽衣”不如说玉兰的片片花瓣)的射姑仙子,风姿绰约而又淡雅清高的形象呼之欲出。
每年三月间,玉兰初绽。最初如细小月牙状,迎风扶摇,稚态可掬。待到绽放,又像满树玉碗摇曳枝头,朵朵亭亭玉立,交相辉映。及至将谢,一阵轻风,便教万瓣飘落飞舞而下;一夜细雨,便收尽千样妆容,轻风细雨中的玉兰定然也是妖娆异常。
赏花佳处
中华第一街的玉兰与这条街和街上的华灯一样有名,这里怕是京城最方便的赏玉兰之处,那满树的白花,远看似雪山玉龙降世,近看如佛堂妙香沁人,这般景致,非身临其境
不可体会。找个有微风的暖和下午,在中南海外40株高大的玉兰树旁衬着古都的红墙留个影,因为花的存在,你也会成为一道风景。
地址:海淀区北安河乡大觉寺
电话:62456163
交通路线:从颐和园乘346路到周家巷,在大觉寺站下车
自驾车路线:从八达岭高速航天城出口左转向西行,至北安河
潭柘寺
在北京地区较常见的是白玉兰花,而千年古刹潭柘寺却有两株紫玉兰树,是玉兰与木兰的杂交种。这两株紫玉兰树龄已有400多年,高达17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玉兰树,被称为“二乔玉兰”。潭柘寺的紫玉兰花,每年3月底4月初开花,花期约一个月,花开时节,数万朵紫玉兰花绽满枝头,十分娇艳,气味芬芳,花冠硕大,每朵花有九枚花瓣,花冠分三层排列,外三片花瓣较短,呈紫红色,另外六片花瓣下面呈紫色,上面是白色。紫玉兰花堪称潭柘寺的一绝。据说紫玉兰十分罕见,整个北京仅存3棵,除潭柘寺外,颐和园还存有一株。
若想寻觅静谧的所在,潭柘寺的玉兰无疑更有韵味,虽然只有区区几株,但在抛却了都市喧嚣之后,玉兰那种与生俱来的宁静会让人更容易沉浸到离灵魂更近的地方。
门票价格:35元
地址: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电话:60862244
交通路线:乘地铁至苹果园换乘931路公交至终点
颐和园
乐寿堂前那几株玉兰为颐和园古朴的建筑平添了诸多淡雅和神秘,去颐和园,玉兰不可不看。
门票价格:20元
地址:海淀区颐和园路
电话:62881144
交通路线:331、375、384、332、718、826路颐和园站
大觉寺
大觉寺内有一株300年树龄的古玉兰树,它位于大觉寺四宜堂院内,相传是清代迦陵禅师亲手种植。随着古玉兰花开,大觉寺与明慧茶院每年都会合办的“玉兰品茗节”,在花下听古筝、琵琶轻奏,品清泉沏泡之鲜茶的同时,还可以观看春茶现场炒制及各种茶艺表演。
门票价格:20元
5. 寻潭柘寺资料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潭柘寺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
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
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潭柘寺(4张) 潭柘寺全景·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
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
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
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是现今北京怀柔县人,9岁时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傅为师,学习禅宗中临济宗佛学。
后来云游辽东和齐鲁等地,遍访名山古刹,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归来后在马鞍山竹林寺弘扬禅学。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禅师带领僧众来到竹林寺,恭请开性回潭柘地任住持。
开性任住持期间,在朝廷的资助下,对潭柘寺进行了长达11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焕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禅学从此中兴,开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区公认的禅宗临济宗的领袖,使潭柘寺成为了临济宗的中心寺院。
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
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
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
6. 潭柘寺的来历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
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
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
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
开性是现今北京怀柔县人,9岁时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傅为师,学习禅宗中临济宗佛学。后来云游辽东和齐鲁等地,遍访名山古刹,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归来后在马鞍山竹林寺弘扬禅学。
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禅师带领僧众来到竹林寺,恭请开性回潭柘地任住持。开性任住持期间,在朝廷的资助下,对潭柘寺进行了长达11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焕然一新。
使潭柘寺的禅学从此中兴,开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区公认的禅宗临济宗的领袖,使潭柘寺成为了临济宗的中心寺院。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
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
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
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
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民间传说 潭柘寺寺名的一个传说 在很多门头沟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
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华严祖师知其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
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赞美潭柘寺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