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提时代古代诗句
1.告别孩提时代走向成年 诗歌
忆
撑一把小花伞
在雨中摆弄 淡淡的心情
被雨水打湿的那缕炊烟
慢慢地向泥土亲近
直到若干年后的今天
依旧氤氲 在那一方土地上
长毛的老狗
时时吠断雨声
然后缩到瘦瘦的石榴树下
看叶上的雨滴
滴入小山村的心脉
爬满皱纹的老槐树
借着雨天的微光
吃力地读着眼前水迹斑驳的村庄
他想念一个小小的孩儿
她扎着冲天的辫儿
带着明亮的笑
点亮了每一对雨天的眼睛
温暖了每一个雨季
2.有关童年诗句名言
1、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回忆。——法国小说家、戏剧家杜伽尔《蒂博一家》童年的名言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童年时代是生命在不断再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再生过程中永远生存下去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父母与孩子》
4、应该努力使子女有强健的身体,使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过和平而且宁静的童年,使他们那种美好的信心尽可能地延长。——居里夫人
5、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我们只有摆脱了童年时代妄图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才能有客观性和运用自己的理智。——德国精神病学家弗洛姆童年名言
6、我没有什么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求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7、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马佳
8、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里特
9、我记得,我记得,高高的枞树一片葱茏;我常想,它那细嫩的树梢紧挨着蓝蓝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稚想。而我现在知道,天堂离我们比孩提时所想象的更远,这不免使我快快不乐。——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我记得,我记得》
10、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美理·斯托达德《孩子们的祈祷》
1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12、赞美童年吧,它在我们尘世的艰难中带来了天堂的美妙。——阿米尔
13、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想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净。——康图
14、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童年名言
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6、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17、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
18、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愿望的实现》
19、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苏霍姆林斯基
20、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3.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有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9岁九龄:为9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志学: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花甲之年:指60岁.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
4.在古代童年时代称什么
称“总角”
根据: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幼年。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
5.古人形容年龄的词
年龄的来别称
孩提
幼儿时期自
总角
童年时期
及笄
女子15岁bai
弱冠du
男子20岁
花信
女子24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zhi
70岁
喜寿
77岁
米寿
88岁
白寿dao
99岁
耄耄
80-90岁
期颐
100岁
关于孩提的诗句
1. 描写“孩提”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从简》唐代·元稹
我昔孩提从我兄,我今衰白尔初成。
分明寄取原头路,百世长须此路行。
2. 《夜坐》唐代·元稹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古城楼影横空馆,
湿地虫声绕暗廊。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
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
3. 《红荆》唐代·元稹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
4. 《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唐代·李绅
海潮晚上江风急,津吏篙师语默齐。倾手奉觞看故老,
拥流争拜见孩提。惭非杜母临襄岘,自鄙朱翁别会稽。
渐举云帆烟水阔,杳然凫雁各东西。
5.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有关童年诗句名言
1、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回忆。——法国小说家、戏剧家杜伽尔《蒂博一家》童年的名言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童年时代是生命在不断再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再生过程中永远生存下去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父母与孩子》
4、应该努力使子女有强健的身体,使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过和平而且宁静的童年,使他们那种美好的信心尽可能地延长。——居里夫人
5、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我们只有摆脱了童年时代妄图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才能有客观性和运用自己的理智。——德国精神病学家弗洛姆童年名言
6、我没有什么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求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7、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马佳
8、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里特
9、我记得,我记得,高高的枞树一片葱茏;我常想,它那细嫩的树梢紧挨着蓝蓝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稚想。而我现在知道,天堂离我们比孩提时所想象的更远,这不免使我快快不乐。——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我记得,我记得》
10、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美理·斯托达德《孩子们的祈祷》
1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12、赞美童年吧,它在我们尘世的艰难中带来了天堂的美妙。——阿米尔
13、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想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净。——康图
14、童年的无知可爱,少年的无知可笑,青年的无知可怜,中年的无知可叹,老年的无知可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童年名言
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6、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17、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
18、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愿望的实现》
19、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苏霍姆林斯基
20、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3. 描写童年的古诗
长干行 【唐】李白 妾发初覆额⑵,折花门前剧⑶。
郎骑竹马来⑷,绕床弄青梅⑸。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⑹。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⑺。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⑻,愿同尘与灰⑼。 常存抱柱信⑽,岂上望夫台⑾。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⑿。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⒀。
门前迟行迹⒁,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⒂,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⒃,坐愁红颜老⒄。
早晚下三巴⒅,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⒆,直至长风沙⒇。
4. 我要一些关于童年的古代诗词..
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童年的古诗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描写童年的古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吕岩《牧童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少年听雨歌楼上。 —— 蒋捷《虞美人·听雨》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吕岩《牧童 》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6.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有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9岁九龄:为9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志学: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花甲之年:指60岁.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
7. 关于童年的古诗
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孩提时代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