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步的诗句
1. 形容“小孩学步”的成语有哪些
步履蹒跚、一步三摇、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踉踉跄跄
一、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出自】: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译文】:天禄走路的时候歪歪倒倒的样子
二、一步三摇 [ yī bù sān yáo ]
【解释】: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
【出自】: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9回:“嘱咐家丁看门户,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
【译文】:嘱咐家里下人看着门,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口。
三、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解释】:走路不稳像要跌倒的样子。
【出自】:清代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四更尽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
四、磕磕绊绊 [ kē ke bàn bàn ]
【解释】: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
【出自】: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
【译文】:到了后面眼前一片漆黑,只能东碰碰西碰灰地,勉强走下了山坡。
五、踉踉跄跄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解释】: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译文】:踉踉踉跄上山来,就像是顺着风飞的鹤;摇摆摇摆摇摆回寺去,像刚出水走在陆地上的龟
2. 有关秉烛夜游,邯郸学步,舍本逐末的诗句和故事
秉烛夜游: 典故:《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中指因为昙花总是夜里开放,大家举着蜡烛去看,有在夜间游玩、观赏的味道。书面意思是:夜间拿着蜡烛游玩,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邯郸学步: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舍本逐末:典故: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
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
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小孩学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