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的意象诗句古诗词
1.古代以“花”为意象的诗句有那些
描写梅花古诗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之一"王维)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陆游)5.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探梅"杨万里)6.卜算子 咏梅--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8.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人陈亮《梅花》9.“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人王冕《墨梅》描写菊花的诗句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巢《题菊花》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3。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5。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7.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8.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描写荷花诗句1。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2.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3.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
背西风:背向秋风。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南唐·李璟《浣溪沙》5.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6.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唐·来鹄《偶题二首》7.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8.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花的诗句 咏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陆游 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2.古诗词:花的意象
1.海棠的:海棠花在盛唐时代还叫梨花,或海棠梨,而且一直到中唐的前期海棠花还没成为诗人关注的意象。海棠成为诗人关注的意象是在中晚唐以后,王建《宫词一百首》中的一首写道:“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这里的海棠花还是一棵树,还没完全成为审美意象。后来在中晚唐的薛能、郑谷、温庭均等的诗中,才逐渐的采用了海棠意象。到了宋朝,写海棠花的人就比较多了,如苏东坡,他被流放到黄州,住在定惠院那里的东山上,旁边有一株繁茂的海棠花,看到这株海棠花,顿生同此天涯沦落之感,感到他和海棠花都是从蜀地流落到此偏僻山野的有名而孤苦之物,写了题为《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赏也》的诗,他还另外作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云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桂花的: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在文学中,桂花也是个常见的花卉意象之一。《中国文学中的桂花意象研究》试图从文学的角度对桂花作全方位的概括研究。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咏桂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是个纵向勾勒。桂花意象在先秦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在唐代获得了初步发展,至宋代达到繁荣,明清阶段渐趋衰落,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历时过程。二,桂花的审美形象及其艺术表现。花卉的美包括外在自然美和内在神韵美两方面。桂花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外在物色美自不待言;作为名花,也有其品格上的象征含义。两种美都重要。三,咏桂重要个案分析。对咏桂文学中出现的重要意象“月亮”,和桂花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研究,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典故“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等,从而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桂花这一意象。
3.菊花的: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中国古诗词中的花草意象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4.唐诗宋词中的“花”意象
“花”的意象很丰富,有些欣喜之情的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有指美人的,很遗憾之情的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写自己心痛难当的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有很多时候,对这个意象的分析要结合全诗,看作者自己主要表达的感情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玉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里面都有“花”自己分析下,就可以找出很多了。
5.有意境的关于花的诗句.
40首关于花的古诗词 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3.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4.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1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1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2.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13.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 14.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15.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 1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1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8.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19.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20.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21.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 2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2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4.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湖上偶居杂咏》) 2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2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溪水塘》) 27.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28.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暮春》) 29.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 30.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31.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32.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杨子》) 33.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 3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35.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36.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37.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39.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0.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
6.关于花的诗句古诗图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菊花
唐朝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7.求一篇以花为意象的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洗砚池:洗砚台的池塘,即诗人王冕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树:指梅树。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细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等等,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而成的。痕:痕迹。夸:夸赞。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
赏析:
王冕(1287-1359),今浙江省诸暨人,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全诗大意为:我家洗砚台的池塘边有一棵梅树,上面盛开的朵朵梅花,就像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多么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气味。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梅花的形态,后两句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朴素淡雅、不图虚荣和高洁自重。初看,这完全是一首纯咏梅之作。其实,这一首七绝是以物喻人,借物言志,一语双关。如“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面上看,是在赞美梅花的“清气”,实际上是在赞美人具有淡泊名利、高洁自重的品质,表现诗人以墨梅自我勉励,努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格和高尚节操。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关于月意象的诗句古诗词
1.关于有月亮意象的诗
以下都是有月亮意象的近体诗:
1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7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9
《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0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3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4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
《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6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7
《南园十三首 其一》【唐】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2.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3.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义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
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
4.搜求古往今来所有有“月”意象的诗、词、文、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唐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宋 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全宋词》)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归后力主抗金,而有志难酬,忧愤而卒。
工词,是为两宋作词最多、成就最高的大词人,有《稼轩词》。这首词题为"中秋寄远",其主旨无疑是表达佳节思亲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片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
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明 文征明 [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古今图书集成》)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长州人。
官翰林院待诏。诗词书画俱工。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 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 嗣布。 (《古今图书集成》) 这是宋末著名文学家文天祥(1236--1283)回复董提举的一封书函。
从题目看,董提举给文天祥先送了请柬,请文天祥中秋赴宴,从此文的内容看,文天祥欣然应允,并表示了游赏的兴致。文中骈偶行文,多使掌故,词情中肯,表意简明,很有特色。
同时,我们还可在这篇短文中看到当时文人过中秋的风俗习惯。 明潘之恒《秦淮看月记》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
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
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
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 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
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quot;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
5.古诗词中关于特殊意象(如:月,水~~~~~~~)的诗句有哪些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罗邺《秋别》)
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唐求《邛州水亭夜送顾非熊之官》)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苏轼《赤壁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6.搜求古往今来所有有“月”意象的诗、词、文、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唐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宋 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全宋词》)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归后力主抗金,而有志难酬,忧愤而卒。
工词,是为两宋作词最多、成就最高的大词人,有《稼轩词》。这首词题为"中秋寄远",其主旨无疑是表达佳节思亲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片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
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明 文征明 [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古今图书集成》)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长州人。
官翰林院待诏。诗词书画俱工。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 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 嗣布。 (《古今图书集成》) 这是宋末著名文学家文天祥(1236--1283)回复董提举的一封书函。
从题目看,董提举给文天祥先送了请柬,请文天祥中秋赴宴,从此文的内容看,文天祥欣然应允,并表示了游赏的兴致。文中骈偶行文,多使掌故,词情中肯,表意简明,很有特色。
同时,我们还可在这篇短文中看到当时文人过中秋的风俗习惯。 明潘之恒《秦淮看月记》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
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
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
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 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
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quot;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
7.【高分跪求】古诗词中月的意象 最佳答案加分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点明了作者思乡却又无法归去的对家乡的想念的悲凉之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得非常的闲散,让人可以体会到李白在月影里饮酒赏月的爽朗笑声和愉快的心情。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这首诗是苏轼在十五时大醉,想念弟弟时发出的感叹。
能想起来的大约就这些..
8.写出古诗中含月意象的完整两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 苏麟《断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
关于月的意象诗句古诗词
1. 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2. 关于有月亮意象的诗
以下都是有月亮意象的近体诗:
1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7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9
《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0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3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4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
《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6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7
《南园十三首 其一》【唐】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3. 古诗词中“月”的意象可以有哪些含义
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人们的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
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
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
4. 【高分跪求】古诗词中月的意象 最佳答案加分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点明了作者思乡却又无法归去的对家乡的想念的悲凉之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得非常的闲散,让人可以体会到李白在月影里饮酒赏月的爽朗笑声和愉快的心情。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这首诗是苏轼在十五时大醉,想念弟弟时发出的感叹。
能想起来的大约就这些..
5. 写出古诗中含月意象的完整两句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静夜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竹里馆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4、夜月
【作者】刘方平 【朝代】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5、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6. 搜求古往今来所有有“月”意象的诗、词、文、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唐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宋 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全宋词》)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归后力主抗金,而有志难酬,忧愤而卒。
工词,是为两宋作词最多、成就最高的大词人,有《稼轩词》。这首词题为"中秋寄远",其主旨无疑是表达佳节思亲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片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
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明 文征明 [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古今图书集成》)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长州人。
官翰林院待诏。诗词书画俱工。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 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 嗣布。 (《古今图书集成》) 这是宋末著名文学家文天祥(1236--1283)回复董提举的一封书函。
从题目看,董提举给文天祥先送了请柬,请文天祥中秋赴宴,从此文的内容看,文天祥欣然应允,并表示了游赏的兴致。文中骈偶行文,多使掌故,词情中肯,表意简明,很有特色。
同时,我们还可在这篇短文中看到当时文人过中秋的风俗习惯。 明潘之恒《秦淮看月记》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
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
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
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 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
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quot;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
7. 关于月的诗句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作为一代诗圣的杜甫也有很多咏月的诗篇,这些诗篇伴随着诗人坎坷悲壮的一生,诉说着诗人绵绵不尽的悲情。
本文将从杜甫的诗歌中摭取几首写月诗,分析其意象特征,并从中揭示杜甫的思想变化与月的关系。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
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灵。
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杜甫的咏月诗,是杜甫一生经历的反映,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种种风貌,体现了一代诗哲的情感波澜。
一、“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边塞苦寒苍凉悲壮 杜甫的月诗有很多是反映战争,关注“安史之乱”的,揭示了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及〈北征〉等都是这类的代表作。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在那空旷寂寥的边塞,明月高悬的深夜,本应是人马安歇,进入甜美梦乡之时。事实却否,在胡笳的悲鸣声中,在寂寥高挂的明月之下,在军令严肃的氛围里,士卒不敢放肆,不能懈怠,只能默然惨然,听凭战争的摆布,没有丝毫的自由可享。
这样低沉雄浑,意境疏阔的场景,使人如临关塞,飒然一振。《北征》可以说是杜甫“史诗”的典型代表。
全诗篇幅宏大,一百四十句,七百字,为杜甫五言古诗最长的一首;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时代变换、个人命运尽收诗中;全诗感情丰富复杂,思往昔、叹现实、想未来,驰骋宏阔,被人称为千古绝唱。其中“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诗人深夜经过嘶杀拼夺的战场,在一弯凄清的寒月映照下,那累累白骨,正在诉说着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悲剧,控诉着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不尽的灾难。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着国家复兴的愿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从而表达了普通人民的愤懑情绪。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杜甫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安危,他写过许多不同情态下的不眠之夜,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关怀民生的壮阔情怀。那翻腾在波浪中的一片孤月,在鹳鹤争飞、豺狼争食的混战中,更显得凄寒,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诗人忧思重重,却又无力回转乾坤的悲怆之感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也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写照。
如上述反映凄凉边塞的诗篇还有很多,“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说:“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 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乡思亲情深意切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月夜》和《月夜忆舍弟》。自古以来,月亮是最基本的母性情结,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诚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鄜州,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长亭的诗句古诗词及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