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关于柳的诗句出处
1. 唐诗三百首的出处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2. 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哪些关于折柳送别的诗
一、“折柳”之深情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三、“折柳”之乐曲“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表达。
3. 写出三首写柳的古诗词,谢谢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晓 雨/辑)
/onews.asp?id=198
4. 考考大家,"杨柳"这个词的来历(注名出处),定有重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
根据统计,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植物,以“柳”的次数最多。以《唐诗三百首》为例,柳出现的诗篇共有23篇,仅次于松树。杨柳据说是隋炀帝游汴渠两堤时,御笔亲赐堤岸上的垂柳姓杨,之后,杨柳一词便流传下来,并非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5. 唐诗三百首出自哪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6. 唐诗三百首中带花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
(李颀《送陈章甫》)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道潜《临平道中》)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15.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金陵驿》)16、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唐·元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正月迎春金样黄,二月杏花粉洋洋,三月桃花红千树,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满枝香,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冬月水仙案上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宋·陈亮: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里藏。
宋·曾巩: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望凉。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唐·韩愈: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杜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洌红。宋·汪藻: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
宋·王安石 ★咏石榴花: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兰花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李白 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梅花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刘禹锡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灵隐寺】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自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花,花!落早,开赊。对酒客,兴诗家。
能回游陭,每驻行车。宛宛清风起,茸茸丽日斜。
且愿相留欢合,唯愁虚弃光华。明年攀折知不远,对此谁能更叹嗟。
春,春!柳嫩,花新。梅谢粉,草铺茵。
鸯啼北里,燕语南邻。郊原嘶宝马,紫陌广香轮。
日暖冰消水绿,风和雨嫩烟轻。东阁广排公子宴,锦城多少赏花人。
酒,酒!邀朋,会友。君莫待,时长久。
名呼食前,礼于茶后。临风不可无,对月须教有。
李白日饮一石,刘伶解酲五斗。公子沾唇脸似桃,佳人入腹腰如柳。
山,山!突兀,回环。罗翠黛,列青蓝。
洞云缥缈,涧水滑琴。峦若干山外,岚光一望间。
暗想云峰尚在,宜陪谢履重攀。季世七贤虽可爱,盛时四皓岂宜闲。
松,松!节峻,阴浓。能耐岁,解凌冬。
高侵碧汉,森耸青峰。亿奚形如盖,虬幻势若龙。
茂叶风声瑟瑟,繁枝月影重重。四季常持君子操,五株曾受大夫封。
庄,庄!临堤,傍冈。青瓦屋,白泥墙。
桑麻映日,榆柳成行。山鸡鸣竹坞,野犬吠村坊。
淡荡烟笼。
7. 唐诗三百首寻隐者不遇的教案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056 李白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057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唐诗三百首柳的意蕴代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