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乘马车出行的诗句
1.描写“马车”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马车”的诗词有:
1. 宋代柳永《长寿乐·繁红嫩翠》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
2. 元马致远《拨不断·叹寒儒》题柱虽乘驷马车。
3. 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 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5. 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1. 道路上车马众多,来往不绝,任凭游人无限疾驰,竞相寻游美景名胜。
2. 在柱子旁边虽然乘坐马车。
3. 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4.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5.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有关“骑马出行”的诗句有哪些
1.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译: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2.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饮中八仙歌》唐代:杜甫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3.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唐代:高适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4.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集灵台·其二》唐代:张祜
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天刚亮就骑马进入了宫门。
5.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五代:韦庄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6.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襄阳曲四首》唐代:李白
他头上反戴看白接篱之帽骊在马上,样子实在是可笑。
7.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江夏赠韦南陵冰》唐代:李白
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风流。
8.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9.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五更拂晓,晓月朦胧,正是百官上朝时。街头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科举高中的士子衣袂襟袖迎风飘飘,志得意满,骑马直奔朝廷面见君王。
10.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寄殷协律(多叙江南旧游)唐代:白居易
是追叙江南旧游:听唱黄鸡与白日,曾咏著红骑马人。忆旧游,激起对往日的无限怀思。
3.有关骑马出行的诗句
集灵台二首(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集灵台(二首其二)(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江州雪(白居易)
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
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
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
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
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
除官去未间(白居易)
除官去未间,半月恣游讨。
朝寻霞外寺,暮宿波上岛。
新树少于松,平湖半连草。
跻攀有次第,赏玩无昏早。
有时骑马醉,兀兀冥天造。
穷通与生死,其奈吾怀抱?
江山信为美,齿发行将老。
在郡诚未厌,归乡去亦好
4.有没有哪个大大有描写古代马车出行的句子哈,我是写古风小说的,
1. 霎时、身后践踏着的马蹄声娓娓而来、像是预谋好了节拍、听不出丝毫破绽、就这样近了、更近了、不觉的回过身、视角里那辆褐色马车在移动着、一寸、一寸、乍一看、这车里的贵人怕也不是什么王侯世家、灰褐色调无不透析着俗气、阳光初现、垂落到这门前一雕饰、金色的光芒刺痛着双目、即刻马车四周在阳光的映照下雅气十足、和那灰褐色调相映的惟妙惟肖、怎堪言初断之由、光显之时、才叫人举指叫绝
2. 辘辘的马车声如雨水敲打着晶莹的汉白玉,金色阳光中,地上悠悠掠过一辆线条雅致的马车倒影。马车四面皆是昂贵精美的丝绸所装裹,镶金嵌宝的窗牖被一帘淡蓝色的绉纱遮挡,使车外之人无法一探究竟这般华丽、飞驰的车中的乘客。但车内的贵客又仿佛能瞥见外面的行人盈盈挥手、偷笑。乃观绿野的一片繁华,好似“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3. 幽远的车铃随着缥缈的风声传来,不过刹那,一辆繁贵富丽的马车便踏风而至。从马车中飘出的西域迷香像轻云般蒙住我的眼睛。熏风将丝绸所织的精美帘子掀起,露出一角的遐想与诱惑。但见那掀起的一角中,一抹雪白若隐若现。随即,一双纤纤玉手撩开了帘子,像是揭开了迷人幽雅而迷惘的面纱。那双手,指尖微翘,修长如葱,指甲粉润如玉,肤色如雪。
望采纳>
5.描写“马车”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马车”的诗词有: 宋代柳永《长寿乐·繁红嫩翠》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
元马致远《拨不断·叹寒儒》题柱虽乘驷马车。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道路上车马众多,来往不绝,任凭游人无限疾驰,竞相寻游美景名胜。在柱子旁边虽然乘坐马车。
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求十首关于交通的古诗
1、能看出古代交通工具的(马、舟、车)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2、能看出古代道路的(陆路、海路、栈道)
1)日夜飞帆与跨鞍,阊门川陆路漫漫。
2)可笑祖龙痴,辙环山海路。
3、能看出古代的交通设施——馆驿
1)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4、能看出民间通信
1)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2)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5、能看出古人出行的观念
1)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古人重“礼”,古人乘马车出行有哪些方面的礼仪化规定
先秦时期,古人乘车有明确的礼仪规范。古代马车的车厢叫做“舆”,是乘人的部分。乘车人从舆的后面上车。《论语·乡党》说:孔子“升车必立正执绥”。“绥”是车上的绳子,供人上车时拉手之用。就是说,孔子上车,必定抓住挽手的绳子,端庄肃立。这算是古代乘车的标准姿势。
古人乘车时均需站立,叫做立乘。当然也有例外,《礼记》说:“妇人不立乘。”大概老弱病残都可以例外吧。舆的前部有横木,供人凭依扶手,这个横木做”式',后来写作'轼”。按照礼制,古人在行车途中,双手扶式,同时俯首,来表示致敬,这种动作也称为 '式”。唯一的例外是兵车,《礼记》说:“兵车不式”。
孔子是崇礼的典范,所以见到服孝的人式,以示对丧主同情;见到携带典籍的人式,以示尊重。《礼记》更规定,君子乘车,遇到老人要行式礼,经过卿的朝位要下车,进入市区不应飞奔急驰,到了里门也必须扶式。而最为尊敬的礼节是下车步行。
古人乘车以左为尊,尊者在左,御者(驾车人,类似于司机了)在中,另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骖乘,又叫车右。不过这是平时出行的车。兵车有所不同,兵车的指挥车是主帅居中执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叫做车右。普通的兵车,是御者在中,左右各一甲士,左边甲士拿着持弓,右边甲士持矛。
此外,历代对车子的配置也有各种规定。各个等级、场合乘什么车都有定制,不得任意违犯。如有的古籍上说,周天子拥有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五种车子装饰华丽,形式各异,分别用于祭祀、礼宾、视朝、作战和打猎。一般说来天子的车驾六马,诸侯四马,大夫三马,士二马,庶人一马。诸如此类,等等不一。
古代的车上一般还有车盖,主要是用来遮雨的,像一把大伞。车盖大小也有规定,等级越高,车盖也越高。所谓'驷马高盖车'就是高配置了。
古代关于马车的诗句
1.古代有没有描写马车的诗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马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
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刘因《山家》诗
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
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清·徐《大猎》诗
2.描写“马车”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马车”的诗词有:
1. 宋代柳永《长寿乐·繁红嫩翠》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
2. 元马致远《拨不断·叹寒儒》题柱虽乘驷马车。
3. 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 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5. 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1. 道路上车马众多,来往不绝,任凭游人无限疾驰,竞相寻游美景名胜。
2. 在柱子旁边虽然乘坐马车。
3. 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4.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5.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描写“马车”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马车”的诗词有: 宋代柳永《长寿乐·繁红嫩翠》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
元马致远《拨不断·叹寒儒》题柱虽乘驷马车。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道路上车马众多,来往不绝,任凭游人无限疾驰,竞相寻游美景名胜。在柱子旁边虽然乘坐马车。
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中国历史上有关马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池州翠微亭》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 。
5.有关于古代交通的诗句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诗经•采薇》
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古代关于出行速度的诗句
1. 有关于古代交通的诗句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诗经•采薇》
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2. 古人出行观念的诗句
古代交通工具及出行观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别何时遇?望望不可见,连山起烟雾。”“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古代,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差,横渡大海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航海者仅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不是艰险至极吗?你看,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感觉,把海上航行的艰险和对友人安危的忧虑联系起来,你就不难发现古人为什么那么看重“送别”,这几乎就是一种“生死离别”。
3. 古代交通工具古诗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 涉及古代道路、交通工具的诗句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
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诗经•采薇》
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1.《蜀道难》: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从这首诗来看,唐代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马,其交通设施是驿站。民间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一站一站送达。
3.《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监(衡),即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入唐。仕于唐,并受玄宗皇帝重用。与李白,王维等交往颇深。753年,回国途中,遇狂风暴雨阻挡,重返唐,死于长安。虽然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如船体比前加大,结构更加坚固,指南针、牵星术、航海图以及季风助航普遍应用),航海活动进人了繁荣时期,但海上的风浪还是阻挡了晁监回国的路。
5. 关于古代的交通速度
查来的各类说法略有差异,不过大致不差,我把有用的分别列示如下:
一、步行和骑马速度:
1、三国最著名的急行军——老曹追击刘备,五千精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行进中重创刘备陆军。
白起在华阳之战时,曾率军8天行军800里,平均每天100里。
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此战霍去病六日内转战千余里,平均每日行程应该在160里以上。
顺昌之战时,完颜宗弼率金军不到7天疾驰1200余里,平均每天170-180里。当时金军留下攻城器械,炮具,是轻装急进。
2、步兵一天估计20--30里,骑兵应该大致是60---80里
考虑到普通行军时,一昼夜要包含睡眠时间、用餐时间、休整时间等,那么24小时内有效行走时间恐怕最多8小时左右;而且带甲执械负重行走、并需保持队形,速度打折,正常每小时健步行走4-5里路(有如在上海您从杨树浦港桥走到虹口港桥的距离),即每个时辰8-10里路。所以普通一昼夜步军行军30-40里不算慢。
3、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对高速行军带来的危险说得很清楚:“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4、汉里约等于今天0.7里
唐之后,里则约等于今天0.9里
二、信息传递方式:
1、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2、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3、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4、利用烽火台传递信息,虽然较快,但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很难满足掌握敌情,指挥作战的需要。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从殷商时代的“来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传送官府文书的更加严密的邮驿制度,并与烽火台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5、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随着部和七下西洋,还开辟了海上邮驿。清初有官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管。19世纪中叶以后,驿站经费多被官吏贪污中饱,驿政废驰。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邮政逐步兴起,驿站的作用日渐消失,于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
6、民间通信组织的形成,大约始于唐朝。当时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商贸易的需要。首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有了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
虽然是盗版过来的,但是希望对你有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古代乘马车出行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