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本诗句
1. 孔孟中关于民本的语录有哪些,只需原文,谢了
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文: 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贵宾那样谦恭谨慎,治理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祭祀活动那样严肃慎重。
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如果能这样做,那么)为国家办事就没有了怨恨,处理家里事也没有了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文: 孔子说:“富贵是所有的人都所希望的,但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就不能够接受。贫贱是人们都不喜欢的,但不通过正当途径,也不能随便摆脱。
君子违背了“仁义”道德,怎么可能成名呢?君子即使在吃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违背仁的原则,流离失所时要这样做,动荡变乱时也一定要这样做。”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5.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却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
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人要是没有诚信,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
就象牛车、马车上没有车辕与横木相接的部分,牛车、马车怎么能够行走呢?”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9.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品德好呀,颜回啊!一竹筒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学乐善)的快乐。品德好呀,颜回啊!”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岁才明白。五十岁时,我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什么话都能够听进去;到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11.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近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为了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经常发愤得忘记了吃饭,高兴得忘记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啊!’”1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文’呢?”孔子说:“他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就是叫他‘文’的原因。”1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仍然快快乐乐,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经》了。
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14.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2. 《论民本》的原文翻译全篇
《论民本》原文: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论民本》译文: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
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
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
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
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
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
(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此文出自战国时期·孟子所写的《论民本》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公元前329年左右,宋公子偃自立为君的时候,孟子到了宋国。
他在宋国期间,滕文公还是世子,他去楚国经过宋国时见到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他从楚国回来又在宋国见到孟子。孟子说:“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意思是说,只要好好地学习“先王”,就可以把滕国治理好。不久,孟子接受了宋君馈赠的七十镒金,离开宋国,回到邹国。
《梁惠王下》记载说,邹国同鲁国发生了冲突。邹穆公问孟子:“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回答说:“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他说,这就象曾子说的那样: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现在,您的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您不要责备他们吧!“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滕定公死了,滕文公使然友两次到邹国来向孟子请教怎样办理丧事。滕文公嗣位,孟子便来到滕国。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 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
1、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一句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正是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
2、原诗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作品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4. 论民本的原文翻译全篇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
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为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
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
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
《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
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填尸沟壑,壮年人逃往四方,将近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员们没有一个向您报告(这些情况),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回报你的。
’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责怪他们了。
(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赴死了。”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能保持一颗恒定的向善之心,只有士人能做到。
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恒定的向善之心。如果没有恒定的向善之心,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
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是在坑害百姓。哪有仁德之人在位还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要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对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好年成就终年能吃饱,坏年成也能免于饿死。
这样之后引导他们一心向善,百姓也就乐于听从了。“而现在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妻儿,好年成也还是一年到头受苦,坏年成还避免不了饿死。
这(就使百姓)连维持生命都怕来不及,哪有空闲去讲求礼义呢?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的宅地,(房前屋后)栽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狗、猪等禽畜,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
一百亩的田,不要占夺农时,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对待学校教育,反复说明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头发白了的老人就不会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
老年人穿上丝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民本有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