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草意象的诗句

关于草意象的诗句

1.有关草的诗句,并说明草在其中的意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长长的原上草哇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掩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2.草在古诗中代表意象极多,请用一例诗句证明

:“草本无情,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别的心境下,它们也被染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具有了特定的意义。”

作者对意象的理解是正确的,但作者在文章中却没有交待和分析这特定的环境、特别的心境,而使诗的感情色彩,特定的意义成了空中楼阁,尤其是作者浅探的“草”在古代诗词中的四、六两种文化含义还存在较大误差,还值得我们共同再探。 浅探作者在“寄托愿望理想”这一章中,首引了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的两句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接着分析说,这两句诗是:“描写冬春交替时的景物变换,抒发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愤懑,流露出诗人居官与遁世的矛盾心情。”似乎作者所引的两句诗,或者说“春草”之意象就完整地表达了全诗的主题。

浅探作者简单地在引诗之后就将诗之主题抄了下来,代替了分析、论证,似乎太省事了一点。而且“春草”的意象决不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也不完全是诗人居官与遁世的矛盾心情,更不能用寄托愿望理想的文化含义来对号。

不错,浅探作者所引的两句诗,的确是写冬春交替的景象,“池塘生春草”,万物复苏;“园柳变鸣离”,春意盎然。这只是“春草”和“鸣禽”的表象,或者说是它俩的意象之象。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一文中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按照浅探作者开头一段话的理解,分析谢灵运写《登池上楼》的特定环境、诗人写这首诗的特别心境,综合很多人对所引两句诗的分析理解,我个人认为“春草”所表达的意象,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心境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谢灵运永初三年从繁华京城被排挤到偏僻海边的永嘉郡任太守,诗人首次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而不得志,因此自叹误入尘网,深感仕途风波险恶。

诗人在僻地永嘉,欲道德学业进步,深感智力不足,还想退而躬耕,又觉力不从心。于是郁闷之情使诗人身心交瘁,以至大病一场,卧榻许久。

就在这样的特定环境、特别心境下,诗人今见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诗人将久病初愈的喜悦寄托于“春草”和“鸣禽”之中,凭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这两句诗,它是诗人久病初愈感情兴奋的高潮,是诗人郁闷心情的放松,是对诗人官场失意的暂时慰藉。这才是“春草”的意象,这才是“春草”在这里寄托的文化含义,与浅探作者所述的“愤懑”和矛盾心情是不大相关的。

二、诗人谢灵运乃饱学之士,一见草之复苏,一见被池水滋润而将勃勃生长的春草,一见这盎然春意,凭着诗人的敏感,自然想起了《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句;又想起了《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

这不由得使谢灵运很快地从兴奋、轻松和慰藉中摔了出来,内心倍感孤独飘零,表现出思归却不得而归的凄苦和哀伤,这就是“春草”所寄寓的第二个意象,它有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伤。所以紧接着“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后,诗人写出了“祁祁伤豳歌,蒌萋感伤吟”,这后两句诗正是前两句诗中“春草”、“鸣禽”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的最好补注。

“春草”所表达的意象,只是反映了诗人的部分情感,部分思想,当然也只表达了主题之部分。它和“鸣禽”、“潜虬”、“飞鸣”、“云浮”、“渊沉”、“穷海”、“空林”、“波澜”、“岖嵌”、“初景”、“绪风”、“新阳”、“故阴”及其诗中表述性意象的诗句,一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全面的意境,其中有诗人孤芳自赏的情调,有诗人政治上失意的牢骚,有诗人进退不得、无力补天的苦闷,有诗人对政敌含而不怒的怨愤,有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敏感,有思归而不得而归的痛苦和感伤,还有诗人归隐的志趣和决心,……这才是诗人的复杂心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才是《登池上楼》的主题之全部,而决不是单一“春草”的意象可替代的。

徐有富先生在《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3期的《中国诗学原理讲座·第七讲诗的意象(上)》一文中,明确指出:“本文用‘意象’指称那些被诗人情感化了的个别物质的形态与特征,它与形象的不同点在于形象主要用来指称‘意象’中的‘象’,运用范围也不局限于个别物质。它与意境的不同之点在于意境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个画面与画面所蕴藏着的主题思想,当然整个画面是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构成的,那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单个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意象,而意象的总和就构成了诗的意境。”

我正是运用徐先生的观点来品评浅探之文的。 浅探作者在这一章节又引用了孟浩然之《留别王侍御维》诗中“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之句,作者分析道:“欲”、“惜”二字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诗人想归隐山林,但却又无可奈何。浅探作者的分析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寄寓在“欲寻”之“芳草”中,的确十分勉强。

“惜与故人违”的心理不在“芳草”的意象之中。孟浩然这首诗是他年四十,应进士第不举还襄阳临行前在京师留给王维的,由于应进士不第,怨怼之中,十分辛酸。

所以才有“欲寻芳草”归隐山林的愿望,然而就诗。

3.中国古诗词中的花草意象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4.与草木意象有关的诗文最好有赏析的;最好多一点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关于草意象的诗句

关于草的诗句意象

1.有关草的诗句,并说明草在其中的意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长长的原上草哇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掩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2.草在古诗中代表意象极多,请用一例诗句证明

:“草本无情,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别的心境下,它们也被染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具有了特定的意义。”

作者对意象的理解是正确的,但作者在文章中却没有交待和分析这特定的环境、特别的心境,而使诗的感情色彩,特定的意义成了空中楼阁,尤其是作者浅探的“草”在古代诗词中的四、六两种文化含义还存在较大误差,还值得我们共同再探。 浅探作者在“寄托愿望理想”这一章中,首引了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的两句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接着分析说,这两句诗是:“描写冬春交替时的景物变换,抒发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愤懑,流露出诗人居官与遁世的矛盾心情。”似乎作者所引的两句诗,或者说“春草”之意象就完整地表达了全诗的主题。

浅探作者简单地在引诗之后就将诗之主题抄了下来,代替了分析、论证,似乎太省事了一点。而且“春草”的意象决不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也不完全是诗人居官与遁世的矛盾心情,更不能用寄托愿望理想的文化含义来对号。

不错,浅探作者所引的两句诗,的确是写冬春交替的景象,“池塘生春草”,万物复苏;“园柳变鸣离”,春意盎然。这只是“春草”和“鸣禽”的表象,或者说是它俩的意象之象。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一文中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按照浅探作者开头一段话的理解,分析谢灵运写《登池上楼》的特定环境、诗人写这首诗的特别心境,综合很多人对所引两句诗的分析理解,我个人认为“春草”所表达的意象,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心境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谢灵运永初三年从繁华京城被排挤到偏僻海边的永嘉郡任太守,诗人首次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而不得志,因此自叹误入尘网,深感仕途风波险恶。

诗人在僻地永嘉,欲道德学业进步,深感智力不足,还想退而躬耕,又觉力不从心。于是郁闷之情使诗人身心交瘁,以至大病一场,卧榻许久。

就在这样的特定环境、特别心境下,诗人今见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诗人将久病初愈的喜悦寄托于“春草”和“鸣禽”之中,凭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这两句诗,它是诗人久病初愈感情兴奋的高潮,是诗人郁闷心情的放松,是对诗人官场失意的暂时慰藉。这才是“春草”的意象,这才是“春草”在这里寄托的文化含义,与浅探作者所述的“愤懑”和矛盾心情是不大相关的。

二、诗人谢灵运乃饱学之士,一见草之复苏,一见被池水滋润而将勃勃生长的春草,一见这盎然春意,凭着诗人的敏感,自然想起了《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句;又想起了《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

这不由得使谢灵运很快地从兴奋、轻松和慰藉中摔了出来,内心倍感孤独飘零,表现出思归却不得而归的凄苦和哀伤,这就是“春草”所寄寓的第二个意象,它有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伤。所以紧接着“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后,诗人写出了“祁祁伤豳歌,蒌萋感伤吟”,这后两句诗正是前两句诗中“春草”、“鸣禽”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的最好补注。

“春草”所表达的意象,只是反映了诗人的部分情感,部分思想,当然也只表达了主题之部分。它和“鸣禽”、“潜虬”、“飞鸣”、“云浮”、“渊沉”、“穷海”、“空林”、“波澜”、“岖嵌”、“初景”、“绪风”、“新阳”、“故阴”及其诗中表述性意象的诗句,一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全面的意境,其中有诗人孤芳自赏的情调,有诗人政治上失意的牢骚,有诗人进退不得、无力补天的苦闷,有诗人对政敌含而不怒的怨愤,有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敏感,有思归而不得而归的痛苦和感伤,还有诗人归隐的志趣和决心,……这才是诗人的复杂心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才是《登池上楼》的主题之全部,而决不是单一“春草”的意象可替代的。

徐有富先生在《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3期的《中国诗学原理讲座·第七讲诗的意象(上)》一文中,明确指出:“本文用‘意象’指称那些被诗人情感化了的个别物质的形态与特征,它与形象的不同点在于形象主要用来指称‘意象’中的‘象’,运用范围也不局限于个别物质。它与意境的不同之点在于意境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个画面与画面所蕴藏着的主题思想,当然整个画面是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构成的,那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单个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意象,而意象的总和就构成了诗的意境。”

我正是运用徐先生的观点来品评浅探之文的。 浅探作者在这一章节又引用了孟浩然之《留别王侍御维》诗中“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之句,作者分析道:“欲”、“惜”二字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诗人想归隐山林,但却又无可奈何。浅探作者的分析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寄寓在“欲寻”之“芳草”中,的确十分勉强。

“惜与故人违”的心理不在“芳草”的意象之中。孟浩然这首诗是他年四十,应进士第不举还襄阳临行前在京师留给王维的,由于应进士不第,怨怼之中,十分辛酸。

所以才有“欲寻芳草”归隐山林的愿望,然而就诗。

3.中国古诗词中的花草意象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4.关于草的诗句(有注释和感受)

妹儿,你姐我来说一下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关于草的诗句意象

关于草的诗句和意象

1. 关于草的诗句(有注释和感受)

妹儿,你姐我来说一下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2. 草在古诗中代表意象极多,请用一例诗句证明

:“草本无情,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别的心境下,它们也被染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具有了特定的意义。”

作者对意象的理解是正确的,但作者在文章中却没有交待和分析这特定的环境、特别的心境,而使诗的感情色彩,特定的意义成了空中楼阁,尤其是作者浅探的“草”在古代诗词中的四、六两种文化含义还存在较大误差,还值得我们共同再探。 浅探作者在“寄托愿望理想”这一章中,首引了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的两句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接着分析说,这两句诗是:“描写冬春交替时的景物变换,抒发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愤懑,流露出诗人居官与遁世的矛盾心情。”似乎作者所引的两句诗,或者说“春草”之意象就完整地表达了全诗的主题。

浅探作者简单地在引诗之后就将诗之主题抄了下来,代替了分析、论证,似乎太省事了一点。而且“春草”的意象决不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也不完全是诗人居官与遁世的矛盾心情,更不能用寄托愿望理想的文化含义来对号。

不错,浅探作者所引的两句诗,的确是写冬春交替的景象,“池塘生春草”,万物复苏;“园柳变鸣离”,春意盎然。这只是“春草”和“鸣禽”的表象,或者说是它俩的意象之象。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一文中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按照浅探作者开头一段话的理解,分析谢灵运写《登池上楼》的特定环境、诗人写这首诗的特别心境,综合很多人对所引两句诗的分析理解,我个人认为“春草”所表达的意象,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心境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谢灵运永初三年从繁华京城被排挤到偏僻海边的永嘉郡任太守,诗人首次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而不得志,因此自叹误入尘网,深感仕途风波险恶。

诗人在僻地永嘉,欲道德学业进步,深感智力不足,还想退而躬耕,又觉力不从心。于是郁闷之情使诗人身心交瘁,以至大病一场,卧榻许久。

就在这样的特定环境、特别心境下,诗人今见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诗人将久病初愈的喜悦寄托于“春草”和“鸣禽”之中,凭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这两句诗,它是诗人久病初愈感情兴奋的高潮,是诗人郁闷心情的放松,是对诗人官场失意的暂时慰藉。这才是“春草”的意象,这才是“春草”在这里寄托的文化含义,与浅探作者所述的“愤懑”和矛盾心情是不大相关的。

二、诗人谢灵运乃饱学之士,一见草之复苏,一见被池水滋润而将勃勃生长的春草,一见这盎然春意,凭着诗人的敏感,自然想起了《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句;又想起了《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

这不由得使谢灵运很快地从兴奋、轻松和慰藉中摔了出来,内心倍感孤独飘零,表现出思归却不得而归的凄苦和哀伤,这就是“春草”所寄寓的第二个意象,它有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伤。所以紧接着“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后,诗人写出了“祁祁伤豳歌,蒌萋感伤吟”,这后两句诗正是前两句诗中“春草”、“鸣禽”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的最好补注。

“春草”所表达的意象,只是反映了诗人的部分情感,部分思想,当然也只表达了主题之部分。它和“鸣禽”、“潜虬”、“飞鸣”、“云浮”、“渊沉”、“穷海”、“空林”、“波澜”、“岖嵌”、“初景”、“绪风”、“新阳”、“故阴”及其诗中表述性意象的诗句,一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全面的意境,其中有诗人孤芳自赏的情调,有诗人政治上失意的牢骚,有诗人进退不得、无力补天的苦闷,有诗人对政敌含而不怒的怨愤,有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敏感,有思归而不得而归的痛苦和感伤,还有诗人归隐的志趣和决心,……这才是诗人的复杂心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才是《登池上楼》的主题之全部,而决不是单一“春草”的意象可替代的。

徐有富先生在《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3期的《中国诗学原理讲座·第七讲诗的意象(上)》一文中,明确指出:“本文用‘意象’指称那些被诗人情感化了的个别物质的形态与特征,它与形象的不同点在于形象主要用来指称‘意象’中的‘象’,运用范围也不局限于个别物质。它与意境的不同之点在于意境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个画面与画面所蕴藏着的主题思想,当然整个画面是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构成的,那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单个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意象,而意象的总和就构成了诗的意境。”

我正是运用徐先生的观点来品评浅探之文的。 浅探作者在这一章节又引用了孟浩然之《留别王侍御维》诗中“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之句,作者分析道:“欲”、“惜”二字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诗人想归隐山林,但却又无可奈何。浅探作者的分析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寄寓在“欲寻”之“芳草”中,的确十分勉强。

“惜与故人违”的心理不在“芳草”的意象之中。孟浩然这首诗是他年四十,应进士第不举还襄阳临行前在京师留给王维的,由于应进士不第,怨怼之中,十分辛酸。

所以才有“欲寻芳草”归隐山林的愿望,然而就诗。

3. 与草木意象有关的诗文最好有赏析的;最好多一点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4.

古诗中草的形象 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小草很早就走入中国古典诗歌中.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当然,这时还主要是用草来起兴.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为频繁.从屈原作品开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传统.这一传统在 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香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屈原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节退化了的人才.王维诗比喻更为明显,无须诠释.再如孟浩然诗句“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留别王维》)和文天祥诗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感兴》),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孟浩然期望归隐,文天祥希冀复国.《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后,草又成为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的物象.在江淹《别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军南浦,伤如之何!”这一意境常常在古诗中出现.比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谢眺《酬王晋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诗人着眼于草每到春来总要重现新绿,好像回归一样,所以常把草作为抒情的依托.再如:“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顾况《赠远》)及“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断续”(姚月华《怨诗》),都是如此.绿草重生,而友人难见,诗人对此难免顿生惆怅,悲伤断肠.所以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芳草”与“断肠”联系在一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还有一些诗词尽管同样是借草寄托离情,却并非着眼于春草重生像回归一样,即由草的“归”联想到人的归,而是又有新的立足点.比如,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冶诗句:“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送阎二十六赴郯县》),还有李煜的著名词句“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这些都是着眼于草的连绵,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愁情.同样是借草抒情,但在不同诗人笔下,表现总是多彩多姿.诗人常用一种移情的手法,即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事物上.比如,“故人形迹灭,秋草向南悲”(顾况《别李别驾》)、“上有如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李白《灞陵行送别》).实际上是人悲、人伤心,诗人却说草悲、草伤心,这样就显得灵动含蓄,让人觉得余味无穷.在表达怀人情愫的诗句中,还有一十分成功的、类似借代的表现手法,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绿罗裙颜色与草色相同,所以诗人就“爱屋及乌”,由于想起爱人罗裙的颜色,故而怜爱普天下的芳草了.本是以罗裙代指爱人,继而以罗裙的颜色代指爱人,后又以罗裙颜色相同的芳草来代指爱人了.牛希济词句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艺术流程.其实这种构思汉乐府中就出现过:“绿袍似青草,草长条风舒.”就是以草、袍一色展开联想的.草又常被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极易触动人的感伤情绪.比如“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高梧月白绕非鹊,衰草寒露啼鸣螀”(陆游《秋兴》).草在渲染悲哀气氛中的作用极强,因而在挽歌、怀古诗中,草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意象.前者如“荒草和茫茫,白杨亦萧萧”(陶渊明《挽歌诗》)、“春草何茫茫,王孙旧此游”(刘长卿《过漂母墓》),后者如“君王不少见,芳草旧宫春.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刘长卿《青草宫怀古》),“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长江流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窦巩《南游感兴》)至于杜甫与崔灏的名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就更为人们所熟知了.草还常常被用来寄托生命短促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在《四座且莫喧》中就已有“香草难久居,空余蕙草残”的诗句,以香风不久、蕙草空残比喻俗人竭力追求浮名,虽博得一时称赏,而终将归于虚无.徐干《室思》也说:“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格调也很低沉.李贺《南园十三首》则不同,诗曰:“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尽管同样是以花草起兴,却表现出珍惜青春、积极用世的思想.至于白居易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更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将感伤情绪一扫而光.作为诗人主观情志的依托,草的意象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内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以寸草难以回报春光的照临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抚爱;“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是以碧绿的草色比喻消闲的人心和淡泊宁静情怀;“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形容读书之乐如窗前春草绵绵无际;“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越秋天”则是借草木荣枯揭示自然规律.可见草的丰富内涵在古诗中得了充分的开拓.在古代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光辉照耀下,草这一意象更显得千姿百态,生机勃勃.。

关于草的诗句和意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含有草意象的诗句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8268)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8286)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8239)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7951)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8094)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8881)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8348)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840)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710)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3103)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836)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759)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3160)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