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医精诚诗句
1. 描写医生的诗句
救死扶伤 华佗再世 妙手回春 悬壶济世 杏林春暖 大医精诚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枯骨生肉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仁心仁术 手到病除 死骨更肉 庸医杀人 着手成春 华佗在世 在世华佗 悬丝切脉
"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人赞回春手----医传盖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药银针除病魔
辛劳采得山中药----克奋医活世上人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
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
欲向市中求妙药----须知海内有奇方
无影快刀除隐患----有方奇术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
热情迎来蹒跚友----高兴送归健步人
要么医生说的名言:
白求恩:医生坐在家里等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后的战斗口号是,前线去,到伤员那里去,哪里有伤员,我们就到哪里去!
土里没有种子,长不出小米来,身体里没有血,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伤员身体里失去了大量的血,只有补给他们,才能把他们医好,从一个健康人的身上,取 — 点儿血,对于身体并没有妨碍,因为他能很快给自己补上,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血救活一个战士,胜于打死十个敌人。
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为什么三万里以外,地球的那一边象我这样的人要帮助你们,你们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家的界限把我们分开。
2. 大医精诚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 大医精诚
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大医之体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为医之法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3. 赞美医生的名言警句
"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4. 大医精诚原文每读孙真人大医精诚语句,心胸顿作空阔贴出来,与同道
摘录先贤精言以示和之,且与同道共勉! 泥其常者,人参反以杀人;通其变者,乌头可以活命。
〈〈外台秘要 序〉〉 天下事久坏于庸人,而庸医均之,所谓庸者,皆不学无术之人也。
所谓庸臣误国,与庸医误人,其情同,其罪均,而其原皆本于不学。
徐大椿之行医叹 不读方书半卷,只记药味几枚。无论臌隔风痨伤寒疟痢,一般的望闻问切,说是谈非,要入世投机,只打听近日时医相的是何方何味。
试一试,偶然得效,倒觉稀奇。试得不灵,更弄得无主意。
若还死了,只说道:药不错,病难医。绝多少单男独女,送多少高年父母,拆多少壮岁夫妻!不但分毫无罪,还要药本酬仪。
关于大医精诚的诗句
1. 描写医生的诗句
救死扶伤 华佗再世 妙手回春 悬壶济世 杏林春暖 大医精诚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枯骨生肉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仁心仁术 手到病除 死骨更肉 庸医杀人 着手成春 华佗在世 在世华佗 悬丝切脉
"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人赞回春手----医传盖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药银针除病魔
辛劳采得山中药----克奋医活世上人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
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
欲向市中求妙药----须知海内有奇方
无影快刀除隐患----有方奇术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
热情迎来蹒跚友----高兴送归健步人
要么医生说的名言:
白求恩:医生坐在家里等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后的战斗口号是,前线去,到伤员那里去,哪里有伤员,我们就到哪里去!
土里没有种子,长不出小米来,身体里没有血,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伤员身体里失去了大量的血,只有补给他们,才能把他们医好,从一个健康人的身上,取 — 点儿血,对于身体并没有妨碍,因为他能很快给自己补上,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血救活一个战士,胜于打死十个敌人。
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为什么三万里以外,地球的那一边象我这样的人要帮助你们,你们和我们都是国际主义者,没有任何种族,肤色、语言、国家的界限把我们分开。
2. 描写医生的古诗词
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推荐一首刘禹锡的《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如下: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唐代 刘禹锡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
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释义:
不好意思还有劳动各位贤者来看我这个病人,我已经用净水把坐席打扫干净并且煮好了茶。现在的身体跟芭蕉似的无力,走路都离不开拐杖了。你们的医王有妙药,能帮我向他祈求一丸吗?
扩展资料
唐代人品茶不是用开水冲泡,而是在茶罐里烹煎煮,唐人用饼茶,也用散茶。刘禹锡待客当然是上等茶,烹成之后,状如“雀舌”。
释迦牟尼佛即是法王,又是“医王”,善治一切众生烦恼病。这几位方外“禅客”的到来,刘禹锡喜不自禁,他们都是“医王”的弟子,对于作者这个“病夫”,自然能向他们乞讨一丸治病之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3. 赞美医生的名言警句
"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4. 大医精诚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 大医精诚
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大医之体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为医之法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大医精诚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