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崔颢的诗句是
1. 崔颢的诗有哪些
杂诗 可怜青铜镜,挂在白玉堂。
玉堂有美女,娇弄明月光。 罗袖拂金鹊,彩屏点红妆。
妆罢含情坐,春风桃李香。 入若耶溪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古意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岐王席观妓 二月春来半,宫中日渐长。
柳垂金屋暖,花发玉楼香。 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
还将歌舞态,只拟奉君王。 长门怨 君王宠初歇,弃妾长门宫。
紫殿青苔满,高楼明月空。 夜愁生枕席,春意罢帘栊。
泣尽无人问,容华落镜中。 上巳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征马去翩翩,秋城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回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赠梁州张都督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西河使,知君报国心。 题潼关楼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题沈隐侯八咏楼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留恨此遗风。 晚入汴水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发锦沙村 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
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 海近山常雨,溪深地早寒。
行行泊不可,须及子陵滩。 赠轻车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
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
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 辽西作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澄水如鉴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相逢行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 玉户临驰道,朱门近御沟。
使君何假问,夫婿大长秋。 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
春生百子殿,花发五城楼。 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休。
赠卢八象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 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舟行入剡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游天竺寺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
涧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
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
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
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 西掖黄枢近,东曹紫禁连。 地因才子拜,人用省郎迁。
夜直千门静,河明万象悬。 建章宵漏急,阊阖晓钟传。
宠列貂蝉位,恩深侍从年。 九重初起草,五夜即成篇。
顾己无官次,循涯但自怜。 远陪兰署作,空此仰神仙。
川上女 川上女,晚妆鲜。 日落青渚试轻楫,汀长花满正回船。
暮来浪起风转紧,自言此去横塘近。 绿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
雁门胡人歌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长安道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眼色,世事悠悠应始知。 维扬送友还苏州 长安南下几程途,得到邗沟吊绿芜。
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行经华阴 岧嶢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卢姬篇 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
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 白玉栏杆金作柱,楼上朝朝学歌舞。
前堂后堂罗袖人,南窗北窗花发春。 翠幌珠帘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君王日晚下朝归,鸣环佩玉生光辉。 人生今日得骄贵,谁道卢姬身细微。
孟门行 黄雀衔黄花,翩翩傍檐隙。 本拟报君恩,如何反弹射。
金罇美酒满座春,平原爱才多众宾。 满堂尽是忠义士,何意得有谗谀人。
谀言反覆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 北园新栽桃李枝,根株未固何转移? 成阴结子君自取,若问旁人那得知? 长干曲四首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
2. 黄鹤楼古诗崔颢名句
黄鹤楼古诗崔颢名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
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出自:《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原文: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本诗的后四句转换角度,写登上黄鹤楼俯视江汉所见所感。本诗人居高临下,如从天上观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这感慨也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展开。
与寥廓的宇宙空间相比,人世间的距离感应该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辽阔的江汉平原上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乡关却很遥远,非目力可及。
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实在太有限,与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间的小雀与展翅九万里的大鹏鸟一样悬殊。至于从时间角度言,人的寿命以岁月计,积日成月,积月成岁。
转眼之间便是百年,一个人的一生就过完了,比起“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来,已经短得可怜;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神仙来,更不可同日而语。
在人世这个空间和人生这段时间的座标系上,此时此地的我处在什么位置?当此一日将暮、江上烟波泛起之际,身在黄鹤楼上的“我”真说不清楚。
可见本诗人之“愁”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单单为了乡愁。后四句中,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
特别是当这些景语融入本诗人深沉的感慨后,它们作为景物的特征更趋淡化。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语,很大程度上为此而发。
崔颢《黄鹤楼》本诗高明之处在于:它根本舍弃了黄鹤楼位置、形制等这些外在特征,而紧紧围绕它的得名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
而就得名论,黄鹤楼与神奇传说相联系正是它魅力之所在,为岳阳楼、滕王阁所难于匹敌。本诗的前两联写身在黄鹤楼下仰观寥廓天宇所见所感。
当本诗人第一眼看到黄鹤楼时,无穷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升飞的故事。那位“昔人”本来也是凡夫俗子,由于学仙得道,羽化登入仙境。
后来他乘黄鹤重游旧地,黄鹤楼应当记得他的仙风道骨。那黄鹤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鹤了,自那次飞过眼前这一片天空后,再上,还是属于人间。
面对白云,本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虽然没有发生一连串《天问》式的感慨,但读者已感觉到本诗人心潮的起伏。
领悟到本诗人借助黄鹤、白云,等意象所传达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真谛的思考。前四句本诗好就好在它是因黄鹤楼而触发的,不能移于别处。它是自然而成,如冲口而出一般。
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它是形象化的,并没有将思想和盘托出,却能让人低回思索于无穷。这样写,虽然没有具体描绘黄鹤楼的形态,却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风貌。
3. 黄鹤楼古诗崔颢名句
黄鹤楼古诗崔颢名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
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出自:《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原文:黄鹤楼 / 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本诗的后四句转换角度,写登上黄鹤楼俯视江汉所见所感。本诗人居高临下,如从天上观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这感慨也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展开。
与寥廓的宇宙空间相比,人世间的距离感应该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辽阔的江汉平原上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乡关却很遥远,非目力可及。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实在太有限,与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间的小雀与展翅九万里的大鹏鸟一样悬殊。
至于从时间角度言,人的寿命以岁月计,积日成月,积月成岁。转眼之间便是百年,一个人的一生就过完了,比起“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来,已经短得可怜;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神仙来,更不可同日而语。
在人世这个空间和人生这段时间的座标系上,此时此地的我处在什么位置?当此一日将暮、江上烟波泛起之际,身在黄鹤楼上的“我”真说不清楚。可见本诗人之“愁”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单单为了乡愁。
后四句中,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特别是当这些景语融入本诗人深沉的感慨后,它们作为景物的特征更趋淡化。
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语,很大程度上为此而发。崔颢《黄鹤楼》本诗高明之处在于:它根本舍弃了黄鹤楼位置、形制等这些外在特征,而紧紧围绕它的得名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
而就得名论,黄鹤楼与神奇传说相联系正是它魅力之所在,为岳阳楼、滕王阁所难于匹敌。本诗的前两联写身在黄鹤楼下仰观寥廓天宇所见所感。
当本诗人第一眼看到黄鹤楼时,无穷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升飞的故事。那位“昔人”本来也是凡夫俗子,由于学仙得道,羽化登入仙境。
后来他乘黄鹤重游旧地,黄鹤楼应当记得他的仙风道骨。那黄鹤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鹤了,自那次飞过眼前这一片天空后,再上,还是属于人间。
面对白云,本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虽然没有发生一连串《天问》式的感慨,但读者已感觉到本诗人心潮的起伏。
领悟到本诗人借助黄鹤、白云,等意象所传达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真谛的思考。前四句本诗好就好在它是因黄鹤楼而触发的,不能移于别处。
它是自然而成,如冲口而出一般。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
它是形象化的,并没有将思想和盘托出,却能让人低回思索于无穷。这样写,虽然没有具体描绘黄鹤楼的形态,却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风貌。
4. 崔颢写过什么诗句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赠怀一上人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
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
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
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
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
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
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
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
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
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是日发西秦,东南至蕲春。
风将衡桂接,地与吴楚邻。旧少清信士,实多渔猎人。
一闻吾师至,舍网江湖滨。作礼忏前恶,洁诚期后因。
因成日既久,事济身不守。更出淮楚间,复来荆河口。
荆河马卿岑,兹地近道林。入讲鸟常狎,坐禅兽不侵。
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
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
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辽西作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行路难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旦入朝云殿。
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玉墀。
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一朝天子赐眼色,世事悠悠应始知。
世事悠悠应始知:一作世上悠悠君自知,一作世上悠悠应自知。
5. 崔颢写过什么诗句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赠怀一上人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西秦,东南至蕲春。风将衡桂接,地与吴楚邻。
旧少清信士,实多渔猎人。一闻吾师至,舍网江湖滨。
作礼忏前恶,洁诚期后因。因成日既久,事济身不守。
更出淮楚间,复来荆河口。荆河马卿岑,兹地近道林。
入讲鸟常狎,坐禅兽不侵。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辽西作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行路难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
香风旦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
两两红妆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我昔初在昭阳时,
朝攀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
长安道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眼色,世事悠悠应始知。
世事悠悠应始知:一作世上悠悠君自知,一作世上悠悠应自知。
6. 《黄鹤楼》崔颢,这首诗的名句赏析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解词】: 历历:分明可数。 汉阳:今属武汉市,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长江的沙洲,后来被淹没。 乡关:故乡。
【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
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
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
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
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
7. 崔颢的《登黄鹤楼》全部诗句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黄鹤楼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登黄鹤楼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登黄鹤楼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参考地址: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崔颢关于黄鹤楼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