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行山石头的诗句
1.描写太行山的诗句
1、唐 李白《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白话文释义: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2、元 刘因《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
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白话文释义:
放目远眺,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用不着更生悲叹,说那花儿开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3、唐 李白《行路难·其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白话文释义: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4、汉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白话文释义: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扩展资料:
1、《北上行》文学赏析:
此诗以巧妙的设问开篇:“北上何所苦?”为找到答案,诗人以沉痛的心情审视难民们绕行的太行山:“北上缘太行”,找到这因自然环境而致的第一个原因:“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山高路陡,车马难行。
随即又放眼广阔的政治背景:“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诗人找到了迫使人们迁徙的战乱这一社会问题,是为另一个原因。虽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诗人却无力为他们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那悲惨的情景。
从“前行无归日”到“饥饮零露浆”十二句,诗人描述了“北上行”人们的惨状。接着“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诗人发出了长叹,停下马车,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这首诗笔触极为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此时诗人对月挥杯的飘逸、抽刀断水的豪迈,统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眼含泪的悲哀与深切的同情。
2、《行路难》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3、《苦寒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高干本是袁绍的外甥,又系其下属任并州牧。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上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路难三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苦寒行
2.关于石头的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 《石灰吟》
意为: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2、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曹雪芹《题自画石 》
意为:喜爱这一拳石头,生得自然灵动、七窍玲珑。
3、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意为: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4、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刘方平《望夫石》
意为:佳偶良人成了一座座古石,苔藓除去了又长,花开了又败。
5、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白居易《莲石》
意为:在水中有一座两座碧绿的石头,白莲也开了三四朵。
3.有关太行山的诗句
铜墙铁壁太行山(诗歌)
匡天龙
你是一束朴素的山花
开放在我们敬仰的天空
戎妈妈,想起你的名字
我们就热泪双流
跳动的灯花下
一勺一勺喂养
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
你以甘霖般的滋润
使无数失血的生命
春风吹又生
你一生的轨迹
汇聚成一条至纯的母性河
哺育一代又一代人
多少年以后
在无数明媚的日子里
许多鬓发斑白的老战士
仍以亲子的身份
叩响妈妈你寻常的家门
你虽然轻轻地走了
但你温柔的精神之手
仍深情地抚慰着我们
而你慈祥的身影
已升华成老区的骄傲
于我们无限的怀念中
质朴而崇高
4.描写“太行山”的诗句有哪些
1、苦寒行 魏晋: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2、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宋代: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3、淇澳青青水一湾 清代:郑燮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4、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唐代:高适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5、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清代: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6、秋日望西阳 唐代: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7、赠太行开路者 唐代:于濆 手劚太行山,心齐太行巅。劚尽太行险,君心更摩天。
8、悲哉行 唐代:王昌龄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9、墙阴歌 唐代:刘禹锡 君看眼前光阴促,中心莫学太行山。
10、苦别离 唐代:邵谒 安得太行山,移来君马前。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2、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 ),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 。
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
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3、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4、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5、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早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云郎(徐紫云)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6、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
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刘沧所作的《秋日过昭陵》结联云:"那堪独立斜阳里,碧落秋光烟树残。"在他之前,唐人把唐太宗的陵墓写得这样凄凉的不多。
胡震亨云:"刘沧诗长于怀古,悲而不壮,语带秋意,衰世之音也欤?"(《唐音癸签》卷八)7、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
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
5.有关石头的古诗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杜甫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幽径石】王纬
片石东溪上,阴崖剩阻修。
雨馀青石霭,岁晚绿苔幽。<-----------
从来不可转,今日为人留。
【黄家洞】李贺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
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
【青石-激忠烈也】白居易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莲石】白居易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
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
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
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
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
【别石泉】李绅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寄山友长孙栖峤】贾岛
此时气萧飒,琴院可应关。
鹤似君无事,风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
有径连高顶,心期相与还。
【深山逢老僧二首】贯休
衲衣线粗心似月,自把短锄锄榾柮。
青石溪边踏叶行,数片云随两眉雪。<------
6.关于太行山的诗,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白居易)
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岁暮春上巳,
独立香山下头。风光闲寂寂,旌旆远悠悠。
丞相府归晋国,太行山碍并州。鹏背负天龟曳尾,
云泥不可得同游。
苦寒行(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苗晋卿)
金吾戒道清,羽骑动天声。砥路方南绝,重岩始北征。
关楼前望远,河邑下观平。喜气回舆合,祥风入旆轻。
祝尧三老至,会禹百神迎。月令农先急,春蒐礼复行。
仍亲后土祭,更理晋阳兵。不似劳车辙,空留八骏名。
扈驾西山(纳兰性德)
凤翥龙蟠势作环,浮青不断太行山。
九重殿阁葱茏里,一气风云吐纳间。
熊虎自当驰道伏,蛟螭长棒御书闲。
黄图此日论形胜,惭愧频叨侍从班。
7.描写石头的诗句
太湖石 白居易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在。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题自画石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双石 白居易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 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8.形容石头的诗句
题自画石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双石 白居易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
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太湖石 白居易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在。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9.描写太行山的诗句
1、唐 李白《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白话文释义: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
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2、元 刘因《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
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白话文释义: 放目远眺,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
用不着更生悲叹,说那花儿开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3、唐 李白《行路难·其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白话文释义: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4、汉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白话文释义: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扩展资料: 1、《北上行》文学赏析: 此诗以巧妙的设问开篇:“北上何所苦?”为找到答案,诗人以沉痛的心情审视难民们绕行的太行山:“北上缘太行”,找到这因自然环境而致的第一个原因:“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山高路陡,车马难行。
随即又放眼广阔的政治背景:“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诗人找到了迫使人们迁徙的战乱这一社会问题,是为另一个原因。
虽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诗人却无力为他们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那悲惨的情景。 从“前行无归日”到“饥饮零露浆”十二句,诗人描述了“北上行”人们的惨状。
接着“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诗人发出了长叹,停下马车,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这首诗笔触极为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此时诗人对月挥杯的飘逸、抽刀断水的豪迈,统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眼含泪的悲哀与深切的同情。 2、《行路难》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3、《苦寒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高干本是袁绍的外甥,又系其下属任并州牧。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上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路难三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苦寒行。
关于太行山诗句
1. 描写太行山的诗句
1、唐 李白《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白话文释义: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2、元 刘因《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
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白话文释义:
放目远眺,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用不着更生悲叹,说那花儿开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3、唐 李白《行路难·其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白话文释义: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4、汉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白话文释义: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扩展资料:
1、《北上行》文学赏析:
此诗以巧妙的设问开篇:“北上何所苦?”为找到答案,诗人以沉痛的心情审视难民们绕行的太行山:“北上缘太行”,找到这因自然环境而致的第一个原因:“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山高路陡,车马难行。
随即又放眼广阔的政治背景:“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诗人找到了迫使人们迁徙的战乱这一社会问题,是为另一个原因。虽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诗人却无力为他们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那悲惨的情景。
从“前行无归日”到“饥饮零露浆”十二句,诗人描述了“北上行”人们的惨状。接着“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诗人发出了长叹,停下马车,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这首诗笔触极为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此时诗人对月挥杯的飘逸、抽刀断水的豪迈,统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眼含泪的悲哀与深切的同情。
2、《行路难》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3、《苦寒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高干本是袁绍的外甥,又系其下属任并州牧。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上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路难三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苦寒行
2. 关于太行山的诗词有哪些
答:曹操的《苦寒行》
李白的《行路难》
李贺的《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3. 关于太行山诗词
苦寒行(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4. 描写“太行山”的诗句有哪些
1、苦寒行 魏晋: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2、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宋代: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3、淇澳青青水一湾 清代:郑燮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4、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唐代:高适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5、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清代: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6、秋日望西阳 唐代: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7、赠太行开路者 唐代:于濆 手劚太行山,心齐太行巅。劚尽太行险,君心更摩天。
8、悲哉行 唐代:王昌龄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9、墙阴歌 唐代:刘禹锡 君看眼前光阴促,中心莫学太行山。
10、苦别离 唐代:邵谒 安得太行山,移来君马前。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2、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 ),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 。
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
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3、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4、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5、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早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云郎(徐紫云)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6、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
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刘沧所作的《秋日过昭陵》结联云:"那堪独立斜阳里,碧落秋光烟树残。"在他之前,唐人把唐太宗的陵墓写得这样凄凉的不多。
胡震亨云:"刘沧诗长于怀古,悲而不壮,语带秋意,衰世之音也欤?"(《唐音癸签》卷八)7、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
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
5. 关于太行山的诗词有哪些
答:曹操的《苦寒行》 李白的《行路难》 李贺的《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苦寒行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6. 描写太行山诗词句子
(第一首)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余霜。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凉德惭先哲,徵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李隆基 ∞(第二首)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唐·李贺∞(第三首)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茫。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初入太行路 唐·白居易 ∞(第四首)迢迢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从中起,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
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石露山木焦,鳞穷水泉涸。
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
朝辞羊肠坂,夕望贝邱郭。漳水斜绕营,常山遥入幕。
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白雪和难成,沦波意空托。
陈琳书记好,王桀从军乐。早晚归汉庭,随公上麟阁。
——太行苦热行 唐·刘长卿。
7. 赞美太行山的古诗词
如下,望采纳: 行路难三首·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题太行山石壁 【作者:无名氏】 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校。 醉卧花间人不知,黄莺啼破春山晓。
途次望太行山 【作者:释保暹】 盘影遮空黑。愁生入望赊。
高来难客路,深去断人家。 翠死寒溪水,香残别洞花。
今宵何处宿,山口日将斜。 初入太行路 【作者:白居易】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
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诗句: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苦寒行》【东汉·曹操】 君不见太行山,撑天拄日高郁盘。
-《行路难三首》【作者:张时彻】。
关于描写太行山夕阳的诗句
1. 描写太行山的诗句
1、唐 李白《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白话文释义: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2、元 刘因《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
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白话文释义:
放目远眺,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用不着更生悲叹,说那花儿开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3、唐 李白《行路难·其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白话文释义: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4、汉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白话文释义: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扩展资料:
1、《北上行》文学赏析:
此诗以巧妙的设问开篇:“北上何所苦?”为找到答案,诗人以沉痛的心情审视难民们绕行的太行山:“北上缘太行”,找到这因自然环境而致的第一个原因:“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山高路陡,车马难行。
随即又放眼广阔的政治背景:“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诗人找到了迫使人们迁徙的战乱这一社会问题,是为另一个原因。虽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诗人却无力为他们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那悲惨的情景。
从“前行无归日”到“饥饮零露浆”十二句,诗人描述了“北上行”人们的惨状。接着“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诗人发出了长叹,停下马车,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这首诗笔触极为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此时诗人对月挥杯的飘逸、抽刀断水的豪迈,统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眼含泪的悲哀与深切的同情。
2、《行路难》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3、《苦寒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高干本是袁绍的外甥,又系其下属任并州牧。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上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路难三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苦寒行
2. 有关太行山的诗句
铜墙铁壁太行山(诗歌)
匡天龙
你是一束朴素的山花
开放在我们敬仰的天空
戎妈妈,想起你的名字
我们就热泪双流
跳动的灯花下
一勺一勺喂养
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
你以甘霖般的滋润
使无数失血的生命
春风吹又生
你一生的轨迹
汇聚成一条至纯的母性河
哺育一代又一代人
多少年以后
在无数明媚的日子里
许多鬓发斑白的老战士
仍以亲子的身份
叩响妈妈你寻常的家门
你虽然轻轻地走了
但你温柔的精神之手
仍深情地抚慰着我们
而你慈祥的身影
已升华成老区的骄傲
于我们无限的怀念中
质朴而崇高
3. 赞美太行山的诗句
1、《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唐·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
2、《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李隆基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白雾埋阴壑,丹霞。
3、《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
唐·张九龄
孟月摄提贞,乘时我后征。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日御驰中道,风师。
4、《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唐·苏颋
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顺动三光注,登临万象悬。俯观河内邑,平指。
5、《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唐·张说
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羽仪映松雪,戈甲。
6、《奉和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唐·张嘉贞
明发扈山巅,飞龙高在天。山南平对巩,山北远通燕。瞻彼冈峦峻,凭兹。
7、《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苗晋卿
金吾戒道清,羽骑动天声。砥路方南绝,重岩始北征。关楼前望远,河邑。
8、《途次望太行山》
宋·释保暹
盘影遮空黑。愁生入望赊。高来难客路,深去断人家。翠死寒溪水,香残。
9、《题太行山石壁》
宋·无名氏
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醉卧花间人不知,黄莺啼破春山晓。
10、《过太行山》
宋·徐范
茫茫远树隔烟霏,猎猎西风振客衣。山雨未晴岚气湿,溪流欲尽水声微。
11、《太行山行》
明·石珝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汉军已料骑士屈,魏武重叹车轮摧。
4. 关于歌颂太行山的诗歌
1、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上太行山》明代:于谦
译文:落日时分西风吹动草色间杂的劲草,气清云淡,秋空中飞鸟独还。两鬓白如霜雪的我在山道孤身跋涉,策马奔行再次踏上太行山。
2、《苦寒行》
两汉: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译文: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3、《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清代: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译文:晴日丘峦历历在目,就像美人的发髻。远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开满田中,像浓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昔日赵魏燕韩古国,往事历历在目,令人不堪回首。悲风凄厉地吼着,中原大地枯枝败叶到处飞舞。
4、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出自唐代:李白《北上行》
译文: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5、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出自清代: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译文:晴日丘峦历历在目,就像美人的发髻。远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开满田中,像浓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
5. 描写“太行山”的诗句有哪些
1、苦寒行 魏晋: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2、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宋代: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3、淇澳青青水一湾 清代:郑燮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4、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唐代:高适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5、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清代:陈维崧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6、秋日望西阳 唐代: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7、赠太行开路者 唐代:于濆 手劚太行山,心齐太行巅。劚尽太行险,君心更摩天。
8、悲哉行 唐代:王昌龄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9、墙阴歌 唐代:刘禹锡 君看眼前光阴促,中心莫学太行山。
10、苦别离 唐代:邵谒 安得太行山,移来君马前。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2、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 ),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 。
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
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3、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4、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5、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早有文名。
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
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云郎(徐紫云)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6、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
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刘沧所作的《秋日过昭陵》结联云:"那堪独立斜阳里,碧落秋光烟树残。"在他之前,唐人把唐太宗的陵墓写得这样凄凉的不多。
胡震亨云:"刘沧诗长于怀古,悲而不壮,语带秋意,衰世之音也欤?"(《唐音癸签》卷八)7、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
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
6. 关于夕阳的诗句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半秋山带夕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4.老 年
天将暮,
凭栏望断天涯路。
天涯路:
日薄西山,
大江东去。
动如流水静如玉,
天公劝我天边住。
天边住:
瑶台一梦,
大彻大悟。
7. 形容夕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5.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6.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7.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8.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9.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1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12.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14.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
15.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16.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
17.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18.晚日寒鸦一片愁.
19.衰草残阳三万顷.
8. 描写夕阳的诗句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
《乐游原》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唐】岑参 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唐】李咸用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唐】储嗣宗 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登蒋山开善寺 【唐】崔峒 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唐】高适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唐】耿湋 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寄刘员外长卿 【唐】皇甫曾 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送人适越 【唐】贾岛 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山雪 【唐】皎然 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惜花 【唐】来鹄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代寄情楚词体 【唐】李白 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春游乐 【唐】李端 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白云夫旧居 【唐】李商隐 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
南山 【唐】李山甫 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
湘浦有怀 【唐】李咸用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吉水县酬夏侯秀才见寄 【唐】李中 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
送韩司直 【唐】刘长卿 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
登鹿门山怀古 【唐】孟浩然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唐】刘禹锡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七夕泛舟二首 【唐】卢照邻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京口 【唐】陆龟蒙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塘上闲作 【唐】齐己 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
忆昔 【唐】韦庄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灞上闲居 【唐】王昌龄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送方尊师归嵩山 【唐】王维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送卢戡 【唐】元稹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描写太行山桃花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