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的诗句及赏析

关于三峡的诗句并赏析

1.三峡某个句子的赏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重岩迭嶂,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

至于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7],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0]。绝巘[11]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2]。

清荣峻茂[13],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14],林寒涧肃[1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7]。

故渔者歌曰:“巴东[18]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19]裳!” [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南北朝时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父亲郦范,为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假范阳公。

郦道元历任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因侍中城阳王微进谗,被派出作关右大使,途中又被图谋反叛北魏的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所害。平生好学,博览群书,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流传于世。

[注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自,这里有“在”的意思。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瞿塘峡在四川奉节县东,巫峡在四川巫山县东,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县西。

三峡连起来古称七百里长,现在计算约二百公里。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江两岸高山连绵,没有一点断缺的地方。

略,稍微,一点儿。阙,同“缺”。

[3]重岩迭嶂,隐天蔽日:重重迭迭的山峰,把天日都遮住了。迭与重同义。

岩,高峻的山。嶂,象屏障的山峰。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如果不是下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非,若非,如果不是。

亭午,日至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 [5]夏水襄(xiāng)陵: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

襄,掩漫。陵,山岗。

[6]沿溯(sù)阻绝:沿江的旱路和水上行船都阻断了。沿,顺着水边走,指沿江的旱路。

溯,逆流而上,指水路而言。 [7]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廷有命令急于召宣。

[8]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达江陵。白帝,古城名。

在四川省奉节县东。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

[9]其中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段路程之间是一千二百里(现在计算约三百五十公里),即使是驾着流星,乘着疾风前进,也都比不上船行这么快啊。奔,大而飞快的流星。

御,乘着、驾着。不以,不如。

[10]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映出清光,倒映出山峦的影子。湍,急流的水。

潭,深水。 [11]绝巘(yǎn):陡峭无可攀登的山峰。

[12]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泉水和瀑布,飞流冲荡于怪柏之间。漱,冲刷。

[13]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14]霜旦:下霜的早晨。

[15]涧肃:山涧里清冷寂静。 [16]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山上的猿猴,拉长声啼叫,互相唱和着,连绵不断,声音凄凉而怪异。

[17]哀转久绝:悲哀宛转,很久才能消失。 [18]巴东:郡名,现在四川省东部云阳县。

[19]沾:浸湿。 [译文] 从(长江东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连一点低凹豁开的地方都没有。

重重的山崖,层层的峭壁,隐蔽了天空,遮住了日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大山的时候,顺流航行、逆流航行都被隔断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往下传达,(那就驾舟)行船顺流而下。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那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行船)快啊。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另是一番景象了)那就是洁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流,倒映的影子,极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流和瀑布,飞泻冲激在山崖之间。(这里)水清澈,树荣茂,山高峻,草繁盛,实在是有很多(优雅的)趣味。

每逢天初晴的日子,或者是结霜的早晨,树林里(一片)清寒,山涧中阴森,萧条冷寂。(在这时)常常有高处的猿猴长声呼叫,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曲调凄凉异常,空旷的山谷传送荡漾着回声,悲哀宛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啼三声(就叫人)泪水沾湿了衣裳!” [讲析] 长江三峡是我国一个风光壮丽的地方。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长约二百零四公里。 《三峡》这篇文章是从《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中节选出来的。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水道系统分布的情况。作者大约是三国时人,姓名已不可考。

作者在这篇文字里,对三峡的地理形势和自然景色做了生动的记述和描绘,歌颂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第一段着重写三峡地理形势的险峻。

“两岸连山”,具体描绘出长江西岸山势连续起伏的状态,接着用“略无阙处”一语,加强了连绵的气势。“重岩迭嶂”,进一步写出山势高峻陡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夸张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三峡狭窄、险峻的特点。这样写,给人以清冷、幽深的感觉。

这一段,作者抓住三峡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描绘,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第二段起作者着重写一年四季里三峡景物的变化,不同季节各有奇观。

先写。

2.三峡古诗文鉴赏600字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3.三峡 语言赏析

谈《三峡》(徐应佩、吴功正等) 本文是《水经》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

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

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

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

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

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

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

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

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

“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

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

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

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

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

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

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

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

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

“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

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

4.三峡古诗文鉴赏600字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

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5.欣赏 三峡诗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 郦道元 春冬这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瞿唐峡 清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峡歌 宋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参考资料:/sxwh/sxsg.htm。

6.余秋雨《三峡》赏析

三峡,博大的中华文化意象——《三峡》导读 《三峡》一文与其说与景有关,不如说是作者心中内敛却激越的丰富情感的外在体现。

文章脉络清晰,由引子和三部分正文组成。 引子开门见山,点明了三峡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写白帝城,以李白的诗句、《白帝托孤》的乐曲和故事串起整个部分,一语道出诗人与山水的亲密关系:“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真正的诗人,是在湍急的水和险峻的山这间以一叶扁舟把酒临风,沉着而激动地吟出心中精神与感动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当时无专用,却被传记千年。

而那些驰骋一时的战将与战事则随滔滔江水滚滚东去。三峡,是真正的诗歌的摇篮,有那阙《早发白帝城》为证,有李白为证。

第二部分,写过长约200千米的三峡时进入眼帘的神女峰。如果说三峡的汹涌奇险是力量、是激情、是阳刚,那么神女峰的安静与神女峰的传说则带着神秘美好陪伴着这力量、这激情、这阳刚。

无以为报,三峡只有以湍急的浪与呼啸的风作为无言的答谢。正好李白等诗人执著游吟出没于险山恶水间,找寻这样那样的美,神女峰的美好与独耸千年的落莫也被诗人用锐利的眼与澎湃的情浅浅吟出。

作者在此处不吝笔墨地摘录了舒婷的《神女峰》,于是,一个虽残破却仍留在整个民族心中的神话就这样被描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直接,简单,却有无究的色彩,与千百年前的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异曲同工。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一脉相连,足迹的转移带来感情的波浪思绪的火花,诗是唯一的出路。

三峡,是属于真正的诗人的,古往今来,没有变更过。 第三部分则相对地平静,正好激情澎湃后小憩片刻的诗人。

有万千思绪,王昭君、屈原激激荡荡涌上心头,不仅是凭古,更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万千感慨归结为一句平平的“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梦里,怕者是把酒游吟的李白,珠泪轻垂的神女,盈盈浅笑的昭君,问天索地的屈原,满目的热泪,和那亘古不变的汹涌瑰丽。

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

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心头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三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矫情不夸张,却在平和之中带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历。作者的学者气息、文人气息尽显无遗。

《三峡》绝非泛泛的文人游记。读罢《三峡》,心中的汹涌远非释卷便可以静息。

三峡是美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这片美景外国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

无论你有没有到过三峡,请与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作一番记忆情的三峡文化之旅。 《三峡》教学设计 首页>>上一页>>本页 杨红梅 陈玉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 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展示课题)。先看三峡简介(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辑录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文字投影) 教学板块之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音把语音读准。

2.再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顺。(第1、2步中穿插字词落实)3.听老师带着惊叹、赞美之情吟诵课文。

学生学读。4.读完课文,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交流一下。

教学板块之二:品析课文,领略美景。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老师起个头:三峡的山美。同学们可接着说: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树美、声美、高猿美、民谣美、秋天美……2.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模糊的影像了,但太模糊了,能不能在后面加一句描写的话呢?譬如:三峡的山美。

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同学们准备一下,先在小组里说,后在班上说。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之美)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是文字能穷尽的呢?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中,你能再说一句想像的话吗?老师给大家作个示范:三峡的云美,你看,。

7.《三峡》 的赏析

一、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问题研究 1.材料的安排。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练习说明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考答案: 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教学建议 一、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二、涵咏品味。

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讲解上。 三、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有关资料 一、郦道元生平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

关于三峡的诗句并赏析

关于三峡的诗句另作赏析

1.三峡某个句子的赏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重岩迭嶂,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

至于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7],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0]。绝巘[11]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2]。

清荣峻茂[13],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14],林寒涧肃[1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7]。

故渔者歌曰:“巴东[18]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19]裳!” [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南北朝时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父亲郦范,为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假范阳公。

郦道元历任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因侍中城阳王微进谗,被派出作关右大使,途中又被图谋反叛北魏的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所害。平生好学,博览群书,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流传于世。

[注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自,这里有“在”的意思。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瞿塘峡在四川奉节县东,巫峡在四川巫山县东,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县西。

三峡连起来古称七百里长,现在计算约二百公里。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江两岸高山连绵,没有一点断缺的地方。

略,稍微,一点儿。阙,同“缺”。

[3]重岩迭嶂,隐天蔽日:重重迭迭的山峰,把天日都遮住了。迭与重同义。

岩,高峻的山。嶂,象屏障的山峰。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如果不是下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非,若非,如果不是。

亭午,日至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 [5]夏水襄(xiāng)陵: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

襄,掩漫。陵,山岗。

[6]沿溯(sù)阻绝:沿江的旱路和水上行船都阻断了。沿,顺着水边走,指沿江的旱路。

溯,逆流而上,指水路而言。 [7]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廷有命令急于召宣。

[8]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达江陵。白帝,古城名。

在四川省奉节县东。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

[9]其中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段路程之间是一千二百里(现在计算约三百五十公里),即使是驾着流星,乘着疾风前进,也都比不上船行这么快啊。奔,大而飞快的流星。

御,乘着、驾着。不以,不如。

[10]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映出清光,倒映出山峦的影子。湍,急流的水。

潭,深水。 [11]绝巘(yǎn):陡峭无可攀登的山峰。

[12]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泉水和瀑布,飞流冲荡于怪柏之间。漱,冲刷。

[13]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14]霜旦:下霜的早晨。

[15]涧肃:山涧里清冷寂静。 [16]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山上的猿猴,拉长声啼叫,互相唱和着,连绵不断,声音凄凉而怪异。

[17]哀转久绝:悲哀宛转,很久才能消失。 [18]巴东:郡名,现在四川省东部云阳县。

[19]沾:浸湿。 [译文] 从(长江东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连一点低凹豁开的地方都没有。

重重的山崖,层层的峭壁,隐蔽了天空,遮住了日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大山的时候,顺流航行、逆流航行都被隔断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往下传达,(那就驾舟)行船顺流而下。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那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行船)快啊。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另是一番景象了)那就是洁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流,倒映的影子,极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流和瀑布,飞泻冲激在山崖之间。(这里)水清澈,树荣茂,山高峻,草繁盛,实在是有很多(优雅的)趣味。

每逢天初晴的日子,或者是结霜的早晨,树林里(一片)清寒,山涧中阴森,萧条冷寂。(在这时)常常有高处的猿猴长声呼叫,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曲调凄凉异常,空旷的山谷传送荡漾着回声,悲哀宛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啼三声(就叫人)泪水沾湿了衣裳!” [讲析] 长江三峡是我国一个风光壮丽的地方。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长约二百零四公里。 《三峡》这篇文章是从《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中节选出来的。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水道系统分布的情况。作者大约是三国时人,姓名已不可考。

作者在这篇文字里,对三峡的地理形势和自然景色做了生动的记述和描绘,歌颂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第一段着重写三峡地理形势的险峻。

“两岸连山”,具体描绘出长江西岸山势连续起伏的状态,接着用“略无阙处”一语,加强了连绵的气势。“重岩迭嶂”,进一步写出山势高峻陡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夸张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三峡狭窄、险峻的特点。这样写,给人以清冷、幽深的感觉。

这一段,作者抓住三峡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描绘,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第二段起作者着重写一年四季里三峡景物的变化,不同季节各有奇观。

先写。

2.关于三峡的诗句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3.关于三峡的诗句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宿巫山》

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晓行巴峡》

白居易

际晓投巴峡, 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 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 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 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 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 稍解别离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瞿塘峡》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关于三峡的诗句

白帝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王昭君故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八阵图——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巫山十二峰——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神女峰——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夔门——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提到三峡的:巴山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其他的: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峡巫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5.求关于三峡的诗句

高峡出平湖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

郦道元

春冬这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瞿唐峡 清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峡歌

宋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6.描写三峡的诗句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缉棱光谷叱咐癸栓含兢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巫山高 【唐】陈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

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2.词 念奴娇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7.关于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关于三峡的诗句另作赏析

关于:三峡的诗句

1.描写三峡的古诗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

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

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苏轼 《新滩》) 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

(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

(宋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7、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璧怀古》)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的《竹枝词》) 10、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诗) 11、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1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李白)。

2.有关于三峡的古诗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秋兴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3.关于三峡的所有诗句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感遇诗】陈子昂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

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过蜀龙门】沈佺期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

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现代诗 初冬三峡 村姑浸在水中的手 撩起初冬的面纱 ——西风 拂开山间的薄雾 三峡,迎着初冬艳阳坚定、自信的走来 面带微笑 厚重的岩层云朵般轻盈 涛声如鼓,老渔人撒下 那最后一轮柔美的晕圈;鱼儿 在网线织成的五彩谱上 跳跃着,翩翩起舞…… 三峡红叶久久不肯离去 水中倒映着胭脂红 樵夫性起,以斧伐山 移民的歌唱成三峡新民谣 诗人,在时代的高处采风 初冬的阳光,少了火红,却温暖备运至 三峡的初冬,有人在江轮的长鸣中 小憩,目光停留 在新崛起的城池上…… 提问者评价 恩恩``` 评论|1013 youxiao2006 |五级采纳率42% 擅长: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社会民生地区人文学科 其他类似问题 2008-10-01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谚语.故事谁知道?谢啦 118 2006-09-18有关三峡的谚语、诗句和典故 87 2006-12-05写长江三峡的诗 72 2010-11-08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 138 2006-03-17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句 296 更多关于关于三峡的所有诗句的问题>> 网友都在找: 巴东三峡 谚语 关于三峡的谚语 表示黄山的诗句 长江三峡设计中的水文问题表示山峡的诗句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6条回答 检举|2007-09-13 20:52jhu123456|二级 水调歌头 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

4.关于三峡的所有诗句

1、《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2、《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唐 李白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译文】:白鹭鸶拳着一条腿,单足立在冰凉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洒满大江。

白鹭鸶受人惊吓以后,高飞而起,直向波涛汹涌的使君滩飞去。3、《阁夜》唐 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4、《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5、《三峡歌》宋 陆游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译文】:傍晚行船在三峡中,两岸谷深峡长,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幽深的只能依稀看到十二座山当中的九个山峰。

站在船头,满目只是苍翠的山峦,几乎映满了整个秋日的天空。早晨云霞布满天空傍晚就下起雨来,挥挥洒洒,迷朦了天地。

夜半雨住风停,只有猿猴的悲鸣伴着皎洁的明月回荡在夜空。6、《咏怀古迹》唐 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5.描写三峡的诗句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缉棱光谷叱咐癸栓含兢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巫山高 【唐】陈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

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2.词 念奴娇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6.有关三峡的古诗

1.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2.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3. 《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4.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 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6.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7.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 《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7.有关三峡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回答者:蛋糕情人 - 高级经理 七级 2-5 14:17

--------------------------------------------------------------------------------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

1、“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上三峡》 唐代: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释义: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

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2、《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义: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释义: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巫山曲》 唐代: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释义: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5、“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送人还荆州》 唐代: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释义: 你骑着青骢马,沿着长满青草的小路,从秦地出发,一路远去。

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 你的小船仿佛已经走到了三峡,凄清的猿叫声从四面传来将你包围。

唉,你这一走,想再见我恐怕就很难了。

关于:三峡的诗句

关于三峡的诗句和赏析

1. 三峡某个句子的赏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

重岩迭嶂,隐天蔽日[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

至于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7],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0]。绝巘[11]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2]。

清荣峻茂[13],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14],林寒涧肃[1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7]。

故渔者歌曰:“巴东[18]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19]裳!” [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南北朝时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父亲郦范,为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假范阳公。

郦道元历任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因侍中城阳王微进谗,被派出作关右大使,途中又被图谋反叛北魏的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所害。平生好学,博览群书,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流传于世。

[注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自,这里有“在”的意思。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瞿塘峡在四川奉节县东,巫峡在四川巫山县东,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县西。

三峡连起来古称七百里长,现在计算约二百公里。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江两岸高山连绵,没有一点断缺的地方。

略,稍微,一点儿。阙,同“缺”。

[3]重岩迭嶂,隐天蔽日:重重迭迭的山峰,把天日都遮住了。迭与重同义。

岩,高峻的山。嶂,象屏障的山峰。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如果不是下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非,若非,如果不是。

亭午,日至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 [5]夏水襄(xiāng)陵: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

襄,掩漫。陵,山岗。

[6]沿溯(sù)阻绝:沿江的旱路和水上行船都阻断了。沿,顺着水边走,指沿江的旱路。

溯,逆流而上,指水路而言。 [7]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廷有命令急于召宣。

[8]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达江陵。白帝,古城名。

在四川省奉节县东。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

[9]其中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段路程之间是一千二百里(现在计算约三百五十公里),即使是驾着流星,乘着疾风前进,也都比不上船行这么快啊。奔,大而飞快的流星。

御,乘着、驾着。不以,不如。

[10]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映出清光,倒映出山峦的影子。湍,急流的水。

潭,深水。 [11]绝巘(yǎn):陡峭无可攀登的山峰。

[12]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泉水和瀑布,飞流冲荡于怪柏之间。漱,冲刷。

[13]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14]霜旦:下霜的早晨。

[15]涧肃:山涧里清冷寂静。 [16]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山上的猿猴,拉长声啼叫,互相唱和着,连绵不断,声音凄凉而怪异。

[17]哀转久绝:悲哀宛转,很久才能消失。 [18]巴东:郡名,现在四川省东部云阳县。

[19]沾:浸湿。 [译文] 从(长江东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连一点低凹豁开的地方都没有。

重重的山崖,层层的峭壁,隐蔽了天空,遮住了日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大山的时候,顺流航行、逆流航行都被隔断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往下传达,(那就驾舟)行船顺流而下。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那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行船)快啊。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另是一番景象了)那就是洁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流,倒映的影子,极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流和瀑布,飞泻冲激在山崖之间。(这里)水清澈,树荣茂,山高峻,草繁盛,实在是有很多(优雅的)趣味。

每逢天初晴的日子,或者是结霜的早晨,树林里(一片)清寒,山涧中阴森,萧条冷寂。(在这时)常常有高处的猿猴长声呼叫,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曲调凄凉异常,空旷的山谷传送荡漾着回声,悲哀宛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啼三声(就叫人)泪水沾湿了衣裳!” [讲析] 长江三峡是我国一个风光壮丽的地方。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长约二百零四公里。 《三峡》这篇文章是从《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中节选出来的。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水道系统分布的情况。作者大约是三国时人,姓名已不可考。

作者在这篇文字里,对三峡的地理形势和自然景色做了生动的记述和描绘,歌颂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第一段着重写三峡地理形势的险峻。

“两岸连山”,具体描绘出长江西岸山势连续起伏的状态,接着用“略无阙处”一语,加强了连绵的气势。“重岩迭嶂”,进一步写出山势高峻陡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夸张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三峡狭窄、险峻的特点。这样写,给人以清冷、幽深的感觉。

这一段,作者抓住三峡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描绘,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第二段起作者着重写一年四季里三峡景物的变化,不同季节各有奇观。

先写。

2. 三峡 语言赏析

谈《三峡》(徐应佩、吴功正等) 本文是《水经》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

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

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

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

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

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

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

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

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

“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

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

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

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

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

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

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

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

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

“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

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

3. 三峡古诗文鉴赏600字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

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4. 【关于长江的古诗及赏析(急)】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 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评析】: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5. 郦道元的三峡的翻译和赏析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高山连绵不断,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像屏障一样,把太阳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丘,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有时皇帝的命令急着宣告,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到了春冬时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在怪柏之间冲荡。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当秋雨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与山涧一片凄凉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长鸣,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小结《三峡》 山:高 柏:怪 水:急 (动态)2清(静态) 夏天:水势大,水流急 春 冬:清幽 初春:凄清 情:表现出作者对三峡四季的风光赞叹和喜爱之情

关于三峡的诗句和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三峡的诗句及赏析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3594)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3643)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3572)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3309)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3464)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4138)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3707)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497)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381)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2787)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533)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492)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2898)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