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走出去的诗句
1. 有关传统文化的诗句
传统文化:古诗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传统文化:节日类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 新时代:中国诗词如何走出去
这个太难了,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整不明白,你还指望老外明白?
看看网上那些所谓的诗词,那些所谓的藏头诗,能让你看吐了。关键还很多人自己写的,还不接受批评。你给他提建议意见,他还说你水平也一般嘛。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文化啊,底蕴不够,看不出好来的。除非那好太明显,明显到没文化也能看出来。
中国诗词有特殊的文化基础,也有特殊的文字要求,还有特殊的文化内涵。这个先不说老外,只说国人。唐诗三百首能记住100首的有几个?成语字典通读过的有几个(这个不是硬性要求,而是因为成语字典是最佳的无需通读四书五经战国策史记,而能掌握很多典故的途径。如果你能记住上述书籍里的大多数典故,成语字典就基本不需要了)?国学大部头通读过的又有几个?
没这些内涵,基本上写不出好东西。浸淫此道的,能写出佳作的,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辈。典故能信手拈来。这典故还只是基础功夫。再到才情,这个真不是背诵了上面那些书籍就能做到的,真只有少数人的大脑有这个构造。好了,不要求写多好。只要能掌握上面说的基础知识就行,还不要求古韵平水韵,能用现代汉语拼音韵也合格。就这些基础要求,国人都没几个能做到。就别提老外了。
好吧,既然是走出去,那么我们不要求写,毕竟写的难度太大了。能读也算,这个难度也不小。还是一样,首先得掌握汉语。其次还是跟之前一样,至少要熟读了成语字典的老外(嗯,四书五经对他们要求太高了,成语字典做基础,大多数时候不会是睁眼瞎)。这样勉强能看懂,甚至还能了解其中的深意。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然后在加点东西——文化环境。嗯,这个难度就来了,就像我们一个英语说的很流利,一口标准伦敦腔的人,未必能理解莎士比亚一样,文化不同,这个是从骨子里来的。如果他出生在伦敦的家庭,父母、祖父母都是英国人,应该没问题了。哪怕是父母移民到英国,自己出生在伦敦的,都未必能理解英国文化。因为很多东西就是环境里来的,这个环境不是说居住环境、就学环境。而是几千年来的,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文化环境。很多东西没法语言表述,但是它就是存在并影响着每个人。当然,我这个要求有点高了。能读懂莎士比亚已经够格了。要中国诗词走出去,首先得汉语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再来谈诗词走出去,勉强可行。其实就汉文化圈,如韩国、日本、新马泰,他们哪怕有些人会讲流利的中文,普通话比你我都标准,他也未必就看得懂唐诗宋词。
3.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第一,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文化市场的争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第二,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悠久灿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直是我们维护的。为了维护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政治影响力的日益加大,在新的国际背景和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
第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是我们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拓展文化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举措,这是一个战略的高度。第四,这个任务很重,使命感很强,我们要特别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复杂性、长期性,所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4. 和文化有关的诗句
1. 描述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2. 描述朝代文化: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柳如是《岳武穆祠》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髦头。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 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
4、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6、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 和“文化”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和董传留别》
宋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56635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4、《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5、《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走出去视野开阔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