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文化变迁的诗句
1. 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的古诗
一、《阙题》 黄河源溯浙江潮, 卫我中华汉族豪。
莫使满胡留片甲, 轩辕神胄是天骄! 二、《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四、《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61313964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甲辰八月辞故里》 国破家亡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 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 怒涛岂必属鸱夷。
六、《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七、《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九、《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十、《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十一、《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十二、《劲草行》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
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 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
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 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
山南雨暗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 寸心摇摇为谁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 寸田尺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十三、《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2. 关于民族文化的原创小诗
佤山组诗
2014-04-28 考班格
如果可以/我想用步子去丈量
丈量昆明到沧源的距离/以一种原始的诚挚/去触摸你
我亲爱的葫芦王地/还有那神圣的司岗里
清晨古老的翁丁寨/连同那古老的民族
淹没在白茫茫一片的佤乡云海/云海或许厚了一点
但总有淘气的阳光/从云缝里漏了出来
有那么一幅画/和那董棕一起
早在久远的年代/装饰着那块石壁
经历过风雨/与子孙一道/生生不息
那敲响的木鼓/原来还长在南滚河边的森林里
经过魔巴的仪式/才锤炼成响彻天际的神器
那甩起的长发/乌黑亮丽/踩着加林赛的节奏
拉近来自远方的我和你
有一桌长宴/只允许至尊的味道
那佤王的享受/都是如意的征兆
贪恋一杯水酒吧/水酒里尽是黑珍珠的微笑
五月/那抹黑的泥/以及那摸你黑中的秘密
在这狂欢的时刻/在秘境沧源等你
等你的好客人家/火塘早已飘出香气
3. 关于民族的诗句
1、《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立春偶成》【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9、《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寄刘驾》【唐】曹邺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12、《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3、《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4、《晴》【清】杜于皇
海角收残雨,楼前散夕阳。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常
骑马人如戏,呼鹰俗故狂。白头苏属国,只合看牛羊。
4. 强烈征集有关民族文化传统的诗歌
传统是连贯的。
我想你应该先从原古歌谣开始看,挺好玩的,平常一些常用的句子都会不时出现,像“知人知面不知心”啦等等。
再来是《诗经》,我个人认为里面的情诗最可爱。
还有就是什么楚辞、唐诗、宋词啦。
唐诗先从王维的看起,因为生活的气息较浓,我觉得这很接近我们知足长乐的氛围。
要是革命传统的话,李白杜甫陆游的诗就是首选。
我建议你先看一下吴相洲老师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那样会对传统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5. 反映唐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诗句,并简要说明
《唐诗三百首》在今天已有各种版本,翻开每种版本,都会发现正行进在诗中的唐史。这虽是我个人的感悟,但并不乏依据。
从唐朝女子的服饰说起。当时的女装尤其繁富,其基本构成是裙、衫、帔。《仙传拾遗·许老翁》中说,唐时益州士曹柳某妻,“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玄怪录》中记一平民女子衣装:“小童捧箱,内有青故裙、白衫子、绿帔子。”可见,这是唐时女装的三要素,无论地位尊卑、服饰丰俭,这基本的3件是必不可少的。
以这3件基本装束为例,着装时,需将衫子的下襟掩于裙腰内,裙腰束得极高,下摆阔且长,如孟浩然《春情》诗中“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的描写。
裙腰之上,半裸胸部,当然,裸露之尚以歌舞伎居多。对此,唐诗中也有不少相应的描写。如《逢邻女》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之句;《赠歌姬》中有“胸前瑞雪灯斜照”之句。
裙腰之上,还要束以纱带,带子结于身前,长长垂下,飘逸婉约。《赠琵琶妓》中就有“一双裙带同心结,早寄黄鹂孤雁儿”的诗句。
女裙有红、紫、黄、绿等多种颜色,红裙最为时尚。《五日观妓》中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的写照,从唐墓出土的陶俑裙上,也常可见到朱红色迹。
但唐朝的贵妇们不满足于此,她们还在裙上绣以各种花纹,甚至将珍贵美丽的鸟毛织于裙上,见《朝野佥载》:“因安乐公子造百鸟裙,百官之家皆仿之”。女子勇于追求和创造的举动势必值得赞许,但从今天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我又难免为那些无辜的鸟类而嗟伤。
帔子,又称披帛,披在裙衫之外。我从敦煌的壁画中看出,南北朝时,女供养人就有帔帛之装束,不过,披帛习俗虽有南北朝遗风,但我认为也不排除来自波斯的影响,理由是,这一习俗非汉族固有,在先代少数民族中也未见用。当时亚洲地区服饰中用帔的当为波斯人。丝绸之路开通后,服饰习俗自然也会随着佛教一起进入中原。
除裙、衫、帔,唐朝女服中又有半臂。半臂即套在衫外的半袖上衣,此习俗,是受新疆龟兹人服饰习俗的影响。
李贺《唐儿歌》中有“银鸾睒光踏半臂”的诗句,永泰公主墓室壁画中也有着半臂装的仕女形象。永泰公主李仙惠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武则天的孙女,嫁给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为妻。后因武延基触犯了武则天,武则天便将公主与驸马赐死。李仙惠死时17岁。其墓道内和墓室四壁均绘有彩画,另外还有一组精美的石椁线刻仕女画。画中的妙龄女子身穿襦裙、半臂、肩披长帛巾,或赏花、对语、觅诗,或曼舞、逗弄小鸟,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写照。
永泰公主墓室绘画还是初唐时期风格,女子多穿紧身窄袖衣裙,南北朝时的秀雅之风依然可见。盛唐以后,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的形象方才成为时尚主流,人物“面短而肥”,衣裙式样也开始以幅多肥阔为主要审美取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彰显民族文化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