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香阁的诗句
1. 2个长廊的句子,2个佛香阁的句子,2个排云殿的句子,2个昆明湖,
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佛香阁: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排云殿: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昆明湖: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十七孔桥: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给分给分~~~
2. 关于颐和园昆明湖的诗句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
3. 描写佛香阁的文章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
"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清乾隆时(1736-1795)在此筑九层延寿塔,至第八层"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阁。
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1875一1908)在原址依样重建,供奉佛像。 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
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阁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
阁上层榜曰 “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阁名 “佛香阁”。内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游人至此,居高临下,可以饱览昆明湖及几十里以外的明媚风光。 昆明湖在颐和园内,面临万寿山前山。
面积3300余亩。 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及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
绕流万寿山后山脚下的溪河,称为后湖。 昆明湖以西堤及一条短堤为界,划分为三个水域,并据道教"一水三山"之说,分别筑有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三座鸟屿,以象征神话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昆明湖的里湖形状似一只寿桃,里外湖的总面积为220公顷,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3米多,这是京城历史上第一座天然加人工而成的大型水库。过去的水源主要来自西侧的玉泉山下的龙泉与玉泉,元代时大水利专家郭守敬又将昌平的白浮泉等引入,现在又与京密引水渠相通,水源更加充沛。
其湖水浩淼,山岛耸峙;堤桥多姿,建筑宏丽;风光绝佳,是京城难得的一处山不水胜境。 每逢夏秋之际,湖中是荡舟和乘船赏景有极好场所;而到冬季则是十分理想的天然溜冰场及冰上运动游乐场。
/view/580903.htm。
4. 有关颐和园的诗句和作文
作文:早就听说颐和园的景色美不胜收,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去了我多次在书里,梦里见到的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
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的时候修建的皇家园林。在1760年的时候完工,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侵入中国,把颐和园毁于一旦。
1886年的时候慈禧贪图享乐,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后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的时候又遭八国联军的严重破环。1902年的时候再次修复。
于1924年正式批为公园。我们才有幸走进颐和园。
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水气氤氲的昆明湖.几只小船在湖中荡漾.在昆明湖的中央是一座建筑独特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桥上有许多石狮子.这些小石狮子造型各异.它们有的在玩绣球;有的依偎在妈妈怀里;还有的张开爪,仿佛在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桥上的狮子就像就像卢沟桥的狮子一样,数也数不清,我想:大概只有设计师才能数清吧. 再向右走就是德和园.德和园是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在那里有一间展厅,里面有两辆黄包车和一辆马车,在里面还有一辆黑色的轿车,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世界上第一代奔驰车呢.! 我们又向前走,到了乐寿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败家石.它还有一个传说呢:有一个朝廷官员名叫米万钟。他家里很富有,花园装饰得也很华丽.当他听说了有一块石头很珍贵时,便花重金买了下来,用来装饰自家的花园可不幸的是:在途中,米万钟败了一场官司,被送进了大牢.从此以后他就家道中落了,自然付不起这块石头的运费了.于是,这块石头就被随随便便地放在了路边.一次,乾隆皇帝游玩的时候恰巧看见了这块石头,便命人把他搬到了颐和园.再把这块石头搬到颐和园后,朝廷就逐渐走向了灭亡…… 乐寿堂的左边就是长廊了.长廊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有画一千四百余幅,有 “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之美誉,走进长廊,在长廊的两侧有两幅画卷,上边分别写着:清河郁云和流清静俯。
放眼望去,长廊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它展现了古代建筑文明的精髓,长廊里面画满了壁画,有亭台楼阁,有虫鸟花草。
坐在长廊边上,环顾四周,在昆明湖边上有许多柳树。它们婉如窈窕的淑女,在昆明湖旁梳理自己秀美的长发,她们一边梳理着,一边“沙沙”地唱着动听的歌曲,给人以美的享受. 坐在长廊边上,我看见了一池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熟睡的小姑娘.盛开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就像一个穿着绿色裙子,粉色上衣的阳光灿烂的小姑娘,小鱼喜欢在她脚下嬉戏,爱美丽的小蝴蝶喜欢在她的发梢上停留. 最后我们游览了壮观的佛香阁,雄伟的排云殿等景点.,真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颐和园真遗憾!” 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 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佛香阁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