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大年初一的诗句
1. 大年初一赞美诗句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2. 大年初一赞美诗句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有很多,一下我列出几个比较有名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朱应登
风俗岂不美,羇人自鲜懽。独持万里酒,强对五辛盘。
生意已潜颖,江山倏改观。无欣彼穠日,不复念枯残。
元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4.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偈颂九十三首
宋-释梵琮
今朝正月一,万事从头吉。
和气暖如春,世味甜如蜜。
日月往复来,光阴不相失。
---------------------------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宋-释师范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
好事大家知,今朝正月一。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释绍昙
正月一,是新年。
家家庆贺,处处喧阗。
惟有拄杖子,不随时变。
松根稳坐,石上安眠。
蓦地放憨歌一曲,啰啰哩啰啰哩啰。
木人听不足,瘦立绿萝烟。
5.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有什么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如下:
1、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来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
2、事关休源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bai春风。(唐)来鹄《除夜》 。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du《元日》。
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zhi嫌虚。文征明《拜年》。
5、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dao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旦 》。
6. 描写“正月初一” 古诗
初一夜月诗(宋代苏福)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应事半分无。
都于无处分明有,恰似先天太极图。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南北朝·陈叔宝) 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
仪刑元四海,来庭盛万方。鸣玉观升降,击石乃铿锵。
三春气色早,九疑烟雾长。浮云断更续,轻花落复香。
北宫瞻远岫,南服阻遥江。尔言想伊洛,我思属潇湘。
大年初一即春节,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日,是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7. 宋代诗人王安石写了一首描写大年初一的诗是什么诗
是《元日》。
原诗如下:元日北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8. 形容初一的诗词
您好,我想到了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即正月初一)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原文如下,还有其他两首诗,希望能够帮到您。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
1.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
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有很多,一下我列出几个比较有名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朱应登
风俗岂不美,羇人自鲜懽。独持万里酒,强对五辛盘。
生意已潜颖,江山倏改观。无欣彼穠日,不复念枯残。
元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偈颂九十三首
宋-释梵琮
今朝正月一,万事从头吉。
和气暖如春,世味甜如蜜。
日月往复来,光阴不相失。
---------------------------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宋-释师范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
好事大家知,今朝正月一。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释绍昙
正月一,是新年。
家家庆贺,处处喧阗。
惟有拄杖子,不随时变。
松根稳坐,石上安眠。
蓦地放憨歌一曲,啰啰哩啰啰哩啰。
木人听不足,瘦立绿萝烟。
3.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有什么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词如下:
1、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来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
2、事关休源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bai春风。(唐)来鹄《除夜》 。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du《元日》。
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zhi嫌虚。文征明《拜年》。
5、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dao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旦 》。
4. 描写“正月初一” 古诗
初一夜月诗(宋代苏福)气朔盈虚又一初,嫦娥应事半分无。
都于无处分明有,恰似先天太极图。同平南弟元日思归诗(南北朝·陈叔宝) 至德掩羲黄,成功迈禹汤。
仪刑元四海,来庭盛万方。鸣玉观升降,击石乃铿锵。
三春气色早,九疑烟雾长。浮云断更续,轻花落复香。
北宫瞻远岫,南服阻遥江。尔言想伊洛,我思属潇湘。
大年初一即春节,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日,是汉族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5.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古诗是什么
正月初一是春节。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
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周时期,《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文献中记载了人们在十月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此场景并非岁首节俗活动,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传播与普及,岁首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絜祀祖祢。”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
6. 大年初一赞美诗句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7. 宋代诗人王安石写了一首描写大年初一的诗是什么诗
是《元日》。
原诗如下:元日北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8. 宋代诗人王安石写了一首描写大年初一的诗是什么诗
是《元日》。
原诗如下: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描写大年初一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