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风雨的诗句并赏析
1.与风雨有关的古诗 赏析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2.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并赏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春风拂过,又把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吹的翠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前一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用疑问句式表现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思念家园的心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诗句,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把春风比作剪刀?本句将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3.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赏析: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5.关于大自然风雨的诗句加一个赏析谢谢啦
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杏花雨”,早春的雨;“柳树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具画意。“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描述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恤之精微,描摹之细腻;“吹面不寒”,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喻和煦的春风,就像是慈母温暖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颊,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早春的诗情画意令诗人陶醉了。
6.关于雨的古诗和赏析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马上。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
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
7.关于雨的诗句以及赏析 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8.关于雨的名句赏析
关于雨的名句实在太多,在这略挑几句,愿与楼主共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春天的小雨点点滴滴滋润万物 小草以渐渐长出来远远的看去嫩绿嫩绿的走近时却稀稀疏疏看不见了。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这比起“惊塞雁,起城乌”来,可以说是已经愁肠万断了。
9.写雨的抒情古诗并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苏秀道中》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秋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北斋雨后》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
扫我头像,或者进我百度空间/ohmaigod,有很多精美的诗词素材。
10.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追问: 有没有赏析? 回答: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 杜甫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以这一首最为知名。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节的来临,当春天万物萌生之际便应时而发生。
“好”字统摄全篇。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当万物需要滋润时,它便来了,故谓“知时节”,也自然是“好雨”。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悦之情形于笔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柔情地滋润万物,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两句用拟人化手法,在无声之处,将雨的连绵滋润之态写得十分传神,把雨好、人喜写得含蓄而又生动。
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字,十分恰切形象,准确传递了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说:“雨骤风狂,亦足损物。
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云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诗人又以开阔的夜景去描绘那听不见的细密春雨。
前一句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后一句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在无边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调,色彩鲜明,富有画意。
同时见出春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没有风雨飘摇之势,,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野径”,乡间小路,这里泛指四方郊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到天亮后,去看那被雨水滋润的红花丛,经雨而湿重的鲜花定会开满锦官城。
这一联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儿饱含雨水的感觉,如在目前,花枝经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状,也呈现出来。说明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经下透了。
诗人的想象,极大地拓展了诗的情感与思维空间,使得诗意更深一层,喜悦之情也不言自明。“红湿”,雨后的花丛,红润一片。
“花重”,花朵经雨而湿重,一说色泽浓艳。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
‘重’字尤妙,不湿不重。”“锦官城”。
即成都。 评解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关于风雨的诗句的赏析
1.与风雨有关的古诗 赏析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2.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赏析: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4.写风或雨的古诗名句并赏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春风拂过,又把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吹的翠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前一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用疑问句式表现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思念家园的心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诗句,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把春风比作剪刀?本句将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5.关于大自然风雨的诗句加一个赏析谢谢啦
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杏花雨”,早春的雨;“柳树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具画意。“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描述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恤之精微,描摹之细腻;“吹面不寒”,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喻和煦的春风,就像是慈母温暖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颊,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早春的诗情画意令诗人陶醉了。
6.关于雨的古诗和赏析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马上。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
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
7.关于风的诗句 带解释 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赏析: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的起首四句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衰败的枯草,凛冽的北风,天空中愁云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一点亮丽的色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春风拂过,又把江南岸的每一个角落吹的翠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前一句为千古名句,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用疑问句式表现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思念家园的心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诗句,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把春风比作剪刀?本句将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8.关于雨的古诗及赏析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扩展资料:
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近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 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
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
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雨
9.关于雨的诗句以及赏析 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10.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追问: 有没有赏析? 回答: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 杜甫诗集中有五十多首写雨的诗篇,以《喜雨》为题的,共四首,以这一首最为知名。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节的来临,当春天万物萌生之际便应时而发生。
“好”字统摄全篇。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当万物需要滋润时,它便来了,故谓“知时节”,也自然是“好雨”。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悦之情形于笔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柔情地滋润万物,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两句用拟人化手法,在无声之处,将雨的连绵滋润之态写得十分传神,把雨好、人喜写得含蓄而又生动。
诗句不用“洒”或“落”,而用“潜”字,十分恰切形象,准确传递了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说:“雨骤风狂,亦足损物。
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云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闪烁着一点光明。诗人又以开阔的夜景去描绘那听不见的细密春雨。
前一句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后一句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在无边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调,色彩鲜明,富有画意。
同时见出春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没有风雨飘摇之势,,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野径”,乡间小路,这里泛指四方郊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到天亮后,去看那被雨水滋润的红花丛,经雨而湿重的鲜花定会开满锦官城。
这一联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儿饱含雨水的感觉,如在目前,花枝经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状,也呈现出来。说明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经下透了。
诗人的想象,极大地拓展了诗的情感与思维空间,使得诗意更深一层,喜悦之情也不言自明。“红湿”,雨后的花丛,红润一片。
“花重”,花朵经雨而湿重,一说色泽浓艳。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
‘重’字尤妙,不湿不重。”“锦官城”。
即成都。 评解 平常之景最为难写,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只有大诗人能够做到。
这是一首五律。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
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就情,他选择的“庚”韵,是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较长,客观上拖慢了整首诗涵咏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
关于风雨的诗句赏析
1. 与风雨有关的古诗 赏析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2. 关于“雨”的诗句及赏析
关于雨的诗句也太多了 一时还赏析不过来 请多担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煎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杜甫《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山 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关于雨的古诗和赏析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马上。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
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
4. 关于大自然风雨的诗句加一个赏析谢谢啦
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杏花雨”,早春的雨;“柳树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具画意。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描述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恤之精微,描摹之细腻;“吹面不寒”,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喻和煦的春风,就像是慈母温暖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颊,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早春的诗情画意令诗人陶醉了。
5. 关于雨的古诗及赏析
《咏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扩展资料:
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近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 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
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
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雨
6. 谁知道关于雨的诗句赏析
关于雨的诗句也太多了 一时还赏析不过来 请多担待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煎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杜甫《春夜喜雨》 ??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山 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 关于雨的名句赏析
关于雨的名句实在太多,在这略挑几句,愿与楼主共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春天的小雨点点滴滴滋润万物 小草以渐渐长出来远远的看去嫩绿嫩绿的走近时却稀稀疏疏看不见了。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这比起“惊塞雁,起城乌”来,可以说是已经愁肠万断了。
8. 关于雨的古诗和赏析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马上。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
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
9. 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赏析: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10. 写雨的古诗和赏析
诗 名: 八月二十二日寓直玉堂,雨后顿凉 类 别: 七言绝句 作 者: 范成大 雨意蒸云暗夕阳,浓薰满院落花香。
题诗弄笔北窗下,将此工夫报答凉。 诗 名: 八月望夕雨 类 别: 七言绝句 作 者: 徐凝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
诗 名: 八月五日喜雨,初阳台上作 类 别: 七言律诗 作 者: 杨维桢 敲门空过太史宅,曳杖却上初阳台。 雷从葛仙井底起,雨自黄妃塔上来。
官军捷报铜铊陌,山人酒泻白螺杯。 凭谁得知诗句好,山东李勋今有才。
诗 名: 八月一日微雨骤凉 类 别: 七言古诗 作 者: 陆游 流汗沾衣喘不供,孰知有此快哉风! 新凉忽觉从天下,残暑真成扫地空。 恰转轻雷过林坞,已吹好雨到帘栊。
幽人病愈闲无事,剩赋歌诗乐岁丰。 诗 名: 巴东遇小雨(一) 类 别: 七言绝句 作 者: 陆游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
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 诗 名: 芭蕉雨 类 别: 其它 作 者: 杨万里 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皇甫松<梦江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纱>)。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风雨的诗句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