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关于桑的诗句
1.关于桑树的诗句
关于桑树的诗句有:1.《出山作》年代: 唐 作者: 卢仝出山忘掩山门路,钓竿插在枯桑树。
当时只有鸟窥窬,更亦无人得知处。家僮若失钓鱼竿,定是猿猴把将去。
2.《谪仙吟赠赵道士》年代: 唐 作者: 李群玉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三元麟凤推高座,六甲风雷閟小壶。
日月暗资灵寿药,山河直拟化生符。若为失意居蓬岛,鳌足尘飞桑树枯。
3.《归园田居 其一》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夏日五鼓起戏书》年代: 宋 作者: 陆游老鸡喔喔桑树颠,明星磊磊茅屋边。我兴视夜不复眠,坐看朝暾浴虞渊。
开窗清风来穆然,拂几洗研整蠹编。火云崔嵬忽满天,安得羲和徐著鞭!5.《雪晴》年代: 宋 作者: 仇远腊尾春头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销迟。
才升晴旭扶桑树,便拂东风细柳枝。和气满城真可掬,丰年击壤已先知。
侏儒温饱皇天赐,行续中和乐职诗。6.《过田家》年代: 宋 作者: 刘应时鸠鸣桑树雨还来,且得农夫笑口开。
虽曰田畴多再植,定须天气作重梅。江鱼欲买全无镪,社酒堪篘旋泼醅。
更遣儿童炊麦饭,殷勤相劝且徘徊。7.《出城》年代: 宋 作者: 李廌岸走舟安稳,逍遥若步虚。
晴烟迷白鹭,春水见浮鱼。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
年丰村舍好,稚子学诗书。
2.《诗经》中“桑”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桑意象频频出现。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诗经》中所写的桑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植物,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对桑的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的祭祀习俗及风俗习惯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出自周朝·尹吉甫编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作者简介:
尹吉甫(前852—前775),春秋时期庸国人,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为尹,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也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篡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任周幽王佐命之臣,最终因岁数过高,无疾而终。
3.古诗中桑树的诗句
诗词如下:
1、枣多桑树稀
唐 储光羲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2、更索栽桑树
唐 孟郊 《织妇辞》
3、钓竿插在枯桑树
唐 卢仝 《出山作》
4、桑树亚还扶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
5、鳌足尘飞桑树枯
唐 李群玉 《谪仙吟赠赵道士》
6、上看桑树头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7、上看桑树头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8、鸡鸣桑树颠魏
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一》
9、老鸡喔喔桑树颠
宋 陆游 《夏日五鼓起戏书》
10、时时见桑树
宋 文天祥 《新济州》
4.关于“桑葚”的诗句有哪些
1.《再至汝阴三绝》
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2.《送唐孟方教授三首》
朝代:宋代|作者:陆文圭
泮水三年惟饮水,不知芹藻味何如。
群鸮无故争桑葚,挟弹何人莫间渠。
3.《听莺歌》
朝代:唐代|作者:灵澈
新莺傍檐晓更悲,孤音清泠啭素枝。
口边血出语未尽,岂是怨恨人不知。
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
偶然弄枢机,婉转凌烟霞。
众雏飞鸣何跼促,自觇游蜂啄枯木。
玄猿何事朝夜啼,白鹭长在汀洲宿。
黑雕黄鹤岂不高,金笼玉钩伤羽毛。
三江七泽去不得,风烟日暮生波涛。
飞去来,莫上高城头,莫下空园里。
城头鸱乌拾膻腥,空园燕雀争泥滓。
愿当结舌含白云,五月六月一声不可闻。
4.《次张士竹草堂韵》
朝代:明代|作者:九皋声公
西枝草堂西复西,山回谷转路多迷。
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
自起开门留野鹤,谁能立马候朝鸡。
经时不到云深处,雉子将雏鹿有麛。
5.《西龙道院》
朝代:宋代|作者:洪咨夔
溪影山光浸晓寒,空庭人马报平安。
梦回非想天中界,身是无怀国裹官。
桑葚青红鸠澒洞,麦花开落雉蹒跚。
好班嘉定中兴诏,尽与蓬婆滴博看。
诗经关于桑的诗句
1. 关于桑树的诗句
关于桑树的诗句有:
1.《出山作》
年代: 唐 作者: 卢仝
出山忘掩山门路,钓竿插在枯桑树。当时只有鸟窥窬,
更亦无人得知处。家僮若失钓鱼竿,定是猿猴把将去。
2.《谪仙吟赠赵道士》
年代: 唐 作者: 李群玉
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三元麟凤推高座,
六甲风雷閟小壶。日月暗资灵寿药,山河直拟化生符。
若为失意居蓬岛,鳌足尘飞桑树枯。
3.《归园田居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夏日五鼓起戏书》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老鸡喔喔桑树颠,明星磊磊茅屋边。
我兴视夜不复眠,坐看朝暾浴虞渊。
开窗清风来穆然,拂几洗研整蠹编。
火云崔嵬忽满天,安得羲和徐著鞭!
5.《雪晴》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腊尾春头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销迟。
才升晴旭扶桑树,便拂东风细柳枝。
和气满城真可掬,丰年击壤已先知。
侏儒温饱皇天赐,行续中和乐职诗。
6.《过田家》
年代: 宋 作者: 刘应时
鸠鸣桑树雨还来,且得农夫笑口开。
虽曰田畴多再植,定须天气作重梅。
江鱼欲买全无镪,社酒堪篘旋泼醅。
更遣儿童炊麦饭,殷勤相劝且徘徊。
7.《出城》
年代: 宋 作者: 李廌
岸走舟安稳,逍遥若步虚。
晴烟迷白鹭,春水见浮鱼。
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
年丰村舍好,稚子学诗书。
2. 《诗经》中“桑”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桑意象频频出现。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诗经》中所写的桑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植物,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对桑的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的祭祀习俗及风俗习惯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出自周朝·尹吉甫编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
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作者简介:
尹吉甫(前852—前775),春秋时期庸国人,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为尹,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也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篡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任周幽王佐命之臣,最终因岁数过高,无疾而终。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诗经带桑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