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句关于比喻的诗句包括诗题
1. 请分别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并注明诗题
一、比喻。
1、例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出处:贺知章的《咏柳》。
3、释义:绿色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里就像一把灵巧的小剪刀的温暖春风。
4、赏析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二、拟人。
1、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出处: 杜甫的《春夜喜雨》。
3、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4、赏析
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三、夸张
1、例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处: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释义:荷叶多得像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一片碧绿;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红艳。
4、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适当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概括而又贴切。
扩展资料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比喻能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3、夸张
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5、设问
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修辞手法
2. 请分别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并注明诗题
一、比喻。
1、例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出处:贺知章的《咏柳》。
3、释义:绿色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里就像一把灵巧的小剪刀的温暖春风。 4、赏析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二、拟人。
1、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出处: 杜甫的《春夜喜雨》。
3、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4、赏析 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三、夸张 1、例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处: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释义:荷叶多得像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一片碧绿;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红艳。 4、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适当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概括而又贴切。 扩展资料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比喻能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3、夸张 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5、设问 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修辞手法。
3. 【写出一句比喻飞雪的诗句】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写一句带有比喻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