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情信物的诗句
1. 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有那些
(1)相思豆 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烩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
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质去诠释坚贞不渝的爱情。
于是,红豆便成了爱情的象征、相思的载体。 翻开古诗词,关于相思红豆的描述还有许多。
“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相思忆”的爱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痴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的沉重;“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的长久。红豆,隐蕴着爱的纯真与深切,承载着人们遥远的相忆相思。
(2)梳子 细数常见的爱情信物,最具浪漫意义的莫过于木梳。除了带给头皮保健,使头发健康美丽的实用功效之外,梳子代表相思,代表很想念很挂念对方;梳子还寓意把心结打开,让烦恼一扫而过;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她(他)白头偕老的意思,每天用爱人送的梳子梳理头发,代表着双方的亲密关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的重视使木梳成为重要随身物品,有了七夕传说以后,木梳逐渐成为必须赠送的爱情信物,千百年来,传承不断。
(3)玉佩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4)荷包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5)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
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6)同心结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7)戒指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8)簪 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9)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
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2. 古人爱送啥定情信物
定情物在我国自古有之,在很多诗词歌赋中都有男女恋人赠送定情物的描述。不过与西方人大多以戒指、玫瑰为定情物不同,中国人在定情物上反而显得更浪漫随性。中国人的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物,都可以表达自己对“情”的诉求。
正妻范儿:簪
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鼓吹曲词有所思》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表达不会做小三的决心。
君子之情: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的象征。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的寓意相符。所以古代高雅从容的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
情香怡人: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直截了当:花椒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的寓意,因此春秋时的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的习俗。《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的故事。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小朋友,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狗血必备:对半之物
古装电视里常有将玉佩等物件掰成两半,各执一块以定情的桥段。这也是古代常见的定情方式。还有将胭脂盒拆开,将盖子送情郎、将镜子折成两半、或将钗一分为二等。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赶考或者什么别的远游一趟,一去就是许多年,等回来时已是物是人非,所以这类定情物往往是寻子认亲的证物。
纠结缠绵:同心结
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描写的就是一个女子为即将远行的心上人编结同心结时缠绵悱恻的心理活动。
3. 古代的定情信物通常有哪些
1、镯 古语有云: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现在,手镯作为信物的功能越来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们手腕上最美的风景线,古典与现代在不经意间暗暗地联系在一起,戴着手镯的姑娘,你可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镯常常背负着盟誓的重托? 2、缠臂金 古语有云:何以致拳拳? 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 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3、戒指 古语有云: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婚女子都不戴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4、耳环 古语有云: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
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5、香囊 古语有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6、玉佩 古语有云: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
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7、同心结 古语有云: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8、簪 古语有云: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
9、钗 古语有云: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10、裙 古语有云: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古时将绢称为纨素,“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的裙子。
奢华的贵妇毕竟是少数,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朴素的戴荆钗、着布裙。因此,“钗裙”也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4. 定情信物的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
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唐长孙佐转的妻子诗《答外》写她给戍边的丈夫做同心结,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三生石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三生石的传说; 一千年以前,他和她,曾经牵手到它面前,在它身上刻下了誓言:一生相守。
它含笑把它接纳进自己的生命。从此,它的人生就有了唯一一个光荣的使命:守护爱情,守护誓言。
它目送他们步入尘世,看他们在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中,爱情如细水长流。 常见手链,多为金属制,特别是银制,也有矿石,水晶,宝石等制的。
区别于手镯和手环,手链是链状的,以祈求平安,镇定心志和美观为主要用途。作为定情之物中除戒指之外,是最多的赠送礼物之一,其寓义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他之爱,冠你婉间牵手终身的含义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 “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 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
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
5. 古代定情信物送什么
文/易奇八字编辑部 从东汉繁钦的《定情诗》,我们可以重温很多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在诗中,一物寄托一情思,一物寄托一愿望。那么,在历史的爱情长河里,有哪些定情信物一直流传至今呢?今天,我们就从人文的角度来进行一番探讨。
点击进入2013年12生肖运势大全,免费查看您的蛇年运程 1、同心结 说起“结”字形的信物,也许会有人想到中国结。其实中国结与同心结,虽然外表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寓意却大不相同。
说起同心结,莫过于唐朝诗人孟郊的诗篇《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同心结寓意着同心同结,恩爱百年。 2、戒指 戒指,源于诗篇《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因此,戒指就成为象征爱情的信物了。 3、手镯 手镯亦称为“跳脱”,在古代人文小说里,多为情侣之间的定情信物。
在《聊斋志异》里,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的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4、玉佩 诗经曰:“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罗缨”为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表心有所属。把玉佩系在“罗缨”上,代表心有千千结,与心上人心意相通。
5、簪 簪为女子的一种头饰,据《鼓吹曲词·有所思》记载: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
6、缠臂金 缠臂金,为手臂上的装饰品,属于金银色彩类,多代表爱情,因此也被当成定情之物。至今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此风俗习惯。
7、耳环 耳环,小巧漂亮,也称为“丁香”,常言“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如今,新娘出嫁或者订婚之时,亦可见耳环作为定情的信物媒介。 8、钗 著名词人,辛弃疾在《祝英台近·晚春》中言:“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钗不仅是单一的装饰物,亦代表着寄情。
古时候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时,再合在一起。 9、香囊 香囊,也称“香包”、“香袋”,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见。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面,林黛玉给贾宝玉做香囊,一针一线都编织着她对贾宝玉的情缘。 10、裙 裙子,在文学著作以及影视作品里,经常看见关于裙子的句子。
尤其是那一句“石榴裙下……”,几乎已成不朽名句。古代的女子,都喜欢在裙子上面做装饰,以承托爱情。
11、头发 《子夜歌》唱到:“伊昔不梳头,秀发披两肩,婉转郎膝上……”,此情此情,羡煞旁人。古时候,头发也是一种寄托爱情的定情物品。
此外,成语也有“结发夫妻”之说。
6. 古代的10大定情信物,哪个最浪漫
原文在这里
定情信物在古代就开始流传,很多诗词歌赋中都对定情物有所描述。中国人相对含蓄保守,在定情物上反而显得浪漫随性。
1、簪子
是古代女子常用定情物,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到,
一女子为远方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
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
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
表达不会做小三决心。
2、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象征,
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
3、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
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
香囊是随身之物,
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4、木梳
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意思,
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
所谓“一梳梳到底,
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习俗。
5、罗帕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
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
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
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
6、中国结
以结寓意,以结表情,结必有意,意必吉祥,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
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7、同心锁
记得有一传说:
善良女孩和忠厚后生相爱,
可是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日子,
偏偏把她许给官家公子,
婚期来临时,
后生勇敢抢出了新娘逃到了山里,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
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
寻找时只发现了两把锁在一起滴石锁。
8、手镯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
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紫衣仙女欢好,
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镯送给他留念的桥段。
9、耳环
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地位。
10、戒指
由于戒指是定亲之物,
所以古代未嫁女子都不戴。
古人含蓄,面对心爱的姑娘,
爱在心口难开,
就需要一点物品,
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便有了定情物,
浪漫姻缘的开始。
7. 定情信物的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
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唐长孙佐转的妻子诗《答外》写她给戍边的丈夫做同心结,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三生石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三生石的传说; 一千年以前,他和她,曾经牵手到它面前,在它身上刻下了誓言:一生相守。
它含笑把它接纳进自己的生命。从此,它的人生就有了唯一一个光荣的使命:守护爱情,守护誓言。
它目送他们步入尘世,看他们在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中,爱情如细水长流。 常见手链,多为金属制,特别是银制,也有矿石,水晶,宝石等制的。
区别于手镯和手环,手链是链状的,以祈求平安,镇定心志和美观为主要用途。作为定情之物中除戒指之外,是最多的赠送礼物之一,其寓义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他之爱,冠你婉间牵手终身的含义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 “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 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
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
8. 在古代,定情信物一般有哪些
一、同心结 《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二、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三、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 “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
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四、簪子 搔头是簪的别称,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
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
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五、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 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扩展资料 定情信物包括:手链、戒指、如意、罗汉钱、红豆、凤钗、手帕、荷包等,或者是家中祖传的某种小物件、本人精心选购的某种纪念品等。不管信物为何、价值是否贵重,信物总会有一定来历或与自己有特殊的关系,其精神上的含义肯定是不能用物品是否值钱来衡量的。
赠上了信物,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 在中国古代,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
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他人无从知晓。 一般地说,一方赠予信物,对方也应回赠。
信物是一定要保管好的,更不能转送他人。信物丢失,预示着不忠。
若是退回,则暗示情感破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情信物 (汉语词语)。
9. 古代定情信物送什么
文/易奇八字编辑部 从东汉繁钦的《定情诗》,我们可以重温很多中国古代的定情信物。
在诗中,一物寄托一情思,一物寄托一愿望。那么,在历史的爱情长河里,有哪些定情信物一直流传至今呢?今天,我们就从人文的角度来进行一番探讨。
点击进入2013年12生肖运势大全,免费查看您的蛇年运程 1、同心结 说起“结”字形的信物,也许会有人想到中国结。其实中国结与同心结,虽然外表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寓意却大不相同。
说起同心结,莫过于唐朝诗人孟郊的诗篇《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同心结寓意着同心同结,恩爱百年。 2、戒指 戒指,源于诗篇《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因此,戒指就成为象征爱情的信物了。 3、手镯 手镯亦称为“跳脱”,在古代人文小说里,多为情侣之间的定情信物。
在《聊斋志异》里,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的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4、玉佩 诗经曰:“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罗缨”为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表心有所属。把玉佩系在“罗缨”上,代表心有千千结,与心上人心意相通。
5、簪 簪为女子的一种头饰,据《鼓吹曲词·有所思》记载: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
6、缠臂金 缠臂金,为手臂上的装饰品,属于金银色彩类,多代表爱情,因此也被当成定情之物。至今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此风俗习惯。
7、耳环 耳环,小巧漂亮,也称为“丁香”,常言“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如今,新娘出嫁或者订婚之时,亦可见耳环作为定情的信物媒介。 8、钗 著名词人,辛弃疾在《祝英台近·晚春》中言:“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钗不仅是单一的装饰物,亦代表着寄情。
古时候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时,再合在一起。 9、香囊 香囊,也称“香包”、“香袋”,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见。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面,林黛玉给贾宝玉做香囊,一针一线都编织着她对贾宝玉的情缘。 10、裙 裙子,在文学著作以及影视作品里,经常看见关于裙子的句子。
尤其是那一句“石榴裙下……”,几乎已成不朽名句。古代的女子,都喜欢在裙子上面做装饰,以承托爱情。
11、头发 《子夜歌》唱到:“伊昔不梳头,秀发披两肩,婉转郎膝上……”,此情此情,羡煞旁人。古时候,头发也是一种寄托爱情的定情物品。
此外,成语也有“结发夫妻”之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定情信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