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上册的得诗句翻译
1. 小学三年级上册所有古诗内容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春 晓 (孟 浩 然)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村居 (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扬 柳 醉 青 烟。
儿 童 放 学 归 来 早,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 小池 (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小学二年级 】 上册: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山行 (杜 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唯 有 门 前 镜 湖 水,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赠汪伦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野 火 烧 不 尽,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萋 萋 满 别 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 落 疏 疏 一 径 深 ,树 头 花 落 未 成 阴。儿 童 急 走 追 黄蝶 ,飞 入 菜 花 无 处 寻。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飞 流直 下 三 千 尺,疑 是 银 河 落九 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上册:《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参考资料:课本。
2. 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二十首是哪些
1.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7.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9.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0.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要背的古诗
1.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5.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 得 三 春 晖。
10.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4.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 人。
4. 三年级上册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释】
①异乡:他乡。 为:做。 异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
③遥知: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古代风俗,重阳
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认为九月九日登高时佩带茱
萸,可以避邪。
【解析】
这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当时作者才十七岁,一个人客居在外,重阳佳
节时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诗的大意说: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
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诗本来是写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并不直说自己如何想,偏说想象着兄弟们登高都在想念他。这就加深了诗的感情,读来更加感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 小学三年级古诗解释
1 <;夜书所见》
秋风吹梧叶掉下有点寒意,江上的秋风触动我思念家乡的感情。知道儿童到泥巴地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篱笆旁一盏灯亮着。
2《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作者一人在外面做客,每次想到好的节日,就更加想念亲人。作者在遥远的地方知道兄弟们正在登高了,兄弟们都插了茱萸,就剩下作者没有。
3《望天门山》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回答完毕。
6. 三年级上册古诗苏教版及注释
一、《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7. 小学三年级古诗解释
1 秋风吹梧叶掉下有点寒意,江上的秋风触动我思念家乡的感情。
知道儿童到泥巴地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篱笆旁一盏灯亮着。2《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作者一人在外面做客,每次想到好的节日,就更加想念亲人。
作者在遥远的地方知道兄弟们正在登高了,兄弟们都插了茱萸,就剩下作者没有。3《望天门山》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4《饮湖上初晴后雨》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回答完毕。
8. 三年级语文所有古诗
1、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4、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5、望天门山 (唐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6、咏柳 (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7、春日 (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0、嫦娥 (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扩展资料:小学生如何学古诗:一、了解时代背景诗人常借诗来抒发自己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揭露、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小学生古诗学习方法。因此,了解诗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
如《蚕妇》一诗,诗人借助诗歌揭露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现实,抨击了剥削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了解了这一背景后,就很容易理解诗中的内容了。
二、审清题目意思要理解诗的大意、主要内容,首先要审清题目的意思。如题目《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早”指“早上”,“发”表示“从……出发”,整个题目的意思是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审清题意,对全诗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三、理解诗句的意思先理解词义,再把词语连起来就是整句的意思,语文论文《小学生古诗学习方法》。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一句,先理解“朝”“辞”“白帝”的意思,再理解整句的意思就容易了。全句可解释为“早晨离开了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四、体会诗人的感情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还要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绝句》一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的开阔胸襟,还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9. 三年级语文所有古诗
1、《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朝代】宋。诗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朝代】唐。诗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乞巧》作者林杰【朝代】唐。诗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千万条。
释义:今天七月七,晚上大家看看那晴朗的天空啊,牛郎和织女牵着大水牛、牵着两孩子,正在渡过天河上架起的喜鹊桥呢。各家各户的大小姑娘们望着天上的月亮,诚心诚意地向神灵乞求机巧和智慧,她们对着月光把红丝线穿进针孔,穿了一条又一条,这一夜不知穿了多少红线啊
4、《嫦娥》作者李商隐【朝代】唐。诗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释义: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扩展资料:
《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重印出版的教材,包括8组32篇课文及8篇选读课文 ,供三年级上学期使用。
第三组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 风筝,11 秋天的雨,12* 听听,秋的声音。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语文三年级上册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三年级上册有关大海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