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江东去的诗句
1. 大江东去是哪个诗人的诗句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
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
"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
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
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
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
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
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
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
2. 关于诗歌《大江东去》
此诗的作者是沙白。
沙白 192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原名李涛、李乙等,后更名理陶。四十年代在学校读书时开始学习写诗,并在当时报刊上发表。后因读工科大学和参加革命而停笔。五十年代中期调工厂工作后从新开始创作,1956年曾以鲁氓的笔名出版过一本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诗集《走向生活》。1949年初参加工作,从事过新闻、工业、宣传、文艺等工作,曾任《萌芽》诗歌编辑,1962年调南通市文联,历任秘书长、副主席,1980年调至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著有诗集《杏花春雨江南》、《大江东去》、《砾石集》、《南国小夜曲》、《沙白抒情短诗选》、《独享寂寞》等。《独享寂寞》获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中坤杯??首届艾青诗歌奖”。
全文是
沙白《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雪浪万里
惊涛万里
鼓角万里
风雷万里
不到大海不回头
白昼黑夜无休止
摇醒一片片土地
跨越一丛丛峡谷
汇流一条条水系
流啊、奔啊、闯啊!
大山一劈两半
平原一分两片
摇撼大地
拍击长天
从通天河涓涓细流
到出海口烟波渺茫
呀——
这就是长江
八百里洞庭容不下脚掌
三万顷太湖拉不住衣襟
看,涌来多少子弟
卷起漫天烟云。
大江东去
一切向往大海的
一切向往太阳的
千溪万河都赶来汇合
来啦,来啦!
从雪山呼啸而来
从丛林迂回而来
从丘陵夺路而来
从地底喷涌而来
来啦,来啦!
挣脱锁链
揩净泪水
亮着红樱
闪着红旗
肩披硝烟
头顶风雨
浪追着浪
浪挤着浪
浪拽着浪
浪推着浪
向东啊,向东!
大海在前
旭日在前。
留在后面了
皑皑的雪山
高原的花香
萧森的峡谷
湍流的险滩
融进江流了
神女的泪
楚王的梦
船夫的哀歌
诗人的吟诵
沉入江底了
武夫的折戟
词客的悠怨
奴隶的锁链
海盗的破船
每一滴水都是山洪的子女
每一朵浪都像夸父逐日一样
纵百遭阻拦
千遭曲折
还是向东
向东啊,向东!
大江东去
嗯?为什么?
为什么在下游出现了沙洲?
一点,两点
像是苍蝇玷污了绿绸
不必惊讶
是泥沙总要停滞、淤积
吓!沙洲
不要炫耀你的孤鹜落雁
那不过是空虚的梦幻
不要炫耀你那飘摇的白荻
那不过是一片片白色的降幡
你挡不住洪流
挽不住狂澜
是山洪的儿女
就要冲击而过
是瀑布的子孙
就要飞掠而过
是水滴、是浪花
仍要喷吐泡沫
拨开云雾
直奔海路
向着同一方向
迈着同一步伐
一路战鼓
浩浩荡荡
无限广阔的海洋将属于她!
无限光亮的旭日将属于她
无限瑰丽的虹彩霓霞
都将属于她!
3. 大江东去,( )古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大江东去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
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不由不使人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涌、奇才辈出的年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英雄人物风云际会,而最令东坡向往的是周瑜,以“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写青年帅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向往,必然要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素材。
史载,建安三年,孙策亲迎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并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这一细节,以美人衬英雄,(西施、范蠡泛舟湖上)接下来从容貌仪态上写周瑜儒将风流姿态,大敌当前,谈笑自若,指挥镇定,强敌瞬间瓦解。“故国神游……华发”:这里边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同黑暗的政治现实和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大相抵牾,思绪深沉、感慨顿生,仕途蹭蹬、壮怀莫酬,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洒脱情怀于此略见一般。(坡仙)本词极雄丽之至,大起大落,横绝今古。
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章法:上阙: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下阙:抖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音韵:入声韵,短促有力。
诗歌是韵文,讲究节奏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境出现时由原来的七字句换为四字句,使意外、突变更强烈。
另如“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诉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这雄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慷慨雄浑,激烈悲壮。
4. 大江东去的古诗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郭沫若对辛弃疾纪念祠题 铁板铜琶 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 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
“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5. 大江东去的诗词语谁有
此句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释: 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
“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人道貌岸然是”意谓“据人们讲”。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古以抒感而已。
“周郎”,即周瑜。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歇拍二句,总结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谨……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苏轼在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所以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公瑾”,周瑜的字。“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周瑜。
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刻划,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一句,既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同时也是在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否则难免出现如诗人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
这就强调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三国志·蜀志》说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是写的诸葛亮。
但是,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移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这样理解不会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
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边疆危机的确良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呵!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塑造导演这一战争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感情契机。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量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
虽然词的结尾调子失之低沉,但这也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这种故作超旷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
6. 关于诗歌《大江东去》
此诗的作者是沙白。
沙白 192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原名李涛、李乙等,后更名理陶。
四十年代在学校读书时开始学习写诗,并在当时报刊上发表。后因读工科大学和参加革命而停笔。
五十年代中期调工厂工作后从新开始创作,1956年曾以鲁氓的笔名出版过一本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诗集《走向生活》。1949年初参加工作,从事过新闻、工业、宣传、文艺等工作,曾任《萌芽》诗歌编辑,1962年调南通市文联,历任秘书长、副主席,1980年调至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著有诗集《杏花春雨江南》、《大江东去》、《砾石集》、《南国小夜曲》、《沙白抒情短诗选》、《独享寂寞》等。《独享寂寞》获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中坤杯??首届艾青诗歌奖”。
全文是 沙白《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雪浪万里 惊涛万里 鼓角万里 风雷万里 不到大海不回头 白昼黑夜无休止 摇醒一片片土地 跨越一丛丛峡谷 汇流一条条水系 流啊、奔啊、闯啊! 大山一劈两半 平原一分两片 摇撼大地 拍击长天 从通天河涓涓细流 到出海口烟波渺茫 呀—— 这就是长江 八百里洞庭容不下脚掌 三万顷太湖拉不住衣襟 看,涌来多少子弟 卷起漫天烟云。 大江东去 一切向往大海的 一切向往太阳的 千溪万河都赶来汇合 来啦,来啦! 从雪山呼啸而来 从丛林迂回而来 从丘陵夺路而来 从地底喷涌而来 来啦,来啦! 挣脱锁链 揩净泪水 亮着红樱 闪着红旗 肩披硝烟 头顶风雨 浪追着浪 浪挤着浪 浪拽着浪 浪推着浪 向东啊,向东! 大海在前 旭日在前。
留在后面了 皑皑的雪山 高原的花香 萧森的峡谷 湍流的险滩 融进江流了 神女的泪 楚王的梦 船夫的哀歌 诗人的吟诵 沉入江底了 武夫的折戟词客的悠怨 奴隶的锁链 海盗的破船 每一滴水都是山洪的子女 每一朵浪都像夸父逐日一样 纵百遭阻拦 千遭曲折 还是向东 向东啊,向东! 大江东去 嗯?为什么? 为什么在下游出现了沙洲? 一点,两点 像是苍蝇玷污了绿绸 不必惊讶 是泥沙总要停滞、淤积 吓!沙洲 不要炫耀你的孤鹜落雁 那不过是空虚的梦幻 不要炫耀你那飘摇的白荻 那不过是一片片白色的降幡 你挡不住洪流 挽不住狂澜 是山洪的儿女 就要冲击而过 是瀑布的子孙 就要飞掠而过 是水滴、是浪花 仍要喷吐泡沫 拨开云雾 直奔海路 向着同一方向 迈着同一步伐 一路战鼓 浩浩荡荡 无限广阔的海洋将属于她! 无限光亮的旭日将属于她 无限瑰丽的虹彩霓霞 都将属于她。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根据词语写出相应的诗句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