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城文峰塔的诗句
1. 应城文峰塔的具体资料
文峰塔,亦名文笔峰,又称凌云塔。是应城市仅有的一座古塔,塔址位于应城市南郊四华里处的沙岗村。文峰塔巍然屹立,直插云端。它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捍卫民族文化的见证。
文峰塔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据《光绪应城志》卷二介绍,邑人熊汝弼著新文昌阁序摘,“明季时,于栎林立新市,镇水口,而起文峰塔。”其意为塔址在当时不仅是风景胜地,而且是应城石膏、食盐、芦柴的转运中心,是一座矗立于商贸云集之地的宝塔浮屠。
文峰塔的毁圮和重建经历了三百多年,据相关实料记载: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江西进士唐公辰,掌院蒲,兼长青鸟术,见水清秀,卜为巽上,选其址置基。道光年间余杭举人光斋知应城县时,与防务统一筹款,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营建落成,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兵乱。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
此塔高34米,为六面七层,砖石结构。第一层面宽5.7米,塔基用条石砌成,面积为66平方米,厅为方形。二至七层,厅为正六边形,每边宽1.63米,墙厚3.3米。塔尖系金属铸件,底层皆由青砖横铺垒砌而成,四方嵌有青石书刻:“凌云塔”。塔面层层交错,均有青石为槛的半圆转门。还用迭涩砖层和菱角牙子砖,在塔身壁外砌出腰檐,线条柔和,结构精美。塔西南面辟门,门楣上镌“青云直上”。整个塔体,立面纤巧,造型均衡。塔内可循梯而上,凭高远眺,蒲城胜景,一览无余。尤为奇特的是,设计者在塔二层故型玄殊,将转门建成外开内合形置整个二层一片黑暗,增加了这座宝塔的神秘感。
塔端铜顶高约丈余,系黄铜铸就,成宝葫芦状。百十年风雨浸袭,安然无恙。传说铜顶铸成后,因重达数吨,安装困难,当地群众以土垒台,用木杠顺坡慢慢上橇,历时数月,感动鲁班,他乘一个风雨之夜,施神力将铜顶提了上去。自此,鲁班在文峰塔一带香火不绝,倍受尊敬。
日军入侵时,对塔顶垂涎,几度欲作军火原料,当地人民一面加紧保护,一面以鲁班故事吓唬鬼子,日军为了维持“王道乐土,歌舞升平”的虚假景象,慑于民愤,才改变计划,塔得以幸存。
20世纪90年代末,应城市委、市政府在此修建文峰塔公园,以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
2. 文峰塔靖州散文诗
王一宁《文峰塔赋》
涪水东篱,琼楼渺渺;嘉陵南岸,碧树葱葱。塔伸若笔,身挺如松。依山水而居宝地;点魁星而号文峰。顶红日而生蜡炬,撑彩虹而射弯弓。观百世沧桑,挥臂遥指苍穹外;送三江帆影,驻足留停烟雨中。
玉座银尖,白墙绿瓦,定海神针,顶天玉柱。携明月,辉宏东壁图书府;刺碧云,泽润西苑翰墨宫。尘世航标,点明十字徘徊路;寒窗玉管,惊醒三更不老翁。
登百尺台阶,赏春花秋月;听学府晨钟,思六朝往事。闲攀几步,江面渔歌唱晚;更上一层,眼前百舸竞帆。老街品酒,情牵六岸远游客,深巷题诗,梦回千年古遗踪。歌高塔而尊坦率,颂直桅而赞由衷。褒德润而思高远,扬诚信而倡孝忠。立地顶天,男儿肝胆,摘星揽月,学士心胸。呜呼,修文悟道,造极登峰。
3. 文峰塔的神话传说
文峰塔传说:文峰塔,百十年风雨浸袭,安然无恙。
传说铜顶铸成后,因重达数吨,安装困难,当地群众以土垒台,用木杠顺坡慢慢上橇,历时数月,感动鲁班,他乘一个风雨之夜,施神力将铜顶提了上去。自此,鲁班在文峰塔一带香火不绝,倍受尊敬。
日军入侵时,对塔顶垂涎,几度欲作军火原料,当地人民一面加紧保护,一面以鲁班故事吓唬鬼子,日军为了维持“王道乐土,歌舞升平”的虚假景象,慑于民愤,才改变计划,塔得以幸存。 拓展资料: 文峰塔,亦名文笔峰,又称凌云塔。
是应城市仅有的一座古塔,塔址位于湖北省应城市南郊四华里处的沙岗村。倚塔远眺,富水风光,尽收眼底。
文峰塔历经明、清多次毁于兵祸,至清同治十年(1871年)又重修建,保存至今。 20世纪90年代末,应城市委、市政府在此修建文峰塔公园,以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文峰塔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峰塔。
4. 李白给应城汤池写的诗
公元730年,李白在湖北安陆—古称云梦泽的地方定居。在此期间,他听说了一个在当地流传已久的玉女汤传说,于是来到了安州应城寻访踪迹,并留下了传世佳作《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地底烁朱火,沙傍歊素烟。沸珠跃明月,皎镜函空天。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濯濯气清泚,晞发弄潺湲。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
李白的仙临并留下诗句“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千古佳句,使得汤池名声鹊起
5. 描写应城美景的精美段落句子
1、黄昏,一缕轻烟从烟囱里轻盈的飘出来,地面还留一丝余热,黄昏不像正午那样闷热,而是清爽的风中略带一丝暖意。
抬头望着天空,只见红彤彤的晚霞已经染红大半片天空了,形状更是千姿百态:你看!一只凶猛的老虎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跑着跑着,不见了,却出现了一匹骏马,它在无边际的草原上奔跑着……天空的颜色也变化着:深红粉红橘红……仿佛是魔术大师的精彩魔术,让人目不暇接。 2、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6. 文峰塔的文峰塔简介
文峰塔坐落于仁化县城南面1公里之锦江河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据清同治《仁化县志》载:“文峰塔在城南隔河一里矮岭村,明万历四十年,知县高应选建;未竟,知县胡京球成之,塔下为仁阳书院。”
7. 形容湖北的诗句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随州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不朽诗篇赞美随州。
原文:《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天门 茶圣陆羽赞美故乡天门 【六羡歌】. 〖唐〗 陆羽.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唐代诗人皮日休赞美故乡天门《送从弟皮崇归复州》 羡尔优游正少年,竟陵烟月似吴天。
车螯近岸无妨取, 舴艋随风不费牵。 处处路傍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
殷勤莫笑襄阳住,为爱南溪缩项鳊。 唐代诗人皮日休赞美故乡天门《天门夕照》 落霞如绮绚晴空,坐对天门欲下舂。
十里孤峰层汉碧,数村残照半江红。 荒城市螟人归牧,远浦沙明水宿鸿。
回首长安何处是,崔峨宫阙五云中。 据《天门县志》记载,文学泉系晋代支遁和尚开凿,因水质优良,深受历代茶人推崇。
宋代王禹 曾专程来天门品尝井泉,并赋七绝一首,诗曰:" 石封青苔百尺深,试茶尝味少知音。唯余半夜泉中月, 留照先生一片心"。
诗中既表白了对陆羽怀念;同时,对陆羽研究茶事作出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但陆羽身后,西塔寺与文学泉长久湮没,直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于旱灾掘塘取水,才发现了井址和书有"文学"的断碑,证实井址所在,才恢复胜迹。
在井泉附近,还建了陆羽亭。可惜到1935年大水冲于前,又为日寇战火毁于后。
1957年重建后又遭"文革"破坏。1981年再次重建至今。
在重建的陆羽亭内立有一块石碑,正面镌刻"文学泉"三字,背面题有"品茶真迹"四字。永远留照人间。
应城 李白游历江南时,曾隐居汤池,赋得《安州应城玉女汤作》留千古,留下“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诗篇佳句。 江陵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荆门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留下了《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诗篇。
襄阳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李白是孟浩然的崇拜者,他曾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到襄阳多次,与孟浩然携手共游襄阳山水。在襄阳留下十数首诗歌: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成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襄阳曲四首》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襄阳曲四首》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岘山怀古》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襄阳人,他在《登襄阳城.》诗中写到: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孟浩然是山水派诗人,又是襄阳人,他写襄阳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五十余首,现摘录几首,看看他笔下的襄阳山水,是不是更有韵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 楼台远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
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登安养城楼.》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来一攀跻。《登望楚山最高顶》 黄州 著名词人苏东坡在黄州东坡赤壁写下不朽名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有关文峰塔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