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的诗句古代
1. 形容吃的古诗词
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3、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4、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
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粔籹读jù nǚ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撒子,由中原传到东莞后,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
其中陆游所说“簇青红”,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6、刀削面:民间有顺口溜形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7、酸梅汤: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然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泠泠有声,清远而浏亮”,那是卖冰梅汤的在走街串巷。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8、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9、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说起扬州,除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光,还有扬州大厨们引以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丝,将豆干劈成片再切成丝的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俗语说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扬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丝。
《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这首词说得正是扬州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2. 形容好吃的古代诗句,能琅琅上口的,不要形容某个食物的诗句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
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 东坡肉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
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东坡肉据考是为纪念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
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公。
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 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
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您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您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
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
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
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
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
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
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礻右)四年七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元(礻右)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扩展资料:现在的东坡肉肉都是非常美味的,肥瘦结合,肥而不腻,软糯合口,入口即化,配上料酒和调料味道妙不可言。
不过苏东坡当时的东坡肉可不是这么美味的啊,当时的东坡肉也就是煮一下,弄点盐,没有那么多调料搁现在我是肯定吃不下去的,不过对于宋代的时候的那些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东西了。所以真正的由苏东坡做的东坡肉就是市场上贱卖的廉价猪肉,然后用清水煮的。
有点味道的东坡肉也就是从明代的时候开始的,挑选上等的猪肉,要肥瘦相间,烹饪的时候也加入了很多调料,糖,酱油和料酒,不是寡淡的清水,口味比较重,明代时候的东坡肉才是我能接受的东坡肉。不过,如果没有宋代时候苏东坡解锁了猪肉,猪肉可能现在。
3. 和吃面有关的古代诗句
1、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宋代黄庭坚《过土山寨》
译文:面条一杯像银线一样散乱分布在碗了,蒌蒿几片像玉簪横放在面上。
2、一杯齑餺飥,老子腹膨脝。宋代陆游《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
译文:一碗齑面,我的肚子都胀大了。
齑餺飥:即齑面。膨脝:亦作“膨亨”。腹部膨大貌,泛指胀大。
3、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麞书。宋代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
释义:本想去为客人端上汤饼,但却发愁写错了“弄麞”的这个“麞”字。
4、汤饼赐都尉,寒冰颁上才。唐代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 》
释义:汤饼赐给都尉,寒冷的冰才出来。
5、我欲去为汤饼客,买羊沽酒约何时?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元好问《杨焕然生子四首之二》
释义:我想去做吃面的客人,买羊称酒约什么时间?
6、更醉使君汤饼局,儿童他日记通家。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元好问《杨焕然生子四首之四》
释义:更加昏醉在这个汤饼局上,孩子以后记得这里的所有人家。
古代,面条最初只称为“饼”,“水溲饼”、“煮饼”便是中国面条先河—— “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引:刘熙《释名》),其意指用水将面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称之为“饼”;以水煮的面条或面块亦全作“饼”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土山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陈述古弟章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翠微寺有感 》
参考资料来源:个人图书馆-《元遗山集》卷十二
4. 唐代七言绝句跟吃有关的诗句
杜甫在《丽人行》中描写了他见过的最高规格宴席“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但是下百面笔锋一转“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他受到阌乡(今河南省内,古代度兵家重地)姜侯的款待,吃了一次黄河生鱼片(中国古代鱼肉最高级的吃法便是生鱼片),并观看了厨师切鱼的过程,留诗《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其中切鱼的场景用了一句“无声细下飞碎雪”,可见刀工之精问湛、鱼肉之白嫩
李白行路难中 “金樽答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不是唐代的
苏东坡被贬在海南岛詹县。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老妪,她的手艺回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答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5. 关于吃饭的诗句
1、《行行重行行》汉代:佚名
原文: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2、《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
原文: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冬天早晨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洛涧入淮后水势一片茫茫。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不错。而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4、《立春前七日闻有预作春盘邀客者戏作》宋代:陆游
原文:
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
一饼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几春风?
译文:蓼菜嫩芽鲜嫩翠绿,饭桌上欢声笑语。望着那人没有把饼分出来,老了不知道还有几年春风。
5、《煮粥行》清代:尤侗
原文:
去年散米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数百。
去年领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见皮骨。
译文:去年送米的时候有数千人,今年煮粥才有几百人。去年领米的有完整的衣服,今年看见领粥的都瘦的皮包骨了。
6. 关于吃食的诗句
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
3、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
4、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古代关于吃蝙蝠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