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爆竹的诗句
1. 关于放鞭炮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除夜》: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杜审言《除夜有怀》: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红楼梦》灯谜: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 范成大《爆竹行》: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 唐来鹄《早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2. 放爆竹的相关诗句
历代的文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面朝东方,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汉族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在中国,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所以,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王安石《元日》内容及赏析。
3. 关于放鞭炮的句子
我先点燃了“地转”,“哧哧哧”,导火线冒起了火花,导火索一点又一点地“隐退”,终于到了底.“咦,咋还没转!”我正准备走上前去,只见“地转”突然开始冒出经色的火花,并且以“光速”向我袭来,我一跳,躲开了,而它却不停地向前跑,像一个忠诚的士兵,直直地往前跑,只能进,不能退.更刺激地还在后头,只见“地转”加速跑了一些路后,突然腾空而起.嘿,“地转”竟然变成了“天转”.“天转”在天空中忽上忽下,绿色的光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碧绿的叶子.而地转的生命也似乎在此刻终止了,在这安祥而又宁静的气氛中,“啪”的一声从天空中掉落了下来.我捡起它仔细一看,发现它的“尸体”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圆柱体.
我又放了一个“鸣轮花”,只见它先尖着嗓音叫了一声,然后也旋转起来,不住地喷花,这花什么样子都有,但还以“菊花”为多数.喷到最后,中间突然蹦出一个大彩球,又在大彩球里蹦球……
4. 关于禁止放烟花爆竹的古诗
古时没有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1992年,广州明文“禁炮”,成为全国最早订立“禁炮令”的城市。
古代对爆竹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写爆竹和节日气氛。
“轧轧平原冻草萌,却教非夏以雷鸣。春从和朗声中报,人在吉祥烟里行。
仙木骈罗增气色,飞霙借助散瑶琼。东皇鼓吹连宵发,百福昌昌入凤城。”
2、借物咏志。
“一声爆竹透云端,惊醒苍生睡不安。若使江淮豪杰听,定应惭悚胆先寒。”
形容爆竹声音大,使得豪杰都要自惭形秽。
“发发寒初破,沉沉梦正惊。梅花香里一时鸣。恰似催将腊去试春声。
赋拟闲居岳,人同近市婴。老来心性渐都平。绿茗青灯猛地意纵横。”
借爆竹抒发自己无所作为的苦闷。
"英勇见精神,一声天下闻。九霄欢跃舞,落地却无声。"
5. 有关爆竹的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王安石《元日》
身如束帛气如雷,
能使妖魔胆尽催.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头相看已化灰.
——《红楼梦》第22回元春制的灯谜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明朝范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6. 与“爆竹”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王安石《元日》
2、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红楼梦》第22回元春制的灯谜
3、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明朝范成大《爆竹行》
与“爆竹”有关的诗句: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2、《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赏析:
“拜年”,是过年时最隆重、最热烈的一项礼仪活动。投送拜贴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交换个“名片”,表示礼数到了。表个心意,既礼貌,又雅致。礼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简陋。而拜贴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送贺年卡。
3、《爆竹行》
明朝范成大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赏析:
大年初一的早上爆竹船又来了,要在苏杭一带停五天。一大早吃完早饭,取来竹竿分截成五尺长短的竹筒放到火中烤烧,当火力足够时,竹节间水分像流汗一样渗透出来,这时卜人急忙取走,孩童们纷纷躲在远处站立一旁。竹筒在门庭的阶梯上撞落,噔时响起雷霆大吼。一声两声百鬼惊怕,三声四声把鬼怪吓的倾巢逃去,十声百声牛鬼蛇神全都吓跑了,八方六合都安平下来。从床下拾起的焦碳中还存有可驱赶厉鬼的余威。现在可以把药汤都存放一边改换酒杯了,尽日的游玩终于可安稳睡一觉了。这首诗描绘的是春节的早晨,主人公在家中安排燃烧爆竹的事,表达了诗人新年愉悦欢畅的心情,寄托了诗人对居家平安的美好愿望。
7. 关于爆竹的诗歌
畲田行
【唐】刘禹锡
何处好畲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
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
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
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
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
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余金。
生春二十首
【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稚戏中。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骂雨愁妨走,呵冰喜旋融。女儿针线尽,偷学五辛丛。
岳州守岁二首
【唐】张说
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
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失调名
【宋】晁补之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玉楼春
【宋】李处全
年光箭脱无留计。才过立春还守岁。要知一岁已寻侬,听打个惊人喷嚏。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明朝末后饮屠苏,白发从渠相点缀。
一翦梅
【宋】韩淲
醉倒城中不过溪。溪外无尘,惟掩柴扉。水浮桥漾翠烟霏。一片闲情,能几人知。留饮君家絮帽敧。爆竹声中,万事如斯。梅催春动已熹微。尔既能来,我亦何疑。
鹧鸪天
【宋】刘辰翁
旧日桃符管送迎。灯毯爆竹斗先嬴。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梅弄雪,柳窥晴。残年犹自冷如冰。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喜迁莺
【宋】史浩
雪消春浅。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系马合簪,鸣鸦列炬,几处玳筵开宴。介我百千眉寿,齐捧玉壶金盏。最奇绝,是小桃新坼,争妍粉面。女伴。频告语,守岁通宵,莫放笙歌散。酒晕朝霞,寒欺重翠,却忆凤屏香暖。笑拂满身花影,遥指珠帘深院。待到了,道一声稳睡,明年相见。
柳梢青
【宋】宋无名氏
爆竹声收,烧灯节过,恰又经旬。闻道当年,长庚梦李,嵩岳生申。江淮草木知名。有多少、阴功在人。只恐称觞,棠阴未徙,促觐枫宸。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描写放爆竹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