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兴张公洞的诗句
1. 游宜兴张公洞作文
太阳又升起,昨天的善卷洞之行让我还没从快乐中神游回来,今天又要前往张公洞,我真是太幸福了。
从网上查知张公洞又名庚桑洞,位于宜兴市西南22公里的盂峰山中,是个古老的石灰岩溶洞,据称发现于春秋时代。它景色绮丽,雄伟壮观,有“江南第一古迹”之称。
相传中国道教创始人汉代的张道陵和唐代的张果老(八仙之一),都曾相继在此隐居修行,因而得名。张公洞奇异天成,奥妙无穷,迂回曲折,洞中有洞。
尤为奇异的是,在炎热的夏天,洞中可有冬季的严寒和春秋的暖煦,可谓“山外方一日,洞中已一年”。 带着盼望和兴奋我们来到了张公洞。
但和善卷洞相比这,里冷清极了,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但一打听才知现在张公洞正在建造水路,所以本地人和旅游团都不选择这里,但却被我们误撞了来。
“即来之则安之,只要它还开放,我们就去看看”爸爸说。因为还在修缮所以连导游也没有,看来只好我们自已互相解释了。
很快就来到了下洞的入口,随着石阶的向下,里面越来越黑,湿气也越来越重,前方烟雾迷漫,两旁隐隐约约地映出了几块巨石的轮廓,正中间是一大片整齐的台阶。站在洞中过了一会才适应它的幽暗,这里宽广豁达、可容数千人,“海屋大场”四个大字在石壁上隐约可见。
左面洞底幽暗,犹如深不可测的海底。仰望穹顶,如高山屋脊,气势磅礴。
四周怪石嶙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天然构成各种奇特的景物。石缝中泻出的蓝光使溶洞显得更加“光怪陆离”。
这时我们才发现诺大的一个张公洞就只有我们三个人。我不死心地大叫:“有人吗?”只听见我的声音在洞中回响,不时惊起几只蝙蝠……等我的声音静下来,整个溶洞又恢复以前的寂静。
我和妈妈都很害怕,但一旁的爸爸却给我们打气:“这真是天赐良机呀,现在整个洞就是我们的了,没有人来打扰,我们就只当是一次探险吧!”在爸爸的鼓舞下我们打起精神又重新出发了。 沿中间的石阶而上,突然眼前一亮,出现了一个非常宏大的海底龙宫,两边是对称的石阶,大厅中央悬挂着一对垂岩构成的“宫灯”,富丽堂皇。
穹顶上云雾缭绕,奇岩怪石,五光十色。两株古老的石松,傲然挺拔,宛如龙宫庭柱。
石松下,一头雄狮张大嘴巴,仰首翘尾。噢,这就是传说中的“海王厅”。
电视剧“笑傲江湖”也在这里拍过片段。我欢呼着跑下石阶,完全忘了刚才的紧张。
来到了海王厅,在它的中央是由溶岩滴水聚积而成的水池,虽然现在还在修缮,各种钢筋铁管横在洞口,但在池中洞口与蓝天相接的倒影,还是形成了绝妙的“洞中蓝天”这种奇妙的景象。 被这种景象所感染,我们走入海王厅左侧的小洞,传说洞内有清澈见底的泉水,称水洞。
在洞底可以“坐井观天”。但现在水洞在整修,小洞中又延伸出很多支节,我们常常就走进了死路中。
洞中很阴冷,洞壁上不时有小水珠渗出,随着幽暗的灯光,我们已在洞中转了半个多小时,但依旧没有找到出洞的路。我们的鼻子上都渗出了汗珠。
我一只手紧紧拉住爸爸的衣襟另一只手又紧紧握住妈妈的手,心里一个劲地默念:“洞口快出现,洞口快出现”。突然听见妈妈说:“咦,这儿我们好象刚才走过?”我和爸爸一看,果然是。
因为走到这块“鱼嘴石”旁,妈妈曾经笑言:“不会走不出吧!我们放一样东西作个标记”,现在我用小石子垒出的“人”字正静静地躺在鱼嘴石旁。一刹那空气好象凝结了,我紧张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妈妈蹲下来抱住我说:“超超,坚强!不会有事的,这也是一种锻炼,锻炼我们的勇气和毅力。只要我们团结不放弃,会出去的。”
爸爸也爽朗地笑了,说:“有我在,没事的!”正当我们准备重新出发时,前方传来了声音,在这静寂的石洞中显得格外清晰。我们询声而去,走了约几十米,隐约见前方出现一团黑影,我大叫一声:“前面是不是有人呀?”那黑影突然不动了,过了一会才听见他的声音:“天哪,总算碰见人了!”我们双方会合,借着石壁冷冷地光线,才发现对方也是三个人:两男一女。
经过一番交流才知他们是南京来旅游的大学生,和我们一样也是自驾游。在这个洞中转了近一个多小时了,正准备打110求救时,我们一家就出现了。
我们六个人好象“他乡遇故知”那样兴奋,完全没有陌生感。常言道“人多力量大”,经过沟通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双方走不通的是正在开掘的水路,因为工程没结束,所以不相连,也就走不出。
我们只要排除双方已走过的路,再找出以前的洞壁,就一定能走出去。”这回由两个男生开路,我和妈妈还有那个大姐姐在中间,爸爸压阵,我们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互相帮助,滑的地方大家手拉手,陡的石路大家互相搀扶,走错路的时候不气馁互相鼓励……又走了几十分钟,第一个大哥哥突然叫了起来:“阳光,我看见阳光了。”我们鱼贯地跑出了石洞,外面的阳光是如此灿烂。
我们欢呼着,互相拥抱。这个地方从网上我知道它叫“一线曙光”。
从这沿着石阶而下就是“海王厅”。往上的则是通往朝天洞口——盂口。
但现在它正在修缮中,无法上去欣赏磐石上镌刻的元代杨维桢所题“海内奇观”四个遒劲的大字。有点遗憾,但今天我已。
2. 宜兴张公洞的简介
宜兴张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东北的无锡市60多公里。该洞具大小洞穴达72个,各洞的温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内奇观”之称。相传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称张公洞。
3. 关于“花甲之年”的诗句有哪些
发宜兴
宋代:曾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鞵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译文:
我虽然已经六十岁垂垂老矣,却又要拖家带口登船去远行。在阳羡暂住了三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头却没钱。游山观水到了废寝忘食境界,风声雨声都不会影响我睡眠。从今后在我这个平民的梦里,不是到了张公洞就是游善权。
《发宜兴》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此诗抒写作者即将离开宜兴前对宜兴的眷恋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年华老去的感伤、对羁旅飘泊的痛苦、对归隐之地山水的神往以及对赋闲生活的怅惘无奈之意。
扩展资料:
《发宜兴》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曾几离开宜兴之时。当时曾几已年近六十,之前曾客居宜兴数月,并作有《宜兴邵智卿天远堂》《游张公洞》等诗。
宋室南渡以后,曾几的任职地方频繁变换,先提举湖北茶盐,再徙广西运判,又历江西、浙西提刑,可谓经历不少羁旅行役之苦。在绍兴八年(1138年),又与其兄曾开因触忤秦桧而一同被罢官。
在写这首诗的头一年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形势发生巨大逆转。于是曾几产生了寄情山水乃至退隐山林的想法,但他最终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于是在离开宜兴时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发宜兴
4. 宜兴张公洞介绍
溶洞面积约3200平方米,游程1000余米。自下洞入,为“海屋大场”,怪石峥嵘,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拾级而上,即烟雾缭绕的海王厅,又称天蓬大场,为洞之精华所在。周围还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盘洞、一线曙光洞等。 张公洞洞中有洞,洞内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复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从海王厅经“云梯”、“天桥”而上,由“天洞”出,即达孟峰山顶。岩壁有元代杨维校的题刻。洞顶有“望湖亭”,可远眺太湖风帆。下洞似一座大厦,名为海屋大场。天洞以海王厅天师台为中心,洞顶朝天,故名为朝天洞。 因张公洞景色奇美,享有江南第一古迹之誉。 张公洞内景
玉泉洞与张公洞毗邻,长300余米,沿着曲折的水道顺流而下,有四个石厅,厅内景致各异,钟乳、石笋晶莹洁白,如冰凌垂地,似玉笋接天.伏流出洞,汇成甘泉池,明代史际曾在此建甘泉精舍与甘泉碑.一山两洞,咫尺相邻,洞内景观各具特色,确为世所罕见. 据道书记载,春秋时,道家庚桑楚曾在洞内隐居,并著有《庚桑子》九篇,东汉的张道陵和唐代的张果老也曾在洞内修过道。唐代开元时,唐明皇在张公洞旁敕建洞灵观,并亲自题写了观额。宋代改建为天申万寿宫,清代改为朝阳道院。 洞灵观重建于1995年3月,与张公洞相邻,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占地近万平方米。自山脚至山顶,重门次第,殿宇巍峨、红墙黛瓦、绿荫掩映,建有灵观殿、玉皇殿、天师殿、三清殿等八座殿宇,殿内29尊神像熠熠生辉。 蒋义海艺术馆在张公洞口,依山傍水而建,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馆内陈列了蒋义海精心创作的80余幅国画、漫画、书法作品和其他艺术成果。蒋义海是江苏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省文联高级美术师、书画家,他的漫画寓意深妙,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他的国画题材多样,独具特色,尤擅画梅,其《红梅图》特别受到“爱梅犹爱命”的蒋纬国先生的青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宜兴张公洞天气预报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