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伍子胥诗句
1. 关于伍子胥的诗
伍子胥庙
朝代:宋 作者:王禹偁
朝驱下越坂,夕饮当吴门。
停车访古迹,霭霭林烟昏。
青山海上来,势若游龙奔。
星临斗牛卷,气与东南吞。
九折排怒涛,壮哉天地艮。
落日见海色,长风卷浮云。
山椒戴遗祠,兴废今犹存。
残香吊木客,倒树哀清猿。
我来久沉抱,重此英烈魂。
嗟吁属镂锋,冥尔国士冤。
峨峨姑苏台,榛棘晚露繁。
深居麋鹿游,此事谁能论。
因之毛发竖,落叶秋纷纷。
题伍子胥庙壁
作者:唐寅
白马曾骑踏海潮,
由来吴地说前朝;
眼前多少不平事,
愿与将军借宝刀。
2. 与伍子胥有关的诗词
《伍子胥》
《伍子胥庙》
《题伍子胥庙壁》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3. 与伍子胥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伍子胥庙》
年代: 宋 作者: 鲍寿孙
百世子胥调,犹存寂寞中。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遗忠。
故国古今梦,怒涛朝夕风。登临一长啸,斜日海门红。
《伍子胥庙》
年代: 宋 作者: 李廌
烈士可庙食,么麽可悲夫。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
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
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
《读伍子胥史事》
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
惆怅当年死属镂,到头忠义竟何如。眼悬城郭空怀旧,魂寄江涛尚贾余。
向使君王从谏诤,未应宫阙便丘墟。唯应教是鸱夷子,万里扁舟计不疎。
题伍子胥庙壁
作者:唐寅
白马曾骑踏海潮,
由来吴地说前朝;
眼前多少不平事,
愿与将军借宝刀。
伍子胥介绍: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本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1-2]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4. 伍子胥的名言
我必覆楚。
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之子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伍子胥(前559―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名昀(yún),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家场)人。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
电视剧《兵圣》中的伍子胥(赵毅饰)(6张)
胥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据《伍氏族谱》记载,伍子胥的曾祖父伍参在楚庄王时“以功封伍地,遂为伍氏。”公元前547年,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为岳父之事受牵连逃到晋国,后楚康王安排接他回国。
其后裔以食邑为姓,他的儿子就叫椒鸣。而这一次,楚康王在“益其爵禄”时又将伍举复封于伍地,即现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场村,以封地为姓,“易椒为伍”,这就是伍姓的来源。因此,伍场村为伍子胥故里名副其实。[1]
《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苏州至今有纪念伍子胥的城门“胥门”、祭祀的祠堂和墓地并被入祀“500名贤祠”,1988年秋,中国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以“古贤至德尊三让,吴苑雄涛溯伍胥”的对联书赠苏州,苏州为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址(现苏州规划展示馆)前树立了雕像和纪念园。
5. 请问谁知道有一句有关伍子胥的名句
日暮途穷 就是《伍子胥过昭关》 里的 比喻计穷力尽,接近灭亡 据《史记·伍子胥(xū)列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叫伍子胥。
伍子胥与另一个大臣费无忌素来有仇,费无忌总想找机会陷害伍子胥。 有一次,费无忌借故在楚平王面前诬告伍子胥。
楚平王不问情由,听信了费无忌的谎言,下诏将伍子胥满门抄斩。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哥哥伍尚都被杀死了,伍子胥连夜只身逃出楚国,跑到宋国,最后到了吴国。
在吴国,伍子胥运用计谋,帮助吴王阖闾(hé lǘ)打败了对手,夺得了王位。为了报仇雪恨,他请求吴王和他一起带兵攻打楚国,发誓要将楚国打败。
最后,他们终于攻进了楚国国都,而这时楚平王早已死去。伍子胥为解心头之恨,下令将楚平王陵墓掘开,用鞭子将尸体狠狠地抽了三百下。
后来,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听说鞭尸之事,认为他未免太过分了。于是,写信责备伍子胥。
伍子胥看完信后,对送信人说:请你转告申包胥,我就像一个行路人,天已经很晚了,而目的地还很遥远,只好慌不择路,行事不合常规了。
6. 求伍子胥的经典语录~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
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
秦不许。包申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
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
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
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7. 我想写个伍子胥诗传,大家帮忙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於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
无忌不忠於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於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於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
建母,蔡女也,无宠於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於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於平王,因曰:「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
王且见禽。」於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
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於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
」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
员为人刚戾忍,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
」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
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
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於郑。郑人甚善之。
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
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
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於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
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
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
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於两国举兵相伐。
吴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钟离、居巢而归。伍子胥说吴王僚曰:「楚可破也。
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胥父兄为戮於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雠耳。
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於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於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
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
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楚诛其大臣郄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
后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於舒。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
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
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
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於豫章,取楚之居巢。
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
」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
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
子常败走,奔郑。於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
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郧公弟怀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
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王,己自为王以当之。
随人卜与王於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
」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
8. 求伍子胥的经典语录~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
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
秦不许。包申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
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
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
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关于伍子胥的诗句
1. 与伍子胥有关的诗词
《伍子胥》
《伍子胥庙》
《题伍子胥庙壁》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2. 与伍子胥有关的诗词
《伍子胥》 《伍子胥庙》 《题伍子胥庙壁》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
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3. 伍子胥的名言
我必覆楚。
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之子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伍子胥(前559―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名昀(yún),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家场)人。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
电视剧《兵圣》中的伍子胥(赵毅饰)(6张)
胥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据《伍氏族谱》记载,伍子胥的曾祖父伍参在楚庄王时“以功封伍地,遂为伍氏。”公元前547年,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为岳父之事受牵连逃到晋国,后楚康王安排接他回国。
其后裔以食邑为姓,他的儿子就叫椒鸣。而这一次,楚康王在“益其爵禄”时又将伍举复封于伍地,即现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场村,以封地为姓,“易椒为伍”,这就是伍姓的来源。因此,伍场村为伍子胥故里名副其实。[1]
《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苏州至今有纪念伍子胥的城门“胥门”、祭祀的祠堂和墓地并被入祀“500名贤祠”,1988年秋,中国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以“古贤至德尊三让,吴苑雄涛溯伍胥”的对联书赠苏州,苏州为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址(现苏州规划展示馆)前树立了雕像和纪念园。
4. 伍子胥出自哪部作品
《史记·伍子胥列传》
司马迁毫不掩饰对伍子胥的偏爱,无一贬词几乎全是正面的肯定与歌颂,他写道:“向令伍子胥从奢供死,何异于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重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伍子胥的故事诞生了多个典故多个成语,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有关伍子胥的诗歌。有关伍子胥的诗歌,也非常多。所见就有二十多首。这些诗歌的时代分布,南朝梁一首,五代一首,金一首,宋一首,元一首,明四首,清朝最多,共十六首。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多。
忠诚:忠心不二 为国自刎
“此头须向国门悬”,他对吴国的忠心不二和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让世人敬佩。最后为国自刎。
早年,他拒绝与郑定公合作灭楚分地,只想保楚国太子建和公子胜辗转逃命。
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追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策划刺死吴王僚,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阖闾任命他为“行人”,成为吴国重要谋臣。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今苏州古城的地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并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但是后来吴王阉闾去世后,他扶助夫差即位,帮助夫差打败越国,他劝阻夫差与越讲和,并阻止夫差让勾践回国,谏劝夫差放弃攻打齐国而伐越。夫差听信伯喜否谗言,疏远伍子胥.
伍子胥说:“大王!勾践奸诈虚伪,不可轻信。”
夫差说:“得得得!你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怎么?我的眼力还不如你?退下吧!”
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太宰由于越国对他大施美人计而主张"适可而止",不再攻打越国。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因而太宰的话正中他的下怀,越国也就因此能够保全下来。可是,败了的越国却来了一个给吴国的假象,最终如同伍子胥所预料的那样灭了吴国。这时候的夫差已悔之晚矣。最后在越王勾践赐夫差自尽,落得个掩面自刎。临死前夫差这才想起伍子胥的好处,哀叹道:“我自己杀掉了国家柱石伍子胥,现在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于黄泉之下?”说罢用厚布三层,遮盖住自己的脸,拔剑自刎而死。而西施被范蠡悄悄带走.
5. 有关夫差的诗词、要快、
《寄蒋先辈在苏州》 黄滔 唐
夫差宫苑悉苍苔,携客朝游夜未回。
冢上题诗苏小见,江头酹酒伍员来。
秋风急处烟花落,明月中时水寺开。
千载三吴有高迹,虎丘山翠益崔嵬。
《夫差伍员》 陈普 宋
载籍几千年,相踵兴亡迹。
何国非自取,一一有来历。
亡必以失道,与必以有德。
有德无不兴,不在防寇贼。
大纲一端正,上下合于一。
左右无共鲧,小大皆益稷。
执此治天下,天下无与敌。
无道必自亡,不可容智力。
中心一不正,祸乱起不测。
计虑非不周,防闲非不密。
龙蛇起平陆,刀剑出袵席。
昔常恨吴王,不纳伍员策。
父雠不共天,吴起不两立。
败之于夫椒,足报槜李役。
杀心如未谢,灭起如呼吸。
五千栖会稽,甲盾尚流血。
一举而尺之,后患永绝息。
奈何仓卒中,鬼神夺其魄。
不信忠臣言,坐使良机失。
瞬息二十年,越兵破吴国。
遂令泰伯祚,一日不血食。
至今尘编中,见者皆叹息。
抑尝思其故,此事未足蹙。
吴亡自有端,灭越故无益。
夫差诚已误,伍员未为得。
万事理为准,万理心为宅。
好恶一毫偏,成改千里隔。
本正不忧末,主强不愁客。
病四百有四,最患膏肓疾。
外邪何足忧,内寇逾螟{蜷右下换虫}。
家不在藩篱,国不在城壁。
怨不在仇雠,忧不在夷狄。
最毒是小人,必亡惟女色。
百祸生骄矜,众怨丛苛刻。
灭用无仁恩,死由肆胸臆。
子兰为刘石。平虑讨击使,
尚不逃三尺。华清羽衣曲,
岂得无敌绩。勾践诚可除,
宰嚭犹在侧。西施舞落日,
吴宫已荆棘。子胥计诚忠,
无乃学缓急。夫差爽已夺,
句践自千百。杀一留其余,
乱门岂可塞。寄语伍子胥,
善恶当详择。乱亡所当念,
心非最难格。
《雪西施》 释智圆 宋
范蠡无西施,胡以破吴国。
吴王轻社稷,为惑倾城色。
夫差强变弱,勾践雌成雄。
岂惟陶朱策,实赖西施容。
西施语复贤,褒贬何昏蒙。
便说倾吴罪,都忘霸越功。
《春秋战国门夫差》 周昙 唐
信听谗言疾不除,忠臣须杀竟何如。
会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颜见子胥。
《题夫差庙》 范成大 宋
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
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后灾。
梦见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台。
千龄只有忠臣恨,化作涛江雪浪堆。
《经夫差庙》 陈羽 唐
姑苏城畔千年木,刻作夫差庙里神。
冠盖寂寥尘满室,不知箫鼓乐何人。
《姑苏台杂句》 李绅 唐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
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草树烟霞昔遍游。
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夫差庙》 张咏 宋
由来邪正是安危,不信忠良任伯嚭。
自古家家有容冶,何须亡国殢西施。
6. 概括史记故事中伍子胥的故事
楚平王时期,伍子胥的老爸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就是他的老师。
太子建还有另一个老师,太子少傅,叫费无忌。这个费无忌大大地坏,不想辅佐太子,想要讨好平王。
平王派他去秦国请为太子求妻联姻。他看秦国许过来的是个绝色美人,心里就有了小九九,对平王说这妞简直国色天香,您可以留给自己享用,以后给太子另外再娶。
平王确实是个老色鬼,果然自己截胡了。费无忌因为这事有功,就离开太子改成给平王干活。
但是他又担心太子迟早一天登基,会来收拾他,于是就在平王面前总说太子坏话。离间计起到了效果,太子被打发去守边境了。
(关键元素:乱伦,淫乱,夺儿媳,《东周列国志》里还有偷梁换柱的计谋,为了掩人耳目,把秦女随从里一个姿色也不错的齐国女子嫁给了太子建)然而费无忌亡太子之心不死,继续日夜说打太子小报告,说他因为未婚妻被平王抢了,心里有怨恨,现在又在边境带兵,勾结外国人密谋造反呢,而太子太傅是谋士。平王信了,把太子太傅伍奢,也就是伍子胥老爹,召回来关了起来,然后又派人去杀太子,这人秘密地告诉太子,于是太子逃亡到宋国去了。
(关键元素:离间计,争夺太子之位,《东周列国志》里就有秦女担心自己的地位,要平王另外立和她生的儿子为太子)伍奢除了伍子胥还有个大儿子,伍尚。费无忌对平王说,他这两个儿子都是厉害人物,斩草要除根,如果不一并干掉,将来是个大患。
平王就召见伍尚和伍子胥,说来了饶你爸一名,如果不来,你爸就死定了。伍尚听了要去,伍子胥劝说,这明显是个圈套,为的是不留后患,我们不能白白去送去。
不如一起跑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后一定报仇雪恨。但是伍尚是个仁厚的人,他说我知道去了父亲也活不了,但是不去就更是明摆让父亲去死,这是不孝,如果日后还没能力报仇,那就不是苟且偷生,为天下人耻笑了吗。
你快跑吧,你将来给父亲报仇,我去陪父亲死。于是伍子胥逃了,他打听到太子建在宋国,于是也去投奔了宋国。
而伍奢和伍尚则被平王杀了。(关键元素:孝道,殉父难也是孝,是小节小义。
苟且偷生、忍辱负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是孝,是大谋。伍子胥哥哥并没有更多戏份,他的出场,似乎就是为了和伍子胥的孝做对比)宋国爆发内乱,太子建又跑到晋国。
晋顷公让太子建回郑国当内应,灭掉郑国后封给太子建。事还没成,阴谋败露,太子建被郑定公杀掉了。
(关键元素:农夫与蛇的故事。本来就已经是个悲剧人物,却因为恩将仇报,有更悲剧的结尾,以及悲剧的身后名。
似乎一切都是交易)伍子胥带着太子的儿子公子胜又准备投奔吴国。在路过韶关时遭到追捕,幸好碰到好心渔夫帮助渡江才没被抓。
之后一路讨饭到了吴国,跟了吴国公子光。(关键元素:伍子胥过韶关,伍子胥渡江的两个小故事。
在《东周列国志》里有更精彩的小说式描写,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了头,碰到隐士高人可怜他的冤屈所以帮他改头换面,偷天换日地过关。并且文中宣传了古时的一种“愚义”,我创造的词,相对于“愚忠”。
渡江时的渔夫,因为伍子胥说希望他不要告诉追兵他的行踪,便自溺了。施舍食物给他的守寡浣纱女,也自杀了。
岂止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简直可以为了萍水相逢的人,只因为自己的尊严与名誉,就舍弃生命。《东周列国志》中这种故事屡不鲜见,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为什么听着这么傻逼,居然能实现?因为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如此,一切为了尊严与名誉)伍子胥刚去没办法说得上话,不能左右吴国出兵灭楚。
不过他发现公子光有心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便介绍了刺客专诸给公子光,自己去种田了。后来楚平王挂了,新任楚昭王,就是当初被楚平王截胡的秦国美女生的儿子。
吴王僚乘楚国国丧期间派兵攻打楚国,反而因为国内空虚,被公子光乘机派专诸刺杀了。于是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于是伍子胥发达了,协助上位有功,被召去和吴王共商国事。(关键元素:专诸献鱼。
公子光阴养刺客专诸,乘着宴请吴王的时候,让专诸献鱼给吴王,然后用藏着鱼肚中的匕首刺杀了吴王。《东周列国志》这段故事很长,有专诸学特意学做鱼三月,另外有专诸的母亲为了让专诸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报公子光知遇之恩,而上吊自杀的故事。
刺杀吴王所用匕首,即为齐名干将、莫邪的“鱼肠剑”)接下来的十年,吴国和楚国不停交战。伍子胥和孙武一起带领吴国军队一次次打败楚国,打下一座座城池。
最后终于攻下了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已经提前跑掉了。
找不到昭王,楚平王也已经死了十年,伍子胥没处泄愤,便把平王掘墓开馆,尸体拖出来抽了几百鞭。有个楚国臣子,伍子胥曾经的老基友申包胥觉得伍子胥弃君叛国,鞭尸伤天害理,跑到秦王面前哭了七天七夜,要秦哀王派兵救救楚国,秦王实在拗不过,就出了兵。
吴王阖闾在楚国打仗,本来一起在打仗的弟弟夫概偷偷跑回去自立为王了。吴王对秦国吃了败仗,又要对付内乱,就从楚国撤了兵。
楚昭王也回到了郢都。(关键元素:伍子胥鞭尸。
申包胥与伍子胥两人的对话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一种认为食君禄,君臣之分已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另一种认为贤明的君王。
7. 伍子胥的作品赏析
中国古人伍子胥成了萨特笔下的存在主义者的兄弟,这自然与西方的文艺、哲学思想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有关,也与四十年代的特定历史背景密切联系;两者最终结合于作者冯至身上,他才是存在主义式的英雄伍子胥的实际创造者。
而冯至自己在这一创作中又何尝不显示出由“停留与陨落结成的连锁”?写作《伍子胥》是冯至十几年前就有的夙愿,但那时不会写成现在这个样子。“伍子胥逃亡的故事,我青年时就在脑里萦回着,什么江上的渔夫呀,水边的浣衣少女呀,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神往。
我早有把他们的故事写成叙事诗或小说的愿望”。[4] 照这样写来的话,只会是浪漫主义作品,伍子胥便会是浪漫王国的骑士。
但没有写成。那时的冯至还浸在沉钟社浪漫主义的余续里。
冯至的人生轨迹的“抛掷”在1930年有了变化,曾被鲁迅赞誉为“二十年代杰出的抒情诗人”,如今决定了要走学者道路,到德国留学去了。那么,他四十年代的重新创作也象他自己所说的“在停留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服”?不管怎样,这次选择与后来《伍子胥》的创作有内在的联系。
冯至正是在德国留学、走学者之路时由浪漫主义者逐渐转变为现代主义者。冯至说他留学期间,“在这几年内,我书是读了,也很少沾染一般留学生的习气,但是头脑里装的是存在主义哲学,里尔克的诗歌和梵高的绘画,严重地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
[5] 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早在国内他就读了卞之琳译的里尔克的散文诗《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并且想仿照来写伍子胥逃难故事。但浪漫主义余续里的冯至误读了里尔克这位带有存在主义味的象征主义诗人[6]。
后来作者自己承认:“但那时的想象力多少含有一些浪漫的元素,所神往的无非是江上的渔夫与溧水边的浣衣女,这样的遇合的确很美,尤其是对于一个像伍子胥那样的忧患中人。昭关的夜色、江上的黄昏、溧水的阳光,都曾经音乐似地在我的脑中闪过许多遍,可是我并没有把他们把住。”
[7] 留学以后,冯至才获得了转变,而这要到他四十年代初在重新创作中体现出来。在四十年代,“停留与陨落结成的连锁”、冯至重新的创作终于开出了花朵。
这个时期受西方现代主义,特别是存在主义影响的他,从沿海流亡到内地,一路上与民族同遭阵痛,不会感到“严重地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四十年代初的中国与法国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正被法西斯强国欺凌,知识分子在民族血与火的罹难中面临着存在主义的境遇的选择。
[8] 理论一旦与现实发生了共鸣,发出的灵光是巨大的,这就是冯至四十年代又重新创作并取得重大成绩的主要原因!屡次愿望都没有成功的《伍子胥》的写就正是这次爆发的重要收获之一。往日的浪漫已经难再,时代赐给了新的因素,而今的《伍子胥》“其中掺入许多琐事,反映出一些现代人的、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人的痛苦。
这样,二千年前的一段逃往故事变成一个含有现代色彩的‘奥地赛’了”,作者自己也与伍子胥一道发生变化,“伍子胥在我的意向中渐渐脱去了浪漫的衣裳,而成为一个在现实中真实地被磨练着的人,这有如我青年时的梦想有一部分被经验给填实了、有一部分被经验给驱散了一般。”[9] 于是,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伍子胥变成了一个存在主义式的人物,在存在主义式的境遇里演绎着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主题。
伍子胥是由“种种利害关系、兴趣和未来计划组成的,这就是存在主义现象学者想要研究的东西,因为他们主张那些东西是真正基本的人类生活结构”。[10] 死亡是人生的最大生存困境,是存在主义最感兴趣的问题,冯至也不例外。
当别人问他吴市以后的伍子胥是否还继续写下去?他显然对复仇结局失去了兴趣,他回答说:“如果写,我就写他第二次的‘出亡’——死”。[11] 正如里尔克的散文诗被一种神秘的情调支配着,冯至也在《伍子胥》中重视现代主义的心理气氛的渲染,用一个个散文诗的片断来表现一个流亡者存在主义式的选择境遇中的感觉和体验。
小说中的《延陵》一章用优美、流畅的散文诗的语言尽情描绘了大贤人季札领地的富庶、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和平宁静生活;接着便转到了伍子胥的选择境遇:是否去拜访季札?带着心理分析手法、又有着浓郁的抒情的笔触强化了作者心中的伍子胥的的形象。从小说中,我们也看到了过去的浪漫主义者冯至的印痕,他十几年前关于伍子胥流亡途中故事的浪漫遐想固执地显露了自己。
昭关的夜色、江上的黄昏、溧水的阳光,何其美丽;而朴实的兵士、做好事不求报答的渔夫、施舍米饭的浣衣少女,何其美妙!我们甚至误认为伍子胥的逃难是一种浪漫的享受了。这说明冯至不可能成为萨特那样的存在主义者,他无疑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甚至保有浪漫主义因素,这就是冯至创作道路上的“停留与陨落结成的连锁”吧。
《十四行集》和《伍子胥》是冯至四十年代创作的重大收获,反映了他的创作已由早期的浪漫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阶段。对冯至来说,这是一个递进式发展,四十年代才代表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而《伍子胥》的出现也标志小说家冯至诞生了。二十年代他也写过小说,但几乎没有影响,《伍子胥》之后的小说家冯至还为我们奉献了又一部叙。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端午节伍子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