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别诗句
1. 有关自立自强的诗句
*志当存高远。
〔三国〕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晔 *男儿事业当志奇。
〔三国〕贯休 *君子志于择天下。〔宋〕刘炎 *褴褛衣内可藏志。
书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 *志犹学海,业比登山。〔隋〕王通 *志以成道,言以宣志。
〔隋〕王通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宋〕朱熹 *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明〕冯梦龙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清〕程允升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琮琼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
〔汉〕桓宽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 *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三国〕曹植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唐〕李隆基 *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唐〕李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
〔唐〕李白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唐〕白居易 *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唐〕孟郊 *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唐〕杜荀鹤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
〔宋〕欧阳修 *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元〕万松老人 *慷慨丈夫志;铁石豪杰心。《格言对联》 *有志肝胆壮;无私义凛然。
《格言对联》 *若无松柏志,超越不为高。郭沫若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有志。
〔南朝〕范晔 *宁可清贫有志,不可浊富多忧。〔宋〕释道远 *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
〔宋〕胡宏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明〕于谦 *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
徐悲鸿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春秋〕墨翟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战国〕孟轲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汉〕王充 *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
〔三国〕曹操 *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唐〕刘兼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宋〕张来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志须预定自道远,世事岂得终无成?〔元〕徐谦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清〕颜元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林伯渠 *英雄气魄云为被;志士胸怀海作家。《格言对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 *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北朝〕刘昼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格言联壁》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孙中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
《神童诗》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明〕李时珍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 书摘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春秋〕孔丘 *夫志,气之帅也。
〔战国〕孟轲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战国〕孟轲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战国〕荀况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韩非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志坚者,功名之主也。〔晋〕葛洪 *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晋〕葛洪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唐〕王勃 *生、死、穷、达不易其志。〔宋〕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 不拔之志。
〔宋〕苏轼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宋〕朱熹 *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宋〕真德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明〕王守仁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明〕吕坤 *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明〕冯梦龙 *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
〔明〕戚继光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 无志而建功。
〔明〕朱棣 *男儿立志三步曲:齐家、治国、平天下。〔明〕唐寅 *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 不外乎一个“勤”字。
〔清〕曾国藩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清〕曾国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但言虚心,不若先言立志。
〔清〕陈确 *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清〕黄宗羲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 已酬便无志。
粱启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壁》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格言联壁》《明日歌》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诗》明 文嘉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
2. 关于颂秋、悲秋、壮别和伤悲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
3. 关于洒脱的诗句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一作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壶!两脚踏变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4. 赠别诗知多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宦 读huàn,官史、当官7的意思。)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
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
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
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 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
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 第二句写元二将要离开的客舍,虽然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
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
读诗至此,应该把握住作者的主导情绪:他没有理由在后面两句表现悲戚,否则前后就太不协调了,作为一首七绝就失败了。 这样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
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
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以免心脏爆炸。
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
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
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
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
《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写得并不少.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
5. 与壮士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羽檄起边亭,① 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② 分兵救朔方。③ 严秋筋竿劲,④ 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⑤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⑥ 箫鼓流汉思,⑦ 旌甲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⑨ 【作者】 414-466,字明远。
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却一直 不得意。
曾做过宋临川王刘义庆、始兴王刘浚的侍郎,及临川王刘子顼的前参 军,掌书记。后死于乱军中。
诗文俱佳,七言乐府尤受后世推重。有《鲍参军 集》十卷传世。
【注释】 ①边亭:遢境上的亭候,驻兵伺候敌寇的地方。 ②广武:县名,今山西省代 县。
③朔方:郡名,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套外资河西岸。 ④筋竿:即弓箭。
⑤遥相望:言不绝于路o ⑥这二句写队伍在途中前进。飞梁:高架的桥梁象 凌空飞起。
⑦此句言军乐传达出汉人的情思。 ⑧角弓:用角装饰的弓。
⑨国疡:为国战死的人。【品评】 本篇属《杂曲歌辞》,写壮士从军卫国的壮志和朔方边塞的风物。
全诗可 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边塞报警,天子派兵救援。
第二层写边塞的苦寒,战斗的 艰苦。第三层写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表现力。比如开头两句:“羽檄起边亭,烽 火入咸阳。”
前一句中的“起”字,点出警报来得突兀;后一句的“入”字, 则使人意识到军情的紧急,用字很有气势。再如写边塞的环境:“疾风冲塞起, 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边塞的风砂是那样疾猛,边塞的气 候是那样寒冷,连战马也蜷缩起身子,它的毛竖起来象刺猬一样,角弓也冻硬 了,拉都拉不开。
可以想象,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坚持抗敌的将士们经受 了多少磨难。鲍照虽然没到过朔方,却凭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出色地描绘了 一幅边塞绝域的图画。
这首诗音节高亢,气势凌厉,笔力刚健,全无南朝诗歌 的柔靡。诗人笔锋往复自如,不断变换角度。
这些跳动的情节使诗歌的旋律显 得紧促,充分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内心情感 咏 荆 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究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清代大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九)》中云:“陶潜诗喜说荆轲”。其实,现存的《陶渊明集》中,咏荆轲诗公此一首。
因为此诗以较长的篇幅,笔酣墨饱地歌颂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荆轲的侠义精神,所以给龚自珍留下了“陶潜诗喜说荆轲”的深刻印象。又因为此诗与陶诗中的《读山海经》组诗里的“夸父诞宏志”、“精卫衔微木”诸篇,一反诗人的那种冲淡静穆的“田园诗”的风格,显出“金刚怒目”的另一种神态,透泄出诗人心系功业、壮怀激烈的另一种怀抱,所以这种“猛气充长缨”的“商”、“羽”之声,尽管在陶渊明复沓吟唱的田园牧歌中仅是偶露峥嵘的变“徵”之音,但却特别移人视听,动人心魄。
宋代的老夫子朱熹早从陶渊明的此类诗作中窥出诗人的潜在心声。他在《朱子语类》中指出:“渊明诗,人皆说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荆轲刺秦,事见《史记·刺客列传》。此诗虽以《史记》的记载为本,叙写了刺秦的整个始末,但诗的重点显然是在易水壮别的场面上。
诗的前四句写荆轲受知于燕太子丹,受命除暴扶弱,报仇雪耻。“招集百夫良,岁暮得到卿”,从“善养士”的燕太子丹的角度,烘托出荆轲是百里挑一、得之不易、可托重任的豪侠之士,为荆轲的出场作了必要的铺垫。
自“君子死知己”以下在“且有后世名”的长达十六句的主要篇幅用于铺写易水壮别、慷慨赴义的动人场面。诗中用“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的夸张性的外观情态的描写,揭示出荆轲嫉恶如仇,壮怀激烈的内在精神。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的对句,巧由“风萧萧兮易水寒”化出,强烈地泻染了荆轲慷慨赴死的悲壮气氛。“心知去不归”脱胎于“壮士一去不复还”,但将送行者的唱词变为荆轲的内心独白,并缀以“且有后世名”一句,这便从人物的心理内涵中显现了豪侠之士轻生死、重名节的凛然气慨,预示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剧结局。
易水壮别,作为全诗的重心,写得有声有色,气氛浓重,情景如见。清人张潮对此品评道:“写壮士,须眉如画,状易水,萧森之气凄然。”
接着,诗人以精炼的笔墨叙写荆轲的飞盖入秦和秦庭一击。由于这是一次奇功未成的失败之举,所以便无必要绘声绘声地实写行刺的细节,诗人着力表现的仍是荆轲在燕入秦途中的那种“登车可时顾,飞盖入秦庭”的迫不容缓、义无返顾的慷慨赴死气概。
最后,诗篇以四句深沉感叹托意作结。惋惜之余,表达出由衷的钦慕。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荆轲刺秦,。
6. 有关送别的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 神风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经典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
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
7. 关于送别的诗句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译文:人的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结和风花雪月无关。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唐代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译文: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译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6、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出自元代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
译文: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身体壮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