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屋的诗句古诗
1. 关于房子 的诗句
形容“房屋”的诗句如下:
1.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 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4. 宋·杨万里《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5.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 关于房屋的古诗
★ 唐诗中的“家”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蔡孚《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黄裳元吉,邦家以宁。(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储光羲《采菱词》)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刘长卿《赠元容州》)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3. 描写竹屋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卓文君《白头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李峤《风》
4. 描写“房屋住所”的古诗名句有什么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代】刘禹锡《陋室铭 》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2、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4、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唐代】李白《宫中行乐词 》
6、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唐代】杜甫《秋清》
7、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唐代】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8、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唐代】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9、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唐代】蔡孚《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10、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唐代】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5. 描写“木屋”的诗句有哪些
1.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2.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3.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4.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以下为原诗:
1.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宋代:蒋捷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2.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唐代:李白
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3.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 关于很想住房子的古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
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
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
“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浇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
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
7. 形容屋顶的诗句有哪些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释义: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李白《妾薄命》
释义:汉武帝曾经十分宠爱阿娇,为她筑造金屋让她居住。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梅尧臣《陶者》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
释义: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作》
释义:屋上有一只春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释义:远处山上的枫叶朦胧色淡,麦田边的小屋显得很孤独。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李端《听筝》
释义: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李白《乌夜啼》
释义: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苏澈《怀渑池寄子瞻兄》
释义:曾经做过渑池主簿百姓知否?还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描写屋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