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或谚语关于物理现象的
1. 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 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3. 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忆出这些来,所以没有将同种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4. 在语文诗句中的物理现象
第一部分(概述)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古代的诗人在体验生活,观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又因为物理现象是普遍地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因此,古诗中不免出现一些物理现象。
具体地说,这些看似杂乱的现象属于物理学不同分支,其中包括最常见的光现象、声现象,当然,还有的现象与经典力学、运动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这些科学现象隐藏在诗句的字里行间,引发了我们今天的思考。
光现象是最常见的,以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光都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的。我们就从光现象谈起。
第二部分(古诗中的光现象)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光的观察和研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使光学成为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分支之一。2400年前成书的《墨经》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光,最基本的性质是直线传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一句。
诗人在畅饮之时,点点月光将他的影子映出来,仿佛有三个似的。在光与影的迷幻之中,隐约可见两者的相互联系"明月"何以成"对影",又怎会有"三人"?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点光源(这里我们粗略地将"明月"当作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人),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
当然,由于"明月"的发光面比较大,发光面上的每个发光点,都可以看做一个点光源,它们都在物体背后造成影区,这些影共有的范围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射,叫做本影。本影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个部分光照射的区域,叫半影。
因而,以上的"对影成三人"的现象便是由本影和半影而产出的。李白不仅有"举杯邀明月"的豪迈,还不乏细致地观察,看到了"对影成三人",这句诗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科学现象的具体统一。
杜甫在《阁夜》中也将光与影还有星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不禁使人还想到美丽的星河和险峻的三峡风光。 光的折射与反射也是较早为人们所认识的光的现象。
诗人李白也观察到了光的折射与反射的现象。《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道:"屏风九叠"和"云锦张"的美景,磷峋的山座和天空中的云彩映入明镜般的水中,湖光山色,倒映成趣。
而山色与云彩之所以会映在水中,是光的反射的结果。不论是透明的物体还是不透明的物体,都要反射一部分它表面上的光。
平面受到平行光的照射时,反射光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就是镜面反射。
这里,我们可以把诗中的"明湖"看作是一个镜面,从点S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都好象是从点S'发出的,S'称为S的像。诗人从水中看到的"影"和"看黛光"就是山、云这些景物的光线经湖面反射后所成的像。
在水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好象在水面下有一个反光点S',但实上S'并不存在。当然,这类描述光的反射现象的诗还有李白的《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和温庭筠的"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牵挂都寄托于"孤帆"和"远影"之中了。
而"碧空尽"在大气则是光折射的结果。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一部分光进入到后一种介质中去,并且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这就是光的折射。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是接近地面越稠密,折射率也越大。这种密度分布不均匀的介质中,光并不是直线传播的。
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地球表面上空气是由许许多多水平的气层组成的,每一层的密度都不相同。当然机越接近地平线时,光线在大气中偏折就越明显。
因此,李白说它是"碧空尽"。 折射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真有眼福。
他又看到空气中的全反射现象--蜃楼。夸张的笔调下,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它也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而产生的。当气压一定时,空气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
夏天,海面上的空气温度比空中低。远处的山峰、楼阁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空气的折射率下层比上层大,光线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热气层的入射角不断增大。
当光线的人射角增大到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人们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 以上,我们结合古诗看到了光现象的产生,并简要说明了其中的原理。
诗人将生活中的所见合以美妙的景物和真挚的感情,把自然的奥妙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声现象和其他现象是怎样融入古诗的情景之中的。
第三部分(古诗中的声现象和其他现象) 生活中除了多变的光现象之外,还有许多奇妙的声现象和力学、运动学的现象。诗人热爱生活,时时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些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现象,并在其诗中表现出来。
大家对《枫桥夜泊》之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都十分熟悉,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也包含着声现象。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来互。
5. 有关物理的十条诗词,成语和谚语
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10.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1.玉不琢,不发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
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 关于物理的古诗、谚语、俗语12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轻舟已过万重山,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大地为参照物,而“青山两岸走”是以船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7. 从古到今,许多诗词,谚语,成语中都反映了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
立竿见影: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线遇到竿子之类不透明的物体时,便在竿子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产生了影子。
劳而无功:由公式W=Fs可知,尽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物体没有因该力的作用而移动距离,力的成效当然等于零。 叶落归根:落叶受重力作用竖直下落。
石沉大海:因为石头的密度比海水大,所以石块比同体积的海水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石块在海水中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石块只能下沉。 引吭高歌:因为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当人拉开嗓子歌唱时,由于加大了声带的振幅,所以,声音的响度也变大了。 炙手可热:热传递过程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掩耳盗铃:当人捂住耳朵时,因声波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由于鼓膜没有感受到声波而未引起振动,当然听不到铃声了。 水涨船高:漂浮在水面的船只,满足 的平衡条件,此时 。
水面上涨后,由于 不变,所以船随之而升高了。 半斤八两:旧时一种质量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故半斤与八两彼此不分上下。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达1064℃,而普通的炉火温度才600℃左右,何惧之有呢? 千钧一发: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超过2牛,而千钧物体所受的重力近15000牛,形势危急自不待言。水中捞月: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月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眼睛,看到的只不过是月亮的虚像而已。
空谷传声:山崖反射声波,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坐针毡: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当然人感到很不舒服。
以卵击石:不同物体能承受压强的限度不同,而鸡蛋承受压强的限度远远不如石头,所以破的只能是鸡蛋。 如汤沃雪:开水浇在雪上时,雪吸热而融化。
趁热打铁:受热后,分子热运动加剧,铁块中的分子便离开各自的平衡位置,移到另一位置附近振动,当然容易锻造了。 轻而易举: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质量较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较小,自然举起来容易了。
铜壶滴漏:古代一种计时的仪器。 危如朝露:受清晨阳光的照射,露珠因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了蒸发的速度,所以很快就消失了。
阪上走丸:当弹丸沿斜坡滚下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而弹丸的速度越来越快。 众擎易举: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多个分力,合成了一个较大的力。
电光石火: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x10^8米/秒,来得快,去得也疾。 海市蜃楼:盛夏,在沙漠地区或海边,由于高空与地面温差较大,引起上、下层空气密度不同,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气的过程中发生折射,逐渐地向地面弯曲,进入观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好象美景就在空中一样~。
关于光物理知识的诗句
1. 光的诗句和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明月当空,皎浩的月光照在平静的湖面上,经反射后在水中形成一美丽的倒影,类似平面镜成像。月光经反射进入人眼,人才看到倒影。在近水楼台的人最容易接受这些光,欣赏这良宵美景,而远离水面的人,由于反射光被亭台楼阁所挡,自然难饱眼福。
向阳花木,受到阳光照射,周围温度较高,植物接收到的太阳的光能较多,故生长迅速,根深叶茂,花红叶绿,最早报知春的信息。而背阳植物吸收光能相对偏少,生长迟缓,春的步伐也来得晚些。
2. 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3. 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4. 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
关于物理光知识的诗句
1. 光的诗句和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明月当空,皎浩的月光照在平静的湖面上,经反射后在水中形成一美丽的倒影,类似平面镜成像。月光经反射进入人眼,人才看到倒影。在近水楼台的人最容易接受这些光,欣赏这良宵美景,而远离水面的人,由于反射光被亭台楼阁所挡,自然难饱眼福。
向阳花木,受到阳光照射,周围温度较高,植物接收到的太阳的光能较多,故生长迅速,根深叶茂,花红叶绿,最早报知春的信息。而背阳植物吸收光能相对偏少,生长迟缓,春的步伐也来得晚些。
2. 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3. 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4. 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5. 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
6. 【与声音和光有关的诗句请列举10条以上古诗、谚语、古文中蕴含的物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二、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6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光沿直线传播。
7. 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近代·吴迈《桂林山水》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物理原理:水循环。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关于物理知识的诗句
1. 论文 古诗中有关物理的知识
22.瑞雪兆丰年
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3.釜底抽薪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吸收不到热量,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24.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25.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6.纸里包不住火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光学
30.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31.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
因为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3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33.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36.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37.海市蜃楼
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
38.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反射红光。
五、声学
39.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频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频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0.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4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4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不同的人音色是不同的。
六、物质结构
43.墙内开花墙外香
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44.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因为分子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
45.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我说,你还没写啊??!我都不打算写喽!呵呵!o(∩_∩)o。
2. 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3. 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
4. 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5. 关于学物理的名言警句
1.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2.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3.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自然科学证实了。。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恩格斯
4.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蒲柏
5.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丁肇中
6.力学是关于运动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以完备而又简单的方式描述自然界中发生的运动。——基尔霍夫
7.(牛顿的)《原理》将成为一座永垂不朽的深邃智慧的纪念碑,它向我们展示了最伟大的宇宙定律,是高于(当时)人类一切其他思想产物之上的杰作,这个简单而普遍定律的发现,以它囊括对象之巨大和多样性,给于人类智慧以光荣。——拉普拉斯
8.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劳厄
9.科学是可以解答的艺术。科学的前沿是介于可解与难解、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全新疆域。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竭尽全力将可解的边界朝难解方向推进,尽其所能揭示未知领域。——皮特.梅内瓦
10.电学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工程应用领域。——埃米里奥.赛格瑞
11.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把这些现象化为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麦克斯韦
12.“法拉第先生,它(电磁感应)到底有什么用呢?”
“啊,阁下,也许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对它收税了。”
——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与法拉第的对话
13.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应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
14.没有今天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李政道
15.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如何被了解的,不了解的还有什么,对于了解的,现在了解到了什么程度。。——费恩曼
16.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田野里掀起的麦浪。我们看到,麦浪滚滚地向田野里奔去,但是麦子却仍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达芬奇
17.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托马斯.杨
18.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爱因斯坦
19.上下四方曰宇,古今往来曰宙。——尸佼
20.想象远比知识重要,知识有涯,而想象能环保整个世界。——爱因斯坦
21.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历史。当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普朗克
22.科学考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只有使用两条腿,才能前进。——密立根
23.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牛顿
24.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爱因斯坦
25.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
6. 有关物理知识的名言或者谚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
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关于物理知识的诗句ppt
1. 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2. 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3. 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近代·吴迈《桂林山水》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物理原理:水循环。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4. 包含物理知识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一片日边来”: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 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面镜。
5. 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蕴含物理知识的诗句或谚语